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04章 河内司马家(1/2)

经过几天的工作,刘备算是把新野城给掌握了下来。

新野守将和县令早就不想再这里待着了,有刘备前来接手,他们在刘备来的当天就十分痛快地将城池给交接了。

新野之地,在荆州比起荆州南部还要惨。

这里时刻都要提防着北面的入侵,还不如荆州南部的舒服呢。

左右也是一个不大的城池,刘备这个曾经当过州牧的人,处理新野这座城池自然是手到擒来了。

摆在刘备面前最大的难题就是兵力问题。

除却刘备带来的一千兵马之外,新野城还有五百守军。

是的,新野城就只有五百士兵守城。

满打满算,刘备现在连两千人都没有。

没有兵马,刘备就需要招兵买马了。

这项工作就落在了关羽和张飞的头上。

而刘备自己则是开始拜访荆州的各大世家和名士。

经过好几次的失败之后,刘备很清楚自己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得到很多人的支持。

刘备自问自己和其他诸侯最大的区别就是仁义。

哪怕是刘俊,刘备也敢说自己比刘俊还仁义。

说起来,刘备在行军打仗方面可能差了一点,但军纪和收买人心,绝对是厉害。

在纷争不断的中原,百姓们只要看到刘字旗号的军队都会安心。

因为刘字旗号的军队,中原只有刘俊和刘备。

而这两支队伍,都是出名的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不犯。

正是这个情况,才使得曹操等诸侯对刘备既是欣赏又是忌惮。

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可以做到一方诸侯,还能够把军纪训练到和最强大的诸侯一样。

如此能力,谁能不忌惮?

刘备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巨大的支持。

刘备也发现这个问题,故而他要拜访一下荆州的各方势力,好让自己可以得到支持,最差的还是能够在荆州立足下去。

经过多方的拜访,刘备也对荆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整个荆州被各大世家给瓜分了,但他们都在刘表的控制下,形成了一个整体。

如今荆州最大的势力,首推刘表,其次是蔡瑁、张允,随后则是庞家、黄家、马家。

世家之间相互联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本来荆州一直都在刘表的掌握之中,大家伙一起发财,其乐融融。

可由于刘俊在北方的崛起,拉拢了张允,使得荆州的势力平衡被打破。

张家因为和刘家商队的贸易,使得其实力水涨船高,与蔡家分庭抗礼,甚至威胁到了刘表的统治。

要不是张允牢牢地站在了刘表这一边,恐怕刘表也容不得张家继续发展下去。

蔡家也和张家从之前的盟友变成了劲敌。

其余的庞家、黄家、马家则是抱团取暖,希望在荆州的争斗之中保住自己的利益。

可世家对刘备的态度,直接就是用厌恶来形容了。

刘备的拜帖直接被拒绝了。

几乎每一家都是如此。

刘备也没有泄气,依旧走访,甘之如饴。

为了能够在荆州发展壮大,刘备也顾不得脸皮了。

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刘备是一点收获都没有,最后灰溜溜地回到了新野。

而这一切都被人传到了刘表的面前。

刘表看着有关于刘备的事情,脸上不悲不喜。

只是眼神中闪过的寒光,让人有点不寒而栗。

远在洛阳的刘俊现在也开始烦恼了。

由于身边的谋士都被派出去,导致刘俊身边现在也没有什么大才可用。

且地方上的人才、官员也非常的匮乏,刘俊这边急需大量的人才来弥补空缺。

故而刘俊也下达了招贤令,不拘一格用人才,希望能够挖掘到更多人才。

招贤令一下,整个北方就沸腾了。

不少寒门学子似乎看到了机会,踊跃到官府去报名。

大汉实行的是察举制,要做官,除了有才能之外,还需要名声响亮。

而这个名声响亮是可以操作的。

比如出身世家大族的人,自然要比寒门子弟有资本,做官也变得容易得多。

寒门子弟可不是普通百姓。

寒门是落魄的世家,而不是百姓。

现在的百姓可以说目不识丁,甚至是迷信。

刘俊之前在各地开办了不少的学堂,百姓们都高呼刘俊大仁大义。

士大夫阶层一直都是秉持着上智与下愚不可善变。

上层阶级掌握知识,下层百姓只要听话就行。

这就是典型的愚民政策。

这样的政策给了世家不断发展的土壤和条件。

一纸招贤令,就是寒门子弟重新崛起的曙光。

但只有一丝,却也不多。

因为世家子弟也希望通过招贤令进入官场,而且他们的机会和获得官职会更多更高。

对于这一点,刘俊早就预防着,所有招募的人员名单,他都要亲自过目。

河内郡,温县。

当地响当当的世家,司马家府邸,正在商讨着有关招贤令的事情。

司马防稳坐主位,形态端正,脸色略带担忧。

要说司马家,那可是一代比一代强的存在,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司马防的父亲就当过颍川太守,而司马防更是牛逼哄哄的存在。

刘俊曾经做过的京兆尹,在前两任就是司马防。

董卓乱权的时候,司马防还当过骑都尉,但最后放弃官职,回到了老家。

对于司马防,熟悉他的官员们都赞赏不已,觉得他刚正不阿,仪态端正,还博学多才。

可事实上,司马防确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无论司马防在哪里当官,他的个人喜好是绝对不能被影响到,而且他最恨的就是别人伤害到自己的利益。

司马防也不会为了他人而牺牲,哪怕是皇帝也不行。

这样的利己主义,在董卓乱权的时候,司马防立刻放弃官职,回到家乡,闭门不出。

司马防自己老谋深算,他还特别会生儿子,直接生了八个儿子。

为了能够让司马家发展壮大,司马防动用了不少的资源和关系给自己的儿子们打响名声。

长子司马朗,字伯达;次子司马懿,字仲达;三子司马孚,字叔达;四子司马馗,字季达;五子司马恂,字显达;六子司马进,字惠达;七子司马通,字雅达;幼子司马敏,字幼达。

因其兄弟八人的表字皆有“达”

,于是并称为“司马八达”



打响名声之后,司马家的八个儿子,日后可以借着司马防的关系,进入朝堂。

然而司马防却出人意料的将除去司马朗之外的儿子们都给收起来,不给他们入仕。

究其原因就是司马防看得出天下纷争不断,而当时的刘俊十分弱小,加之河内郡又是刘俊控制,投靠其他诸侯的话,司马家一个不好就会被刘俊给灭了。

司马防人老成精,看出刘俊对世家大族并不感冒,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代被刘俊所用。

时过境迁,司马防之前有多果断,现在就有多后悔。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刘俊居然可以击败董卓、收服凉州、吞并河北,现在更是制霸中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