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381 步骑炮轮番压制,海兰察急眼了(2/3)

林淮生依旧不苟言笑:

“他们是朝着大纛来的。”

“传令,近卫军团中间2个营,前出支援第1军团。其余人就地列空心方阵,每百人一阵。”

冲过炮火拦截的肃州镇马队,遭遇了古怪的从未见过的步兵空心方阵。

一个个方块,明晃晃的刺刀对外。

各个方阵之间,空隙十几到二十丈不等。

骑兵们来不及多想,顺着方阵之间的空隙往里冲。

枪声,

不断响起。

中弹的战马,哀鸣倒地。

冲了一会后,肃州镇总兵诧异的发现,自己的兵已经所剩无已,一半倒在了方阵之间的空地上。

斜前方,

有个仅有数十人的小方阵,

他很想冲进去,却被刺刀如林逼了回来。

战马这种生物可不傻,让它直挺挺的去撞上刀刃是不可能的。

除非,

把战马的眼睛蒙住。

近卫军团是吴国的精锐,轻易不出动。

而且从不招募新兵,只从老兵里简拔。

相同军职,

他们的军饷比其他5个军团要高2成,装备也更好一些。

他们肩并肩,

军官沉稳,士兵彪悍。排成2列,前去支援正在混战的第1军团。

海兰察有些紧张,

他已经看出来了,两翼的马队都吃了瘪,既没有能端掉吴军炮阵,也没能迫使吴军大纛后撤躲避。

正面战场,长达3里的宽度打的稀里哗啦。

己方的颓势已现。

最多3刻钟,就要全线崩溃。

“都统,增兵吧。大营里还有几万兵呢。”

“都统,让索伦骑兵上吧。”

“都统,你带我们冲锋吧。”

海兰察摇头:

“再等等。”

主帅如此坚决,底下人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实际上,

他们都不了解海兰察的用意。

今日并非决战,双方虽然兵力众多,但绝没到孤注一掷的程度。

百闻不如一见,

海兰察通过今天的这一仗,对吴军的真正实力、阵型变换、士兵的勇气有了极其深刻的了解。

近卫军团的移动速度很快,已经抵达了有效射击范围之内。

战场混乱,

他们需要一个切入点。

很快,切入点出现,一处宽度30余丈的战场被宁夏镇的藤牌兵突破了。

“大步前进”

“预备,放。”

突如其来的齐射,打退了这股清军。

他们丢下了大几十具尸体,匆忙后撤。

然后,

就被近卫军团的军官抓住了机会,强势切入战场,用依旧密集的阵型发挥燧发枪的最大优势。

装填飞快,射击精准。

30丈内,近卫军团的老兵们甚至可以保证高达8成的命中率。

陕甘4镇的步兵扛不住了,纷纷后撤。

西北汉子是彪悍,可不是傻。

顶着枪子冲锋是不可能的。

望着溃败下来的友军,李久霖连忙下令:

“快,架炮。就在这里轰。”

炮手们连忙忙活起来,卸下绳索,寻找平坦地面,装填,调整,瞄准。

4镇绿营兵还算清醒,好似遇上了龙王的避水珠,齐刷刷分开两边,让出正面射界。

“开炮。”

十几门子母炮率先发威,将密集的霰弹泼洒了出去。

之后,

三十余门劈山炮开始轰击实心弹。

追击的吴军士兵,上百人伤亡。

“撤,快撤。”

吴军果断的放弃了追击 所以当清军的第2轮炮声响起时,战果寥寥。

海兰察敏锐的抓住了战机:

“索伦马队,准备随本官出击。”

800索伦兵纷纷取出小心呵护的弓和弦,直接在马上上弦。

看似炫技,实则无奈,

临战上弦,就一个字:穷 为了延长弓弦的寿命,维持弓箭的威力。

部分人还将腰侧的撒袋调整到背后靠肩的位置,好的弓箭手一看就懂,这是准备玩马背速射 海兰察望着族人们勒马缓行,聚拢过来。

大声说道:

“我海兰察自从军以来,每逢大战,次次带队冲锋,血染征袍。从一个小小马甲,官至八旗都统、御前一等侍卫。皇上从未亏待过我索伦人。”

“尔等可愿随本官斩将夺旗?”

“杀,杀,杀。”

索伦兵举弓欢呼,发自内心的求战。

海兰察满意地点点头,嘱咐亲兵:

“本官出击之时,你立传2道军令。第1道,李久霖的炮营合二为一,不要动,原地戒备准备接应本官。第2道,江北大营留守兵丁不得擅自出击。若见贼酋枭首或者大纛倒下,留守大军当全员出动,哪怕是伙夫、马夫、病号,也要给我拿起刀冲上去。”

“嗻。”

索伦兵刚发动,林淮生就望见了。

他一秒都没有犹豫,开始快速调整:

“传令第1、第2军团,收缩防御,保护火炮。交给苗有林指挥。”

传令兵快马奔出,

之后,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