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244 巨炮碾压杭州满城,宣告一个时代的终结(2/3)

“将城中的所有机动兵力全部集中到清波门附近。若贼兵破城,务必拼死抵抗。立即组织督战队,畏葸不前者,杀无赦。”

“嗻。”

城外的炮声越来越绵密。

满城内,旗丁包括家眷全部武装了起来。

瑞明是死硬分子,他的人生哲学只有一个字:拼!

“满城,乃国朝精华所在。城中不论老幼全部是兵。我要让西湖变成血海!我要把杭州变成阎罗洲!”

“杀贼!”

李郁骑在马上,远远看着就位的巨炮。

厚实无比,就连炮车也是纯铁制的,炮管厚度惊人。

药包好似啤酒桶,体积惊人。而那颗体积巨大的实心弹更是令人啧啧称奇。

“这颗炮弹有多重?”

“320斤。”

在场众人都发出了震惊的感叹声,一颗炮弹就是两个成年人的体重。

操作巨炮的每一步流程,都需几十人协作。尤其是那颗炮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用上了简易吊车还有专用工具。

张满库的手由于过度的兴奋紧张都开始哆嗦。

这一炮,决定了杭州城的归属,也决定了他老张家三代人的未来。

一员炮营指挥使,用亢奋破音的语气吼道:

“准备完毕,开炮。”

众人立即往周围疏散,暂时离开巨炮。

一名炮手悲壮的举着浸透了火油的长杆子,先凑近火炉,然后点燃了那长长的引线。

4息之后,巨炮发出平地闷雷般的轰鸣,喷出一股浓浓的白烟,炮身狠狠的后退了2丈。

一颗320斤的实心铁球,堪堪砸在了城墙上。

周围的清军只觉得脚下剧烈震动,好似地震,许多人甚至失足从城墙摔了下去。

而城墙,

呼啦啦从炮弹落点往上垮塌了,露出了一个2丈长4丈宽的豁口,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瞬间,第二军团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士气如虹。

郑河安十分失态,转身对着第一营的火枪兵大声吼道:

“淮西弟兄们,刺刀上紧,火枪端稳。杀进杭州城,第一营要拿头功。”

“杀,杀杀。”

一群年轻的火枪兵,脸上全是兴奋。

战前,明确公布了赏罚措施。

抗命者,逃跑者,私自行动者,斩!

军功分为两种赏赐方式。一种是银子,一种是军职。

以团体记功,整队整营的分摊功劳,银子人人有份,但军功会算在表现最为突出的士兵以及军官头上。

限制个人独走抢功行为,作战途中禁止离队,禁止割首级。

每一个营增设文书一人。平时负责来往文书、宣读命令、还有写信。战时则是和本营同进退,记录奖惩。

文书手里那一本牛皮封面的小本子,被士兵们戏称为:“生死簿”。

巨炮的装填很缓慢,足够一个人慢悠悠的进勾栏,点个妹,一切流程完毕再出来。

所有人都在眼巴巴的瞧着。

终于打出了第二轮炮。

一前一后,两发炮弹出膛的一瞬间,尖锐的啸叫声好似火车开过。

不过老张很笃定的说:“这是龙吟。”

周围人立马符合,对,就是龙吟。再看向主公的眼神里就带上了些许的狂热。

不过,考虑到杭州的夏季实在太热。

若是给主公加件衣服,好像不合时宜?过几个月等天儿凉快了,只要主公一打喷嚏就必须加全套服饰,包括冠冕。

千万不能偶感风寒!

杭州城。

清波门往北段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宽度接近10丈。

巨炮的威力恐怖如斯,就2炮,好似连环重锤砸开一切障碍。

李郁对着郑河安,挥了挥手。

早就迫不及待的他立马站到一辆炮车上,抽出指挥佩剑:

“第一营,跟我上。”

“为了封妻荫子,为了荣华富贵,拼了。”

500淮西汉子齐刷刷响应,举着枪疯狂的冲向豁口处。

李郁满意的点点头:

“军心可用。”

防御这段城墙的绿营兵稍微抵抗了一阵后就溃了。

而恰好赶到此处的抚标目瞪口呆,好容易驱散了溃兵,就对上了士气处于狂热状态的第一营。

两边的火器齐刷刷喷出白烟。

对射到第3轮,抚标受不了第一营的燧发枪密集齐射,彻底崩溃,狼奔豕突。

郑河安哈哈大笑,不过没忘记他的战术任务:

“第一营的弟兄们,跟紧军旗,杀到平海门。”

此时苗有林也跃跃欲试,单膝跪地请示:

“主公,可否攻城?”

李郁笑着点点头,弯腰低声说道:

“我看好你,去吧。”

“属下遵命。”

第三营,第四营跟着苗有林也杀进了杭州城。

李郁拉开千里镜,观察了满城涌金门后吩咐道:

“移动巨炮,今日踏破满城。”

上百头骡马和几百名士兵加入了推炮的序列,劳动的号子惊天动地。

“抚台,清波门破了!贼兵入城了!”

王亶望从案上拿起红缨帽扣在脑门,大步流星的走出去,一声不吭。

戈什哈早就准备好了战马,立即扶他上马。

“本抚台誓死不降,这就去和贼兵拼命。”

然后一溜烟的出了巡抚衙门,留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属官书办。

仅仅是愣了半晌,众人就反应过来了,作鸟兽散。

有的扔了官袍顶戴,想做回老百姓。

有的狂奔冲进内堂,洗劫点值钱玩意再跑路。

还有的大约是想到了“良禽择木而栖”的古训,疯狂的收集重要文书图册,准备当作晋身的诚意。

整个杭州城都在发抖。

半个时辰后,李郁陆续收到禀报:

“满城东,已完成封堵。”

“满城南,完成封堵。”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