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司马懿跑了(1/2)
经过商议,司马防做出了决定,司马懿前往荆州,为司马家开疆拓土。
司马孚则是代表司马家为刘俊效劳,以免引起刘俊的怒火。
司马馗被司马防安排前往江东,投靠孙策。
其余的司马家子弟则是留守河内老家,静待天时。
做了决定之后,司马懿就立刻带着自己的妻子,乔装打扮之后,以求学为名,直接往南进发。
本来司马懿也想在刘俊的身边做事,一步步大展身手,最后成为三公九卿的存在。
然而司马懿通过分析看出,在刘俊的麾下,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发展空间。
先不说贾诩、田丰、沮授的存在,已经牢牢占据了刘俊的谋士团,还有年富力强的郭嘉一直稳居刘俊的左膀右臂。
如此多的谋士在身边,加上刘俊身为汉室宗亲的天然优势,与刘俊那怪物一般的实力,司马懿根本看不到自己有任何出头的机会。
更别提刘俊对世家大族的敌意。
司马懿十分清楚,刘俊迟早有一天会对司马家下手。
与其在刘俊动刀子的时候被屠戮,还不如赶快离开河内,将司马家的精英都给分散出去。
打着求学的名义,司马懿用最快的速度行走在前往荆州的官道上。
“刘俊啊!
若是你征辟吾,吾自然会为你效力的。
可吾等了那么久,你都没来。
看来你真心是看不上我司马家。
既然如此,那就恕我司马仲达不奉陪了。”
司马懿心中暗道。
坚定了决心的司马懿让车夫加快赶路,马儿吃痛,更加卖力地奔跑起来。
此时的刘俊狠狠地打了一个喷嚏。
“奇怪!?
这天也不冷啊?
怎么会打喷嚏呢?”
刘俊揉了一下鼻子。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招贤令的下达,不少人才都纷纷涌向了官府,想为朝廷出力。
刘俊相信用不了多久,官员紧缺的问题就会得到缓解。
刘俊也亲自过目了各地上奏的名单,除去一些寒门子弟之外,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出身。
对于这样的情况,刘俊也非常的无奈。
世家大族几乎算是垄断了知识,平头百姓大多数目不识丁。
要想扩大教育,以刘俊现在的财力和物力,根本就做不到。
做教育是一件投入很大,收效不定的事情。
加上刘俊现在还要征战天下,几乎难以普及教育。
刘俊有心为百姓做事,可惜财力不足。
而现在刘俊也不得不用点世家之人。
寒门子弟之中,人才还是太少了一点。
堆积如山的公务,让刘俊库苦不堪言。
如果没有人来为自己分忧,那刘俊迟早有一天是吃不消的。
刘俊无奈地说道:“出色的人才还是太少了。”
在刘俊处理公务的时候,卢植前来拜见了。
刘俊马上将手头上的工作给放下,急忙出来迎接。
皇甫嵩、卢植、朱隽,三人在刘俊心中有着很高的分量。
三人在朝堂上,也是代表着刘俊,充当着朝堂的军方代表。
三人都曾经当过刘俊的上司,又和刘俊的父亲相交,怎么算都是刘俊的长辈。
“卢公!”
刘俊亲自前来迎接,笑容灿烂。
卢植也感慨不已。
卢植也算是开过山门,收了不少的学生。
可那么多学生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刘俊这样对自己一如既往的尊敬。
要是刘俊是自己的学生,卢植做梦都能够笑醒。
可惜啊,刘俊在他人眼里就是自学成才,经典的妖孽。
卢植急忙拱手道:“叨扰大将军,老夫实在是有罪啊。”
刘俊拉着卢植的手,说道:“卢公为何如此呢?
吾家大门,随时为您敞开!
来,进去坐。”
刘俊处理公务都要累坏了,卢植来得正好,刘俊可以休息一下。
两人在书房之中坐下。
卢植看到了简朴的书房,还有案桌上的竹简,内心微微点头。
有这样勤于公务的大将军,乃是大汉之福。
“今日卢公为何有空来我这里喝茶?”
刘俊给卢植倒了一杯茶水。
卢植笑了笑,十分温和地说道:“今日前来,是受人之托。
特来为知秋举荐一人才。”
“哦?
能够为卢公所举荐,想必是大才了!”
刘俊倒是来了兴趣。
卢植的学生很多,但他一直都没有向刘俊举荐人才,以免他人口舌。
没想到今天却前来举荐,真的是让刘俊惊喜了。
卢植的学生有很多,比较出色的有公孙瓒和刘备,事实证明卢植的确会教导学生。
卢植很多学生现如今都在大汉的各处地方发光发热。
卢植见刘俊很有兴趣,开口道:“河内郡司马家有一贤才,名曰司马孚,此子性格敦厚,才智过人,在河内素有名声。
且其父司马防乃是前京兆尹,与老夫有旧。
如今大将军乃是用人之际,举贤不避亲,老夫特来举荐。”
为了能够让司马孚成为刘俊的幕僚,司马防也算是下了血本。
从来都是低调的司马防,特意带着司马孚到卢植的府上拜访。
最后司马防希望卢植可以为司马孚谋取一官半职。
卢植考验了一番司马孚,发现此子才学不低,加上卢植当年受过司马防的一点恩惠,卢植就亲自来刘俊这里走动一番。
“河内司马氏?”
刘俊大惊。
卢植见刘俊如此惊讶,心中一喜,说道:“知秋知道?”
刘俊要不知道河内司马氏,那真的就是白穿越一回了。
东汉末年分三国,曹、刘、孙,荡尽英雄气。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司马篡夺天下一。
司马家开创的晋朝,开启了华夏最为黑暗的时代。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何不食肉糜、两脚羊、司马昭之心,当街弑君,等等,刘俊实在是有太多不太友好的词汇了。
司马懿更是凭借自己一人之力,将原本神圣的洛水变得一文不值。
一句话,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晋朝就是礼义廉耻信德义孝,前面七个字都没有了,就剩下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