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52、荔枝那些事(1/2)

海禁是不可能海禁的, 这辈子都是不能海禁的。

——哪怕还是稍微有点“我这□□上国什么都有, 虽然在香料之类的奢侈品和土豆这样的高产粮都有所欠缺, 但是我们还是□□上国呀哼”

的傲娇思想……但, 是。

在宝钗给皇后娘娘进贡了一整箱荔枝之后,以上的所有小傲娇, 都变成了小辣鸡。

倒也不是因为这年头的荔枝有多稀罕,而是……好吧, 这年头的荔枝还真是挺稀罕的→_→作为一个一日而变色,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的小妖精, 从采摘下来到运送到吃客的手里全程不得超过三天,早个几百年就已经闹出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大新闻, 让唐明皇直接就被绑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高考作文著名范例, 哪怕是发展到了几百年之后的现在,每年能健健康康贡到京城的荔枝……也就几十颗。

几十颗是个什么概念呢?

但凡脑补一下皇帝皇后,皇子公主,宗室大臣,这一年的供应量加起来都只有这几十颗,并且还都是皇帝陛下看心情赏, 再得宠的后妃多半也就是一两颗的数量,而以林如海的受宠程度今年都只得了一颗完事了林如海还得跪谢天恩(……),便可以想象这小东西有多么金贵了。

╮(╯▽╰)╭市场就是这么个市场,珍贵那也是真的珍贵,至于帝后二人看着一筐鲜嫩多汁毫无异味仿佛就是刚刚从荔枝树上摘下来的荔枝, 再想想两广总督折子里面哭唧唧地提到真不是微臣不想多给您进贡点南方的稀罕水果真的是因为这个小妖精不好保存,用冰镇着八百里加急送过去都能坏个十分之九……讲真,要不是宝钗是个商人,要不是宝钗手里真的没有什么武装力量,要不是宝钗从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绝对不会进官场就随便在商界浪一浪,做个皇商保住祖上的紫薇舍人就很好,皇帝陛下少不得是要就“你是不是想篡位”

或者是“你到底是多有钱”

之类的问题和宝钗好好谈一下人生。

当然了,虽然皇帝陛下不至于那么小心眼儿连这个都容不下来,薛家也不至于因此被抄家,但是这荔枝到底是哪来的还是得好好问问的。

这么一问,我们薛家那财大气粗的家主大人直接就把皇帝陛下引到了城外码头旁边的一处仓库。

然后,皇帝陛下就看到了一个……好吧也不能说是神迹。

一个巨大的木桶,木桶里种着棵树,树没有很大,上面结着不少的荔枝,累累垂垂地看上去很是喜人,永泰帝亲自摘了一颗剥开皮再放到嘴里,在果肉的清甜一下子就萦满了永泰帝口中的时候,皇帝陛下深深地看了薛螭一眼,忍不住埋怨了一句:“你这也太奢侈了。”

宝钗却没有半点被皇帝陛下批评了的自觉,只笑问:“陛下知道这是怎么弄的?”

一边吐槽人家奢侈,一边手上倒是极其诚实地再摘了一颗,一边剥皮一边显摆道:“怎么不知道,你以为你是第一个干这事儿的人?”

宝钗这倒是觉得奇了怪了,索性问道:“那……第一个是?”

“前朝就有了。”

永泰帝道,“其实早便有人动了在京城种荔枝的主意,可这果树娇贵得很,在北方怎么种都活不下来,前朝向来奢侈,便别出心裁选了三四月份结了挺多果实的荔枝树,连根拔了种在木桶里,带上当地水肥,让民夫花个两三个月千里迢迢给运到京城来,到京城的时候一树上的荔枝都熟了也极新鲜,刚好给皇族享用,只是可惜这树移栽了之后,过个几个月也就死了,于是每年要吃荔枝就得每年另送。

这事儿实在是太奢侈也太不像话了些,惹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到本朝太.

祖得了天下之后,为与民休养生息,便蠲了这一项进贡,只用冰镇了荔枝给送上京来。

你倒好,还敢顶风作案做这等劳民伤财之事?”

说倒是这么说,皇帝陛下也是个身体极诚实之人,没几句话的功夫便好几颗荔枝入肚,怪罪的意思是半点没有,酸溜溜和趁着宝钗不注意多吃两颗的成分还多些。

宝钗果然是没被皇帝陛下吓到,更不点破他的这点小心思,只含笑开口:“陛下,那是皇家的事儿,可律法难道规定百姓不能吃荔枝了?”

永泰帝:……没有_(:3∠)_“可该劳民伤财的还是劳民伤财啊。”

永泰帝抓狂道,“薛卿呀,这做一国之君也好,做一家之主也罢,还是应以简朴为要……”

宝钗又乐了:“陛下这话又说的不是了。”

“嗯?”

“陛下想,臣若只知赚而不知花……”

宝钗笑着,“唔……以薛家如今的生意,一年真牟足了劲儿只赚不花,赚上个几百万两也不是不可能,您知道这笔钱不花的后果有多可怕吗?”

永泰帝:…………知道,必须知道。

金银这种贵金属又不是纸币想印多少印多少,你这边一年往家里搬个几百万的银子,天下间流转的货币就能少个几百万两,这流动货币加起来也没多少,这回头你在家里存银子了外头就得银贵铜贱,金银铜汇率浮动直接影响国计民生。

存钱庄?

钱庄也是薛家开的并且这钱庄又不是银行还兼营贷款业务,这钱庄也架不住你一年几百万两银的往里搬钱呐!

与其如此,不如花掉。

买房,买地,买首饰,办书院,建园子,吃荔枝,反正趁早找投资项目把钱投出去就一了百了了噢耶!

