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51 乾隆如此好事,朕何尝不允?(3/4)

因为,朱珪可是未来嘉庆的帝师,前程远大。

有朱珪的厚爱,李郁行事倒是更方便了。

他把码头的收费标准,又改了。

泊位费,搬运费,仓储费,交易中介费,全部提高了3成到5成不等。

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商船一点抗议都没有,老实交钱。

大清朝的商人,是最懂社会运行逻辑的一群人。

运河的缉私船,听李郁的。

府城的衙门,也照顾李郁。

胥江码头,还是附近唯一的码头。

就连苦力,都听他的。

优势如此集中,若是李郁还不多捞点,才是脑瓜子有病。

何况,虽然多交了银子,可码头做事讲究啊。没有隐形陷阱,没有私下勒索,官府也不再插足。

能安心,省心的挣钱,商人就很满意了。

大清朝的商人渴望秩序,哪怕是黑一些,强势一些,只要是逻辑明确、透明的。

用某位商号掌柜的话说:

“对商贾而言,再烂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要好。”

“若是有清晰摆在台面的秩序,那就好的不能再好了。”

厘清了苏州段运河,李郁的目光就投向了太湖。

福康安催促加快重建太湖协的事,他早已得知。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这位巡抚大人想在规则之内,把自己挑翻。

只要,太湖协战船阴魂不散,天天死盯着西山岛出入船只、人员,拦截,或者追踪,抓到合理的小辫子。

然后,揪住这个小辫子不放,使劲儿拽。

最终,就能拉出一个大姑娘。

到时候,黄文运也好,朱珪也罢,也没法替自己转圜。

匆匆赶来的范京,

看完了所有情报的简报后,略一思索,就点破了真相:

“福康安显然没有发现我们要造反!他只是出于之前的惯性,想顺手把我们干掉。”

“我们绝不能让太湖协的战船重新恢复对太湖的巡航。”

李郁点点头:

“就算动用武力,我也会将战船摧毁在船台上。”

“东山团练那边,天天盯着他们呢。”

说到这里,

两人都忍不住笑了,东山团练和太湖协营区做了邻居,中间就隔着一座小山。

在山顶,用千里镜就可以实时监控造船进度。

2天前送来的消息,营区房屋新建完毕,足有40间。

码头,也重新修建完毕。

战船,5艘的龙骨已经定型,肋架也已经固定,正在贴两侧船板,其中一艘已完工7成。

用的木材还不错,清一色的川北山区百年巨木。

范京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悄悄说道:

“我岳丈抓到了一个小贼,我猜爷你可能感兴趣。”

“什么人?”

“就是市面上那个系列书的作者,爷你也看过的。”

李郁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卧槽,牛头仁系列书籍的主编嘛。

最近刘千忙,没得空去查。

结果,被范家阴差阳错的给揪出来了。

“怎么会撞到你岳丈手里?”

“同行,他印刷技术不过关,就去范氏印刷坊偷师,结果就被发现了。”

“人现在在哪里?”

“在吴县大狱。”

“提过来,交给我。”

“属下遵命。”

人犯被送到后,李郁忍不住笑了。

他看过这个人的系列书籍,评价就是,脑洞大开,十分大胆。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罪吗?”

“知道,按大清律,流放宁古塔或者伊犁。”

李郁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家伙,刘千也在场。

之所以把他喊来,是因为接下来的计划需要情报组织的配合。

“愿意替我做事吗?”

“愿意。”

很显然,这是个聪明人,精力没用在正途。

不过写书出彩的嘛,都不太正经,可以理解。

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轻松,一会的功夫。

这位名叫贾笑真的书生,就低眉顺眼的成为了李郁的下属。

从今往后,以“笑笑生”的笔名,成为李郁的宣传顾问。为造反,摇旗呐喊。

说的简单粗暴点,就是在西山岛,编写各种抹黑大清的册子。

第一个被攻击的,就是福康安!

“小贾,你是个聪明人,好好干,比你搞那些盗版书有前途。”

“是,主公。”

这书生,倒是很识趣。直接拱手称“主公”,李郁这次没有拒绝。

很快,李家军麾下的骨干,都开始称呼“主公”了。

称呼的改变,是一个信号。

一间屋子,笔墨纸砚,颜料彩粉。

贾笑真花了几天的功夫,就编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20页文字,10页插图。

就剧情来说倒是挺有噱头,而且文字老辣,想象空间巨大。

不过,李郁皱眉问道:

“为啥还是这种套路(牛头)?”

“主公,老百姓就好这口。”

“哦?”

“这些年,我一共偷偷印刷过10几本书,最后发现就这个套路的卖的最火。”

“行吧,先试试水。”

范京出面,找岳丈家印刷坊,要了10几个工匠。

在西山岛空出了几间屋子,秘密印刷。还购置了一批扬州产的纸。

在金钱的诱惑下,工匠们浑身解数,拿出了套图印刷的技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