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朕要刘俊死(1/2)
一转眼就一个月过去了。
在这一个月内发生了很多事情。
朝廷方面,由于刘宏对刘俊太过无情,导致朝堂上众多大臣人人自危。
为了自保,朝臣们并没有像之前的党锢之祸那样任人宰割。
他们全部聚集在了大将军何进的周边,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来和刘宏的皇权做对抗。
刘宏努力了那么多年,绝对不容忍何进的做大,给十常侍提高了更大的权力。
于是双方在各种朝政上继续争斗起来。
可刘宏的身体却是越来越差,明眼人都看得出刘宏差不多油尽灯枯。
对此,何进非常的开心。
只要刘宏一死,那么继承皇位的就是他的亲外甥刘辩,届时何进就能够稳如泰山,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
刘俊哪怕再愤怒,也改变不了何进独霸朝堂的大势。
这一天,恢复了一点精神的刘宏将张让和赵忠给叫了过来。
“陛下!”
张让和赵忠马上前来。
他们看到刘宏那越来越差的脸色,内心是害怕的。
十常侍一切的权利都是依附于刘宏,依附于皇权。
一旦刘宏死了,十常侍要么随之而去,要么寻找新的主子。
张让和赵忠满脸愁容,也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走下去。
刘宏的精神非常差,整个人摇摇欲坠。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肆无忌惮得放纵,终于让刘宏尝到了恶果。
哪怕御医竭尽全力给刘宏调养,也顶多维持刘宏的身体不继续恶化下去。
刘宏自己倒是觉得只是小病,用不了多久他就可以痊愈了。
何进带给刘宏的压力太大了,加上刘宏每次做梦都梦到刘俊给自己戴帽子,刘宏心力交瘁,被逼的只能用一点手段来让何进和刘俊永远消失了。
似乎这样子,就可以让刘宏重新掌握大汉江山。
实际上,何进和刘俊就是刘宏的心病,没日没夜地折磨着刘宏。
刘宏实在忍受不了,决定要将何进和刘俊除掉。
“阿父,阿母!”
刘宏开口说道:“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你们给我除掉何进与刘俊!”
除掉何进和刘俊?!
张让和赵忠有点咋舌了。
何进手握大权,杀了他,估计十常侍所有宦官都会被何进的势力屠杀。
宦官都是惜命的,像张让和赵忠这样的大宦官,享受着荣华富贵,更加怕死。
历史上要不是何进调动外镇兵马准备将宦官势力全部诛杀,十常侍也不会选择鱼死网破。
“陛下,大将军不可轻动!
奴婢恐动摇江山社稷!”
赵忠劝谏道。
张让也附和道:“还请陛下三思。
就算奴婢等人倾巢而出,也奈何不了何进!
除非陛下召何进进宫,我等一拥而上,方可取他性命!”
何进为了防止遭遇暗算,加强了自己的守备力量,张让和赵忠真的找不到漏洞去弄死何进。
唯有在何进掌控力不足的皇宫之内,张让和赵忠才有信心弄死何进。
可要是真的在皇宫弄死何进,那世人都清楚是刘宏的旨意。
这样一来,十常侍就可以将主要责任推到刘宏的身上。
刘宏对于张让和赵忠的回答非常不满意,但不得不承认说的是事实。
“何进的事情,先放一边!
那你们就派人将刘俊给杀了!”
涉及到江山社稷,刘宏退而求次。
张让和赵忠哀叹一声,何皇后的变心,让刘宏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刘俊与何皇后不死,刘宏的心病就一直存在。
“陛下,刘俊要是死于非命。
满朝文武都会怀疑是陛下的。”
赵忠还是忍不住劝谏道。
刘宏恶狠狠地看着赵忠,用极度阴狠的眼神看着赵忠,冰冷地说道:“阿母是觉得朕的话没什么作用了么?
满朝文武?
他们算个屁啊!
朕要他们生就生,要他们死,他们就得死!”
刘宏从来没有流露出这样的杀意,这让赵忠十分的惊惧,担心一个不好就被刘宏推出去给斩了。
何进不能动,皇后动不得,刘俊也不能杀,刘宏心里憋屈啊,自己还是皇帝么?
想到激动之处,刘宏剧烈咳嗽起来。
张让见刘宏的情绪又开始激动了,马上答应下来,说道:“陛下放心,奴婢等一定会竭尽全力!”
刘宏这才微微满意,止住了咳嗽,说道:“还是阿父好啊!
朕要刘俊死!
不管你们用什么手段!”
张让和赵忠领下命令,他们默默地离开了刘宏的寝宫,来到了属于他们的密室,悄悄地商量起来。。
“张大人,陛下要让咱们杀了刘俊。
此事还是仅限你我知道就好了!”
赵忠非常严肃地说道:“一个不好,你我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刘俊在军中威望巨大,咱们可得想一个万全之策!”
张让秒懂赵忠的意思,十常侍相互警惕,而赛硕与刘俊交好,表面上看赛硕坚定站在十常侍这边,暗地里谁能保证赛硕不会通风报信?
“咱家手下倒是有几个死士!
他们都是咱家培养多年的好手!
这一次正好派上用场!”
张让似乎胸有成竹。
赵忠是知道张让悄悄地养了一些死士,现在张让说出来,他是一点都意外。
毕竟赵忠也有养着死士,关键时刻可以救自己一命。
“那就有劳张大人了!”
赵忠拱手说道。
张让轻轻点头,紧接着和赵忠开始商议如何击杀刘俊,且杀死刘俊之后要如何善后。
之后,从张让的府邸之中出现了几个身影,然后快速地离开了洛阳城,往着太原城的方向而去。
远在并州的刘俊当然不知道危险即将到来。
盛夏已过,代表收获的秋天慢慢来了。
并州百姓陆陆续续开始了秋收。
今年是一个难得丰收的好年。
金灿灿的粮食不断地被收割,贫苦的百姓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
哪怕百姓们收获之后上交各种苛捐杂税,剩下的粮食仅仅够一家人糊口。
百姓们只要能够活下去,不至于被饿死,他们就会安分守己。
不过有些百姓却发现他们的地主换了人。
这家人姓刘,收取的佃租非常的低。
这个姓刘的地主,就是刘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