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341 打开门,让标准之风吹进来嘛(2/3)

技术大约是有的,野心也是不小的。但无妨,还有蒯氏子弟监督呢。

“陛下请看。从苏州府城相门出发,修筑了一条4丈宽的水泥道路延伸到此。另在原有河流的基础上,规划了一条航道,可直通府城。”

“嗯,修路很有必要。”

李郁望着热火朝天的工地,问道:

“目前到了哪一步?”

“整体垫高地基半丈,地基需牢固,因而夯实是个大工程。”

“寡人给你一道手令,将太湖马场的骑兵和步兵士官学校的队列训练移至此处。人踩马踏,尽快把地基夯实。”

“陛下思虑周全。”

胡雪余一挥手,不远处垂手等待的两名具体经办人立马凑了过来。

“雷家望、蒯林拜见陛下。”

“起来吧,工程可有问题?”

雷家望等的就是这个机会,立马拱手道:

“小人粗通玻璃制造,可用于宫殿窗子。”

“哦?”李郁颇为诧异,严肃的问道,“在哪儿学的?”

“圆明园造办处。”

“按理说,这是秘不外传的技术,你怎么会掌握呢?”

“小人偷师了。样式房档案里,有高价聘请的威尼斯玻璃师傅烧制御用玻璃流程的工作手册,平日里档案房看管松懈,所以小人就本着一颗好学的心,偷师不算偷。巧了,陛下治下的湖州府正好有优质石英砂矿。”

蒯林震惊,心想以后得防着点这家伙。

胡雪余也颇为诧异,心想难怪一召你就颠颠地来了,原来是早就想进步啊。搞不好以后江西永修的样式雷家族,南北齐开花。

李郁严肃道:

“成立玻璃制造厂,你来负责。”

“谢陛下。”

“吴国新宫殿的风格,你怎么看?”

“小人觉得会异常的磅礴大气,取材成本低,建筑周期短,省略那些繁复雕刻环节,火灾隐患也会大大降低。水泥、钢筋、和黏土烧结砖都可以就近供应。中轴线清晰,正门外18根浮雕水泥柱子简洁而巍峨。如果能配备巨大的玻璃窗,风格上再稍微增加一些中式园林元素,就完美了。”

“嗯,好。”

听了这家伙的话,李郁很满意。

他基本可以确定,这家伙真的懂自己想要什么!

这座宫殿就是雷家望能否晋身的关键。所以他一定会竭尽全力的。

中午,

工业大臣杜仁、冶金署长陈庄杰、军工署长张承业、训练署长赵二虎以及马钢相关人员,参会。

李郁端坐在长条桌前,

先询问陈庄杰:

“炼钢工艺,流水线化、精确化推行的如何了?”

“回陛下。马钢秉承指示,将全链条分成了15道工序,每道由一组固定的技术工操作,同时备份一组替补,一组学徒。时间、用料均已精确到毫厘,杜绝经验主义。”

“产量呢?”

“日产量大约毛铁30万斤。”

“寡人希望,在年底之前达到50万斤。有问题吗?”

“只要学徒培养跟上,问题不大。露天铁矿简直太完美了,开采班组可以5班倒。”

“寡人再给马钢一个建议,把露天铁矿到冶铁区之间铺设轨道,以小车运输。磨刀不误砍柴工,剩下俘虏人力用于挖矿。”

“是。”

李郁看着在沉思的张承业,笑道:

“你呢?”

众人哄笑,望着脸盘稚嫩,但手掌粗糙、胳膊粗壮的小张。

“陛下,臣有一个想法。”

“说!”

“军工署麾下的工厂越来越多,链条越来越长,开始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尺寸误差。同一工厂生产的燧发枪,八成零件是可以互换的。但若是不同工厂,则只有三成可以互换。这个问题不止是燧发枪有,炮车、马车、各种军用品普遍存在。”

众人纷纷点头,都有感触。

赵二虎突然笑了:

“臣见识过,训练署的枪磨损很大,维修换零件时就要靠运气。”

李郁靠着椅背,

感慨道:

“寡人忙于征战,竟然忘了这个大事。2000年前,秦始皇就知道度量衡要统一,到了今天还是没做到。”

“从今天开始各衙署开始推行标准化。”

众人也是感慨万千,秦始皇的这份眼光确实是看穿几千年。

“陛下,请定下基准尺子。”

李郁略一思索,直接令人取来工具在硬纸上画出了基准尺。

1尺,大约是33厘米。

基准尺,长度就定为1尺。若平均分33份,过于麻烦,也不易于推行。

古今结合,不死板不拘泥。

直接取整,分为30份。一份定为1厘,10厘为1分。

1厘当中,又等分10份,定为1毫。

尺、分、厘、毫,清晰完整的长度体系就出炉了,古人也比较好接受。

李郁把图纸一推:

“以此,制作3把基准钢尺存档,之后复刻400把硬木尺交付各工厂衙署。”

张承业又小声问道:

“陛下,若是超过1尺的长度呢。”

“以钢棒制作1丈长度的基准尺。但日常使用不方便,可竖立作为校准尺。平时当以坚韧不变形之牛皮,制作皮软尺,长度1丈至3丈。使用前务必校准,若有变形立即淘汰。”

“陛下英明。”

众人齐刷刷附和。

这真不是吹捧,而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有了基准尺,以后的工业生产就有目标了――标准化!

工业盘子越来越大,标准化才能捏合战斗力。

这是一次简短的会议,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

从此以后,

吴国的一切,都会先拿标准化这个流程套一下。

坊间戏称,

江南的豆腐脑放几把虾皮都固定好了,多一把,摊主都不给。因为这叫标准化,陛下说的。

甚至,

青楼从业者都叫嚣着:“打开门,让标准之风吹进来”。

经过行业内老专家多轮的对比研究,最终探讨出了一套标准流程:

姑娘们行礼时膝盖弯曲多少,迎接的问候语,衣裳几何,都可以有个标准。

尤其是,

最最关键的“将生物能转化为涓涓经济动能”的流程更要标准化。

参观过马钢的老专家们说,这和厂区内冶铁流程本质上没差别。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