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84章 改良的纸张(1/2)

对于这些杂类的书籍、卷轴,刘俊一看就是头大。

反倒是协助刘俊的郭嘉看到津津有味。

“主公,你看看,这书不错啊!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大开眼界!”

郭嘉拿着一卷带着插画的小人书,贱兮兮地来到了刘俊的身边。

这个时代的肉搏小人书,画工极其粗糙,根本就无法入得刘俊的法眼。

深受后世各位东瀛老师身体力行的理论指导,加上多年来的实践,刘俊早就对这种事情看得很淡了。

刘俊一脸无语地说道:“奉孝,好歹你是一个军师,还是大军师。

这种东西,你还看得上。”

郭嘉说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一下,借鉴一下。”

刘俊轻轻拍了一下郭嘉的肩膀,说道:“你的身子骨弱,千万不要过度。”

“主公,你说什么话呢。”

郭嘉不动声色地将卷轴放入了自己的怀中。

好学的郭嘉决定回去之后,好好地攻读。

有了这么多的书籍,刘俊就知道大事可定,于是对郭嘉吩咐道:“安排人手,将所有书籍抄录一份。”

“卑职明白。”

郭嘉随即领命。

既然是借,刘俊自然是会还的。

从典韦口中得知这一次蒯家借出的书籍最多,刘俊也是愣了一下。

“看来蒯家兄弟对本王还是挺忠心的。”

刘俊飒然一笑,心里觉得自己也时候改善一下和蒯家的关系了。

当初曹操进入荆州的时候,蒯家就站队曹操,而不是联络刘俊。

鉴于当初的局势,张允已经是刘俊这边的人,蒯家再倒向刘俊,获得的利益绝对没有张家那么大。

蒯家站队曹操,无非就是为了收获更大的利益。

只不过是赌输了。

作为失败者,蒯家在刘俊统治荆州之后,接连遭遇打击。

不仅仅与蒯家有关系的官员不断下马,甚至荆州官府中的职位,蒯家就剩下一根独苗。

特别是诸葛亮成为荆州刺史之后,蒯家更是风雨飘摇。

荆州有谁不知道诸葛亮的姐姐是嫁给了蔡家。

刘俊也是特意孤立蒯家,让其逐步衰弱。

如今看来,蒯家还是十分懂事的。

刘俊不是那种心狠手辣之辈,也算是给蒯家一次机会。

这些书籍的存在,对于刘俊的计划很是重要。

就在这个时候,马超那边就派人传来了消息,造纸作坊那边有了巨大的突破。

“成了?

速速前往。”

刘俊带上典韦,及其两千人马迅速往作坊奔去。

到达作坊之后,马超和工匠们等候刘俊多时了。

“拜见师父!”

“拜见唐王!”

乌泱泱一大堆人都向刘俊行礼。

造纸作坊,对于环境的污染很是严重,空气之中更是存在着各种难闻的味道。

刘俊没有任何的不适,他大步走向了马超和工匠们,问道:“成了么?”

为首的一个老工匠,双手高举一个托盘,朗声道:“还请王爷检验!”

刘俊看到托盘上那略带黄色的纸张,不由自主地摸了起来。

质地丝滑,手感不错。

虽然没有像后世那样的洁白如雪,但已经是颇为了得。

“拿笔墨来!”

刘俊高声道。

典韦早就准备好了,迅速将一支毛笔递给了刘俊。

刘俊沾了墨水的毛笔,在白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为何是自己的名字呢?

因为刘俊写自己的名字最好看。

其余的就有点上不了台面。

写完之后,纸张上的字体没有散开,也没有穿透过去,乃是上佳之纸。

“好啊!

太好了!”

刘俊仰天大笑了起来,说道:“尔等均是大汉功臣!

本王要为你们立碑!

让后世子孙铭记你们的功绩!”

工匠们激动不已,一个个跪在地上,磕头道:“王爷大恩大德!”

士农工商!

作为工匠,在民间的地位不高。

由于商贾还能够通过贸易获得大量的财富,靠着手艺吃饭的工匠,生活很拮据。

故而工匠的地位是最低的。

甚至到了明朝,由于士大夫的打压,工匠都沦为贱户。

现如今得到了刘俊的认可,还能够立碑,流芳百世,工匠们不禁喜极而泣。

刘俊随即观看一下纸张的制作过程。

这些纸张的原材料,主要就是竹子。

经过浸泡、去青之后,进行挤压之后再次浸泡,最后使得竹子变得柔软。

最后是磨成粉末,加入适当比例的石灰、硫磺,熬磨成汁水。

汁水即将冷却之际,用细网状的方形筛子,不断地上下浮动,将汁水中的纤维给吸附成形。

而最后一步就是晾干。

如此多的步骤,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纸张就无法成形。

“这位老师傅,制作一张纸的成本是多少?”

刘俊看完之后,心中激动不已。

为首的工匠激动不已,急忙向刘俊回答道:“回禀王爷,目前人手不足,规模不大,好在原料简单且容易获得,每张纸张的成本是十文钱。

草民觉得还有改进的空间,成本还能够更低。”

刚刚研发出来,各种工艺还不成熟,成本是很高。

但刘俊却很开心。

凡事开头难,日后扩大规模的话,一张纸的成本恐怕不足一文钱。

“主公,这玩意有那么好么?”

典韦是看不出纸张有什么好处。

刘俊轻笑道:“这样一张纸,可以写上很多字。

你们每次处理军务的时候,一卷卷竹简,拿起来手都累坏了。

若是用绢布和羊皮,成本又太高。

但用纸的话,你们说是不是轻便多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