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7 死道友莫死贫道(2/3)
所有人都怀着同一个目标――救援南昌汇集到了三江口镇。
只不过,马忠义对时局更为悲观。
他向朝廷打报告要求换装的仿制赞巴拉克火绳枪,还未到。
巡抚吴志诚也上折子请求朝廷允许在赣南再开枪炮厂,打造1万支火枪、300门火炮,该折子还未收到回复。
总之,
经过这段时间的战争,所有人都深刻意识到了一点。
必须要靠更普遍、更优秀的火器和吴军对抗,才可能有胜算。
“老哲,我有个秘密想和你讲讲。因为你是聪明人,和外面那帮头脑简单的家伙不一样。”
“老马你说的对,现如今草原上像我这样懂方略的蒙古人真不多!”
马忠义压低声音:
“我有种不好的直觉,伪吴王又在挖坑了。”
“兄弟,你快分析分析。”
“咱们之前和吴军交手,每次都是枪炮齐鸣。这次他们居然用甲士和贵州绿营打呆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没火药了呗。”
马忠义望着好兄弟的大脸盘、小眼睛,一时间语塞。
缺乏火药,似乎也有道理啊。
但是,他还是更倾向于对方在挖坑。
“老哲,咱就说万一,万一伪吴王是在拿南昌作为诱饵吸引各路大军齐聚然后一网打尽,推进江里喂鱼。”
“他多大胃口,吃的下吗?”
“哼,当初在湖口,副都统歧征大约也是这样想的。结果呢,一战尽墨。李郁这小子就像是草原上的鹰隼,你看他在天上转悠,半天都不俯冲。可一旦看准了时机,他敢朝狼下爪子。”
“好安答,你说吧,我们该怎么办?”
“收集船只,派兵看护,留条后路。”
对于这场战事,
江西士绅翘首以待,下半年的秋闱能够在南昌城如期进行,大家的子孙都有美好的未来。
乡试在即,
如果实在夺不回南昌,就要去广州异地考试了。
而吴军却是暂时合兵一处。
第2军团往西北后撤20里,抵达南昌城下和第4军团合兵一处。
南昌城的清军更加心惊胆战。
城墙上彻夜灯火不灭,巡逻队密集出动。
巡抚吴志诚动员了上万壮丁协助守城,又派出了多名信使冒死出城求援。分别向武昌、京城还有赣南官兵请求速速发兵解围。
马忠义经历了江南春风的熏陶,关外冰雪的磨砺,整个人比以前更加狠辣圆滑。
他打心眼里笃定,南昌城是个诱饵!
但是他不说,让各省援兵去踩陷坑,这样一旦兵败,才能推卸责任。
在大清朝,说实话的代价很高!
“主子,咱们还募兵吗?”
“募!大胆的募兵!”
马忠义这段时间一直在赣南防区私自募兵。可谓胆大包天。
没有兵部的批准,他就创造各种借口,例如填补伤亡空缺,例如招募辎重民夫,例如充实各县衙民壮巡检司。
“刘路啊,这些年你跟着我宦海沉浮,有没有琢磨出什么道理?”
家奴刘路愣了一会,低声说道:
“咱大清朝当官的没几个好人。”
马忠义哑然失笑,指着他说道:
“狗奴才,你说的很好。本官算是悟了,替朝廷办事一定要有手腕,要有心机。你代表我再去和抚州府建昌府的士绅们聊聊,要银子。”
刘路紧锁眉头:
“主子,您麾下现在经制之兵6000余,新兵又募了8000余。这多出来的饷银,军械全得我们出银子,只怕”
“没事,打仗会死人的。打个几仗剩下精锐,负担就轻了。”
马忠义面色平静。人命,数字而已。
他的目标是军功晋身!
要效忠皇上,但不会太拘泥方式方法,灵活大胆,剑走偏锋。总之,绝不会再被人踢到关外餐风饮雪。
赣江江面。
2艘苏松级战舰悠然驶过。
刘武站在甲板上,通过千里镜观察南昌城防。
小半个时辰后,
他出现在了李郁的帐中。
“水师总指挥,刘武拜见陛下。”
“起来吧。天热,来喝点绿豆汤。”
一碗薄荷绿豆汤下肚,人顿觉凉爽了许多。
刘武拱手道:
“臣有军情要汇报。”
“讲。”
“水手日常监测发现,赣江深度比10天前增加了1丈。江水流速也在增加,似乎是汛期将至。”
“哦?正常吗?”
刘武犹豫了一下,咬牙说道:
“臣询问了本地水手,他们觉得不正常。”
“哦?”李郁停下了翻看苏松湖三府少雨略干旱的报告。
“他们说,赣南山区上游发水,下游才会这样。”
“你的意思,会发洪水?”
“臣也说不好。”
李郁顺手递给他:
“这是农业署的报告,江南今年雨水稀少,春粮产量肯定会比往年减产。”
刘武简略看了几眼,
感慨道:
“老天爷的脾气捉摸不定。”
“是啊!可惜情报署的人没有能深入赣南,寡人现在缺乏情报支撑,很难下决断。”
帐内沉默,
过了一会,刘武又汇报了第2件事。
“南昌城虽毗邻赣江,可在洪武年间经过了一次调整。西南城墙整体向陆地缩进了2里,水师舰载炮很难产生足够的威胁。”
“这事寡人知道。若是从赣江驶入护城河,从西南方向炮击章江门呢?”
“南昌守军半年前就沉了5条满载石头的漕船,把入江处给堵塞了。百料小船勉强可过,我军战船无法通航。”
李郁沉默点点头。
“南昌不足虑,就看清军的援兵何时抵达三江口镇了。围歼了4省援兵,南昌随时可破。”
吴军装备的攻城重炮,理论上可以轰塌大部分的城池,尤其是毗邻大江大河的城池。
湖南绿营援兵5000人,已经进入临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