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5、第 15 章(3/4)

阿绿吓了一跳:“老、老夫人,婢……”

冯母冷眼瞧她,并未说话。

- 宋府的气氛与冯家截然不同,处处张灯结彩。

看起来不像是过端午,倒像是闹元宵。

宋父杨氏宋嫣如一家三口,个个穿得一团红火。

宋湄坐在角落里,格格不如。

自然,她也不是来融入这个家的。

喝了两杯雄黄酒,宋士诚醉意上头。

宋湄不动声色问:“阿耶,朝廷都发了什么好东西?”

宋士诚细细说起来:“朝廷赐了端午衣、百索、角黍、艾虎等物。

往日端阳赏赐皆由户部造册分发,今年却不一样,竟是五皇子亲自领属官分发的。”

宋湄“哦”

了一声:“奇怪了,怎么不是东宫分发?”

像所有醉酒后的中年男性一样,宋士诚开始信誓旦旦分析起朝堂局势:“太子自四月初闭门思过,万事不理。

听知内情的同僚提起,就连端阳节内廷宴也未见到太子。”

宋湄偷偷鼓掌。

好好好,最好闭门思过一辈子!

听到太子的消息,宋嫣如凑了过来:“阿耶,女儿听说太子已经定亲了,是不是真的?”

宋湄悄然竖起耳朵,就连杨氏也压低了呼吸。

宋士诚道:“正是,就在五月十二日。”

还有七天!

宋嫣如咬唇:“是刘学士家的女儿?”

宋士诚听出女儿心思,酒醒了一半:“嫣如,太子眼下深陷泥潭,还不知将来如何呢,东宫不是好去处。”

宋嫣如转头伏在杨氏怀里,轻声啜泣。

饭桌上一派哀戚。

宋湄低头,心内狂喜:七天!

还有七天!

因着这个好消息,宋湄看着宋士诚,如同看报信的喜鹊一样。

临走时,宋湄再三询问肥喜鹊的爱好,问他三天之后的生日有什么愿望?

喜鹊醉醺醺地开始吹牛:“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宋湄转身就走。

- 曲江彩楼,皇帝赐宴群臣。

鼓声骤起,江中几只龙舟竞渡争先,不相上下。

忽有一红首龙舟如利剑般破开水波,一马当先。

舟头一人挥臂击鼓,神采飞扬。

很快有大臣认出来:“那是五皇子!”

红首龙舟胜出,击鼓之人上岸,一脚跛着,果然是五皇子。

五皇子将赢到的彩缎献给皇帝:“愿父皇百邪不侵,岁岁安康。”

皇帝身边内侍亲手将彩缎接过,奉给皇帝。

皇帝赞道:“皇儿勇健。”

这时,东宫李朝恩捧着礼品至:“太子殿下差奴问陛下安,祝陛下端阳吉庆,福寿绵长。”

热闹的宴会一瞬寂静。

皇帝招手,李朝恩跪着将礼品奉上。

皇帝掀开红布,看到冒着热气的粽子,精美飘香的香囊,以及一条五色丝线。

“是太子亲手所制?”

“正是。”

皇帝翻看片刻:“太子有心了。”

御前内监收下,将东宫礼品放置一边。

李朝恩等着陛下嘱咐,只听到一句:“让太子安心读书。”

不禁冷汗涔涔,恭敬叩首:“是。”

东宫之内,甚是安静。

连每日来讲经的高僧都告了假,太子无事可做,在水榭上喂鱼。

他喂鱼的方式很特别,将食盒放在吊篮里,浮于水中,任由水中鱼儿竞相前涌。

太子静静看着鱼儿快要饿死一样争抢。

李朝恩回来时,还带了一人进东宫,正是程化。

“太子殿下。”

程化手捧帛书,李朝恩猜到那是何物,悄然离远了些。

“程学士,端阳吉庆。”

太子打了声招呼:“户部分发的有角黍,本宫就不多余送你了。”

程化道岂敢。

他想起早上冯家送来的角黍,有些忐忑:“殿下,此为拟订的圣旨,皇后娘娘已看过,特来请殿下过目。”

太子道:“既然母后看过,本宫就不必看了。

程学士功底深厚,想来是没有错误的。”

程化暗自松了口气:“这下,是真正要向太子殿下道喜了。”

太子淡淡道:“程学士古道热肠。”

这句话,上次在冯家扶香径附近,程化也听过。

不知怎么,他的心再次提起来。

五月十二,还有七日。

封太子妃之前,就算是一国储君,太子也不能做什么。

李朝恩走来施礼,又带来两人,都是熟人??

刑部王廊与吏部张贤。

这两人是太子近臣,程化已不适合再待下去,于是告退:“五月十二,静候殿下佳音。”

圣旨颁布后,太子亦要去谢恩,同时为来年大婚做准备,然后静候婚期。

程化走后,王廊向太子道喜。

张贤震惊地看向好友,不明白为何一向木讷的同伴突然变得如此上道。

太子并未说话。

这就更奇怪了。

先前准备的诸多贺词,这下倒不敢贸然说出来了。

张贤的视线悄然在太子和好友之间游移。

他敏锐地发现自己似乎错过了一些事情。

而这些事情,在太子与好友之间却心照不宣。

一向寡言的王廊又开口了:“臣听闻沱泽水患又起,幸好孙提督统领有方。

还听说孙提督特意上书,夸赞翰林院编修冯梦书,言其整理编纂的水经注规整有致,可为治水良律。”

太子含着淡笑问:“王大人何时学会拐弯抹角了?”

刑部的官员竟然管起他们吏部的事来了!

张贤心中呐喊:果真不对劲!

他已开始冒汗了,身边好友风雨不动安如山,还能镇定回话:“臣的意思是,此等良才若得殿下提携,定能为殿下助力。”

太子道:“知道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