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454 儒生的“阴谋”,和李郁的“阳谋”(4/4)

冷知识:

在日用工业品方面,小农经济实际碾压初代工业经济。

以清朝土布举例,一直到19世纪中期都具备价格优势。

撒克逊工厂机器出产的洋布即使不算海运成本,出厂售价也高于土布。原因是,大清低廉到几乎可以忽略的人力成本。

一鸦后,撒克逊人打开了大清国门,结果尴尬的发现他们引以为豪的工业品在大清根本卖不出去,价格全线高于大清本土的手工业产品。

伦敦的工厂主们气急败坏,

无论怎么升级机器,压榨童工,延长工时,都达不到大清的成本。

学识渊博的经济学家们怀疑大清私藏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沙龙开了一场又一场,依旧雾里看花。

一些人亲自实地考察后,学到了一个理念:无为而治。

大清什么都没做,就躺平。

这让本来就崇尚原始主义的一小撮欧洲佬,又集体嗨了一阵。

社会学家们哀嚎:

紫禁城输了,实则赢了。

伦敦赢了,实则输了。

这一现象,直到太平天国之后才被逆转。

处处设卡的湘军团练厘金局,全线抬高了商业流通的成本,彻底破坏了小农经济。

之后,

大清朝小农经济系统崩溃,被廉价的舶来工业品彻底占据市场。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