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402 刑场喊冤,以身入局(2/3)

“午时3刻已到,开斩。”

1名中年刽子手抽掉金五爷脑后的草标,低头轻声说道:

“五爷,是我,我送你上路。”

金五瞅了一眼,笑了。

早年间的街坊,童年的玩伴,后来俩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一個子承父业,一个侄承叔业。

身份的差距,加上职业特殊,

慢慢的就断了来往 就好比成年人的友尽,未必有什么矛盾,走着走着渐渐的就疏离了。

路上再遇,

张张口也不知该从何喊起,遂微笑颔首,将万般感慨封入心中。

晚上躺在黑暗里,想起此事,忍不住根据对方的衣着、气度暗自揣摩着对方这些年过的好不好,虽然自己过的也不好。

有熟人,办事就是不一样。

刽子手手起刀落,一颗大好头颅咕噜噜滚落 库丁金五爷走的很安详,没痛苦。

刽子手这一刀,为曾经的友谊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有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比如某位笔帖式因为为人吝啬,在旗内人憎狗厌。

刽子手第一刀没斩干净,又补了一刀才把人送走。

白白的在这人世间多受了罪 然而,

现场几万张破嘴,谁能封的住。

金五临刑幡然醒悟,自称有20万两家财的事传的沸沸扬扬。

京城的爷们口才多好。

把个故事愣是描述的绘声绘色。

甭管是正阳门外的姑娘,还是王府府里的家奴,都是听众。

“大人,死囚金五是在诽谤啊。他一个狗屁库丁怎么可能有20万两家产呢?呜呜呜。”

监斩现场昏厥过去的那个胖子。

此时涕泪横流,跪在刑部尚书面前。

他是在“夷使案”发后才上位的,走了无数门路,最终混了个刑部主事。

送礼拉下的饥荒,正需填补。

承蒙上官关照,他这次负责了5个库丁的抄家工作,其中恰好有金五。

此时,他十分悔恨。

悔恨自己嘚瑟,

他之前就一直看不惯没品没衔的金五,走路像3品,花钱像2品。

出于阴暗的报复心理。

抄家后,他跑去大狱里当众羞辱了金五,绘声绘色的讲述了抄家过程,还夸金五的老婆模样可人,此去宁古塔肯定前途不可限量之类的话 金五当时闭着眼,一声不吭,任凭自己羞辱。

原来竟是在这等着自己。

刑部尚书眼睛阴冷,好似宁古塔的冰雪。

“本官给你算个账,金五一天旱道纳银80两,100天就是8000两,一年就算2万两吧。他爹,他爷爷,他祖爷爷,四代库丁,一百多年的传承,就他妈的攒下来区区3万两?”

“大人,下官错了。下官被猪油蒙了心。”

“你错哪儿了?”

“下官其实抄了10万两。”

刑部尚书笑了:

“金五说的可是20万两。”

“他放屁,他血口喷人,他花钱如流水,他根本存不下20万两。”

刑部尚书不想继续下去了,大喝一声:

“来人呐。将这个不知廉耻,中饱私囊的混账下狱。”

4名捕快,反抓胳膊将人拖了下去。

此时,

一名幕僚从堂后转出来低声说道:

“东翁,此人不可留。”

“本官明白,就劳烦夫子你去办吧,做的自然些。”

“东翁放心。”

次日,

都察院的弹劾折子到达乾隆的御案。

中午,

都察院大理寺联合提人,见到了一具刚僵硬的尸体。

牢头忏悔,当众狂扇耳光。

声称自己防不胜防,犯人撞墙自尽了。

犯人还留下了一份亲笔书信,内容很真诚,主要是忏悔过去。

没办法,继续抄家吧,一下子又多了十几万两。

户部银库缺口全部补上齐,还多了50万两。

望着呈报上来的折子,乾隆甚至没有兴趣评点,只是默默的写了个“知道了”。

朕真的累了,心累。

结合“包庇夷使案”,“晋商抄家案”,“银库案”这一系列案子,乾隆突然意识到底下人的手脚比自己想的还要不干净。

其实为大清当差,有些许贪心也没什么,只要诚心办差,办好朕交代的每一件事。

可是,

如果这些人只想捞银子,不想诚心办差,甚至拉帮结伙想把自己变成聋子瞎子。

长此以往,大清朝就要失控了。

乾隆反复思索,

觉得如今的朝堂之上除了和珅、于敏中、王杰相对正直,刘墉、纪昀当差勤勉,以及福长安、和琳等八旗年轻贵胄还颇有进取心。

其他的人 乾隆越想越心惊,越想越害怕。

头一次对前明设立“东厂西厂各种厂”的帝王们产生了理解,或许,他们也是不得已。

有些臣子,不进厂就不老实。

“来人。”

“奴才在。”

“朕南巡的事抓紧办,本月必须启程。”

“嗻。”

冬季巡游本不适宜。

最好的时节,是初春离京。以前是南巡都是这样安排的。

可是现在乾隆迫切的想知道地方上的实情,他甚至怀疑吴军到底占了多少州县?

有没有可能,吴军已经打到德州了?

乾隆轻拉御案旁的一根丝线,

没一会,1名粘杆处侍卫赶至。

“你到兵部调档,从近10年战死的满汉军官后裔当中挑选3百人编入粘杆处,不限男女,年龄不要超过16。”

“嗻。”

徐州府,官道上。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