#有钱人就是可以这么烦恼#“你……”

半晌,皇帝只得心累地扶了扶额,唯有叹道:“你小子……朕广有四海,坐拥天下,却活得甚至没有你自在。”

嘟囔着嘟囔着又忍不住想吓唬人家,“要不朕哪天缺钱了就去抄你薛家好了,免得朕这口气总是顺不下来,看着你就来气。”

“微臣若哪日能行差踏错,便是被陛下您抄家了也是理所应当。”

宝钗噗嗤乐道,“不过,陛下知道为什么您活得不自在吗?”

“你说。”

“因为陛下是明君。”

宝钗垂下眉来,极其温和的开口。

“又拍马屁……”

永泰帝哼一声,“说实在的。”

“说实在的。”

因着确实是有话要说,宝钗现在对皇帝都能脾气极好宠溺万分,含笑道,“昏君哪要管什么民不聊生,再是民怨沸腾,他把宫门一关,什么百姓的声音都传播不到他耳朵里,国家一年四五千万两的收入呢,画个两三千万在皇家身上,想广纳后妃便广纳后妃,想大修宫殿便大修宫殿,要如何奢靡都完全没问题,哪还会因为这小小荔枝来遗憾个什么微臣的日子过得倒比陛下好。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马屁拍得太漂亮,我们的永泰帝一时半会有点无言以对。

最终,恨恨点点宝钗的眉心:“马屁精!”

宝钗受了永泰帝这么一指,才道:“陛下,没说完呢。”

“嗯?”

“陛下,微臣随心所欲而您束手束脚,还有一个原因是……唔,您征兆民夫给您运贡品,给报酬么?”

永泰帝摇头。

不给啊,服劳役和缴税是每一个百姓应尽的义务。

宝钗转而又笑了:“可微臣若是想雇人运货,是得给报酬的。”

“这……”

永泰帝微微皱眉,“给不给报酬……关系很大……”

下一瞬,永泰帝噎住了。

这个关系,还真的,很大。

立志不在历史上留一个“耽于享乐”

之名的皇帝们都知道,他们修宫殿园林也好,建河道办工程也好,在征兆民夫的时候一定不能挑春秋两个季节,因为春种秋收,春天秋天征召了壮年劳力去服徭役完了还不给报酬,就会落个耽误一整年地里收成的下场,贫农家里本就没有余粮,一整年没吃的这绝对是大事故,说不好就能不堪其苦揭竿而起……但凡帝王想好好继续坐江山,都不会出这种为了自身享乐把百姓逼死的事情。

可给报酬了呢?

给了就好说了呀,给了报酬之后,雇工至少能去买粮食,绝对不至于一耽搁了春种秋收当年就得饿死的地步。

事实上百姓也不蠢,徭役嘛,那是国家规定,喜不喜欢去都得去,可像薛家这种商户人家,如果给的报酬不够他们吃饭的,他们的选择必然是扭头回去种地也不要给薛家干活。

那同样的道理……“你是说……”

永泰帝蹙眉道。

宝钗微笑地看着皇帝陛下:“陛下有雄心壮志,可这每每折戟沉沙,到底为何?”

为何?

那得从永泰帝都有些什么雄心壮志说起了——京杭大运河已经许多年没有维护了,黄河的河工银子从来都没有够用过,永泰帝自己的皇家园林也有许多年不曾好好整修,边关其实早该扩充新军了但是军饷跟不上所以只能勉强维持现状……可是我们的皇帝陛下,是真的想做出点改变或者至少把以上项目的隐患给解决一下的。

要说解决问题,当然行,不过得征召民夫,去修河工去建宫殿去参军去干基建。

可问题再回来,征民夫,你就会让许多家庭失去壮年劳动力,你这边轰轰烈烈搞基础设施建设,女人带着孩子就得活活饿死。

大隋是怎么亡的?

隋炀帝也没多横征暴敛,喜欢美女更是帝王通病——这李世民的妃嫔都比杨广多呢,凭啥李世民千古一帝隋炀帝遗臭万年啊?

真正的问题,还是隋炀帝开启了那个时代开不起来的大运河工程,拖垮了大隋,却造福了大唐。

那如何解决隋炀帝会遇到的这个问题呢?

宝钗对此,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给钱。

民夫们如果给你做工能有工钱,那至少能拿着工钱去买吃的,地里收成耽搁了也不至于只能被饿死,这样你得了工程民夫得了生计,互相美美哒。

永泰帝何尝不知道给钱可破呢?

可这不是没钱么(╯‵□′)╯︵┻━┻哪怕把林如海这么一名干啥啥都行的人安排到了最能给国家提供经济收入且不至于过于影响百姓生计的盐政上,并且也力排众议让林如海一干十几年,财政也不过是刚刚够用啊。

要是真出点什么事……少不得就得打达官贵人们欠国库的那笔钱的主意了。

可那笔钱更多是用在了太上皇的南巡接驾上(话说太上皇当年出巡确实是花钱如流水导致现在永泰帝想起来都还会心里隐隐作痛),严格来说那都是太上皇自己花的钱,只是太上皇当年也是个要脸的人,不肯承认自己是个败家子,然后群臣还给面子,就直接打了欠条才花的。

这都好意思问臣子要钱……太上皇不要面子的呀。

可是如果……海外贸易真的有钱……谁还耐烦问臣子们要啊。

“朕知道你的意思了……”

永泰帝沉吟着,“这海外贸易要是真能获利极大,朕……”

宝钗又笑,极其不敬地直接打断道:“不,您可能不知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