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463 寄生战术~(2/3)

运输舰,

优先装载火药、炮弹、药品,以及各种当地无法补给的物资。

粮食所占比例并不多。

吴廷采用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战法。

在主力大军抵达之前,先派遣先锋小股精锐控制行军路径之上的一二富庶小镇。

取其粮秣、物资,

作为大军粮台,就食于敌境。

情报署首创,通过打听商贾,查阅地方志,结合细作的现场勘查,提前在地图上标注出几处合适的点。

陛下将其命名为——寄生战术。

很形象,

先侵入宿主,然后汲取营养,扎下根基。

之后,

主力扩大伤口,击败宿主。

寄生战术,已经实践了多次。例如:攻打安庆之役!

而西征舰队这1次的目标是:

位于襄阳城西的卧龙镇,以及上游距离襄阳200里水路的谷城县石花镇。

俩小镇,物阜民丰。

襄阳,提前得到了预警。

高度戒备 守军由400名满八旗,600名蒙八旗,以及后组建的襄阳城守营5000、陕甘绿营兵丁3000组成。

招募民壮无算。

和襄阳隔江相望的是樊城。

樊城面积略小,

驻扎了蒙八旗500,绿营兵5000。

两座城池都经过了修缮,

樊城之外,清军还增设了多处炮台。

所有人都在紧张等待着激战开始 刘武默默避入指挥舱中,作为总指挥,临战逞勇亲自开炮是白痴行为。

按照既定计划,

舰队需首尾相连,从襄阳和樊城之间冲过去。

以炮火对炮火。

之后,舰队不做停留,继续上溯。

首要任务是寻找落脚点,攻城是步兵赶到之后的事。

绵密的炮声,

几乎在一瞬间同时响起。

清军的炮击史无前例的高,弹落如雨。

因为,

汉水水面就这么宽,躲也躲不掉,路线是可以预估的,炮位是提前定好的。

第1艘“嵇康号”被火力夹击,连续中了6颗炮弹。

主桅倒下,甲板黑烟滚滚。

整艘船歪斜,

舰长当场身亡,幸存的1名水手长嘶吼着,指挥幸存水手控制前帆,尽量向前行驶一段,再搁浅到岸边。

如此,

还有获救的可能性。

第2艘嵇康级命运稍好一点。

虽然风帆被打成了筛子,甲板多处破损,水手死伤20余人,但至少没沉没。

第3艘,第4艘都是江南级,

楔入两城之间水面时,恰好是清军火炮装填的空隙时间。

江南级火炮甲板,

炮长一声令下,侧舷火炮逐个喷出火焰。

舱内瞬间充斥着大量烟雾。

炮手们大多已习惯了这种呛人的硫磺味,默默拉回火炮,重复着装填工作。

舰载炮装填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

直接反应一支水师的素养。

炮长从舷窗探出头,

待硝烟散去,终于看清了炮击效果。

襄阳城北城墙经过了重新修缮,一直修到了汉水边,最底下的青石条泡在水里。

城墙高5丈,宽度3丈。

炮击后,

最外层的大块城砖多处严重破损,露出了里面的夯土坯。

于此同时,

清军的抬枪、弓弩哗哗倾泻。

打在甲板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炮长皱眉摇头,

他判断,若是想以常规舰载炮轰塌襄阳这样的坚城,不可能。

城砖包裹夯土的古典筑城法非常可怕。

只要足够厚 就算是200年后的152榴弹炮反复命中,也只能杀伤人员,而无法轰塌城墙。

甲板臼炮,

第一次展示出了可怕的威力。

从天而降的铁球砸入城里,腾起巨大的烟尘。

类似迫击炮的抛物线弹道很适合跨射,甚至无需精确计算。

舰队鱼贯通过,

江面炮声隆隆,火光闪闪,水柱漫天。

襄阳、樊城城墙笼罩在烟雾当中。

既有己方火炮轰击产生的白雾,也有被炮弹命中腾起的烟雾。

吴军舰队驶过江面时,皆火力全开。

炮击持续了1刻钟!

之后双方同时偃旗息鼓。

很多死鱼飘在水面,还有十几具吴军水手尸体。

察哈尔总管哲勇,终于移开了手持的盾牌,从临汉门垛口后探出脑袋,

心里嘀咕:

“老马,你死的不冤。”

“长生天可以见证,我们蒙古人从未听过这般凶猛的炮声。”

再看他手下那一张张大圆盘脸上,都是差不多的惊惧表情。

“刚才,吴贼炮击了多少次?”

手下眨巴着眼睛,掰着手指苦思冥想。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