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386 大清朝隐隐失控(2/3)

“嬷嬷们说,这次可能又是个女儿。”

“儿子也好,女儿也好,都好。”

李郁瞅了一眼肚子,态度模棱两可。

“你如今身份特殊不便抛头露面,是如何掌控内政部的?”

“内政部有4位主管,他们每人对接3处固定收信点,还有5个流动收信人。所有秘密成员每月提交1次报告,若开拔作战了,这个期限就不固定。”

见李郁并无疑问,杨云娇又继续说道:

“最终这4位主管会将情报筛选汇总,派人送至苏州府,交给臣妾身边的1位丫鬟。红儿,你进来。”

“是。”

院落里,

一名看着干练利索的丫鬟连忙进屋。

“红儿,你介绍一下平日里是如何交割情报的。”

“是。奴婢每日坐马车出去采买,单日去水粉铺子,双日去干果铺子。他们会提前把所有的情报都放入一个信封,烫好火漆。奴婢只管取回来,原封不动的交给娘娘”

杨云娇又补充道:

“臣妾的批复也是让红儿带出去。”

“好,清晰简单。”

红儿退出屋子时的背影颇为靓丽。

李郁忍不住多瞅了两眼,

杨云娇见了,笑道:

“陛下若是把红儿收了,臣妾又要新觅邮差了。”

“你听说了寡人的邮路计划?”

“是的。”

“你怎么看?”

“陛下英明。邮路一明一暗,官民共用,自然不会重现前明驿路负担沉重的窘况。”

李郁点点头:

“帝国的崩溃往往是从财政的崩溃开始。邮政署不能全靠寡人拨款,必须自己会找食吃。”

“臣妾想,日后内政部的信件,或许也可以走官邮线。”

“可以。”

离开时,走到院落门口。

“奴婢红儿恭送陛下。”

李郁停住了脚步,随意问道:

“籍贯何地?”

“徽州府绩溪县。”

李郁心里一咯噔,故意装作不知,问道:

“杨妃的娘家人?”

“回陛下,杨妃娘娘的娘家是在徽州府婺源县,奴婢和王后娘娘是一个县的。”

“家里还有几口人?入宫多久了?”

“奴婢入宫1年半了,家里还有个哥哥,杨妃娘娘心善,安排他在苏州府一家大商行做事,已经娶亲了。”

李郁笑笑,

不再多问,径直离开。

京口码头,

参谋大臣谭沐光望着遮天蔽日的白帆,感慨万千——帝国的动员力量恐怖如斯。

维持一支大军渡江作战的所有物资7成由商人提供,这是多大的魄力,多大的魅力。

吴国朝堂惊讶的发现商人的效率高的出奇。

在挣钱的诱惑下,商人们积极性高涨,发挥了极致的主观能动性。

“大人,军工署署长亲自押船来了。”

“本官瞧瞧去。”

年轻的张承业依旧岁数成谜。

由于营养好,个子蹭蹭的往上走,估计明年就能和刘千一般高了。

“拜见谭大人。”

“小张署长啊,快快请起。你怎么来了?”

张承业走近,低声说道:

“这一船是军工署监制的新炮,爷爷不放心,让我亲自解送到江北大军。”

谭沐光笑了,望着那被雨布盖着的船仓:

“我可以看看吗?”

“谭大人说笑了,我来介绍。”张承业掀开雨布,“2磅速射炮,优点是轻,加上炮车也就200斤。2匹马拉着可以快速战场机动。”

“这是什么?”

“那个铜铭牌?是火炮射表。”

张承业的眼睛里闪耀着奇异的光芒,轻轻擦拭着位于炮筒尾部向上的黄铜铭牌。

江浦城门口。

本县的头脸人物们如丧考妣,伤心欲绝。

江浦士绅的老朋友胡之晃奉江苏巡抚福长安的军令开拔,至江北大营报道。

福长安正在竭力搜罗稍有战斗力的军队,听人提起江浦镇总兵的英勇事迹就大笔一挥,让他为朝廷建功立业。

“胡总戎,我们是真的舍不得你走。”

“哎,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

胡之晃心里窃喜,

眼眶却是微红,哽咽着和这些士绅富商一一道别。

同时又深情回忆了在江浦县的愉快往事。

在场的几个秀才举人都哭了,涕泪横流。

文人就是这样,感情比较丰富,见花落泪,见云伤感。不过2个时辰就都忘干净了 “诸位,告辞了。”

说罢,

膀大腰圆的胡之晃一按马鞍,轻松飞身上马。

他大吼一声:

“江浦镇的弟兄们,全体听命。向养育我们的江浦父老,行礼。”

呼啦啦,

3000人推金山倒玉柱,单膝下跪。

唬的围观的江浦百姓心慌手抖,不知如何是好。

拄着拐杖的老人都说:

“活了半辈子,没见过这么爱民的军队。”

“可惜,可惜啊。”

这会的老百姓多淳朴啊,就这么默默跟着送出城2里地,个个心里空落落的,担心膀大腰圆的胡将军回不来。

而一众士绅也很忧虑胡之晃战死。

他们能看到邸报,知道现在的战事很不乐观。

江西未曾沦陷,并不是吴贼打不下。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吴贼有些棘手,暂时放弃而已。

董府,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