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东西都置办齐全(1/2)
把树皮撕成条状,加入石灰放入水里浸泡一段时间,直到树皮变软捞出,还要放在大锅煮,去除树皮纤维中的果胶和木质素。
煮软后,还要拿出来晾晒捣碎......
过程挺复杂,后面的褚清宁还没有研究出来。
听着褚清宁的讲述,秦鸠言知道褚清宁是认真的。
这个时代,读书人用最多是麻纸,有钱人家用的绢帛。
可这几种,要么不好用,要么用不起,褚清宁要是能研究出新的写字用纸来,对百姓来说是一大幸事。
“宁丫头,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你好好的干,一次不成,我们明年再接着干。”
秦鸠言知道,褚清宁要做的是一件大事,一个小丫头,他想要多给她一些鼓励。
“嗯,做这件事情可急不来,它很是费时间。”
褚清宁想着,构树皮要在石灰水里,泡软还要很久,眼下还有一个事情,正好可以在这个空当里完成。
“娘,我看后山上有很多拐枣树,已经你能下枣了,我想着过两天让村里人帮着收回来。”
“拐枣,清宁你说的是山上那些,形状拐来拐去,吃起来有点甜的果子?”
孟林问着。
“对,就是那它。”
天降霜了,褚清宁想把后山能卖成银子的东西都收回来。
还有褚家去年做的苦槠果实,褚清宁也想收回来,多少能卖点银子。
“把苦槠果实收回来,也就算了,那拐枣要来干啥?”
褚秋月不解,大闺女脑子又有什么点子了。
“做糖。”
褚清宁爽气的说道。
“娘,你不是说在家里没有事干吗?
我给安排个活,还能赚到银子。”
“宁丫头,你说的这是真的?”
褚清宁一说能赚到银子,褚秋月两眼放光。
“娘,秦先生还在呢?”
他娘高兴的拍着大腿,褚安锦出声提醒着。
“无妨、无妨,这是你们自己家,你们开心便好。”
秦鸠言吃着褚秋月做的烧肉,一碗杂粮米饭快见了底。
眼下到了十月,秦鸠言住在孟家有四个月了。
他家里弟弟来找过他,秦鸠言在这里已经生活习惯了,一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
褚清宁每次要给秦鸠言工钱,他总是一拖再拖,前日又说,让褚清宁年底一起给他。
褚清宁放心了,毕竟家里几个孩子都在读书。
秦鸠言要是走了,还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特别是褚甜甜和褚栀意,她们两个是姑娘,庆元镇上没有女学。
姑娘家想读书,只能自己请先生在家里教学。
再说,秦鸠言好说话,人也没有架子。
几个月的相处下来,都已经习惯了彼此。
秦鸠言和褚孟两家人,已经很是熟悉。
以前,他每天的饭菜,都是孟林端到孟家给他吃。
上个月开始,秦鸠言已经坐到褚家的饭桌上用饭了。
刚开始,碍着秦鸠言的身份,褚家人还有些拘束。
这段时间下来,几家人已经像一家人般,有说有笑,有啥说啥了,饭桌上的气氛倒是很轻松。
褚秋月做的饭菜,因着有褚清宁从空间里拿的调料,和不同的做法,褚家的饭菜比馆子里的都好吃。
秦鸠言从过来时的瘦弱先生,已经变的圆润起来。
他穿着得体,举止大方,周身裹着成熟男人的气质。
尽管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皱纹,眼神中却少了一些颓废和落寞。
取而代之的是安定和放松。
孟家的新房建好,孟林暂时却没有搬过去的意思。
他在乎的人,都在老宅,不日夜守着孟林可不放心。
吃好晚饭,孟林想着同她岳母娘商量一下,他和褚清宁成亲的日子。
褚秋月洗好碗筷,坐在堂屋里,掰着手指头,给两人合计着黄道吉日。
“成婚的日子,要三合、六合、天喜等吉日,还要避开冲煞、月破、四离等凶日。”
褚秋月想了想,继续说道。
“选日子,娘不擅长,等得空娘去寻里正商量一下。”
成婚是件大事,尽管褚清宁和孟林年岁都大了。
褚秋月也不想,着急忙慌的把大闺女给嫁出去。
她被休弃了,一个女人带着几个孩子生活,别人家闺女有的 ,她也要给大闺女置办齐全,不能让村里人看了笑话。
最近,褚秋月很忙,她除了要管理着褚家,她还不放心孟林。
在褚秋月的眼里,孟林在独立,也是个没有成家的孩子。
与人交际办事上,褚秋月总想多帮衬着些。
.......
村里人帮着褚家孟两家干活,眼看活干好了。
褚清宁让褚安锦去换了些铜板回来,通知村里人过来领工钱。
得到消息的村民,高兴的赶过来,褚清宁按着他们各自干活的日子给了工钱。
李小娥干了快两个月,拿了不到一两的银子。
加上他男人褚大勇给孟家建房子的工钱,夫妻俩拿了将近四两银子。
可把她给乐坏了,掂着银子走在村里,感觉自己都是有钱人了。
“哈哈.......
赵婶子快去呀,宁丫头在发工钱,你快去领,我都瞧见她把你那份准备好了。”
半道上遇见赵婶子,李小娥高兴的说着。
“是吗?
那我现在就去。”
赵婶子往褚清宁家走着,快要进院门时,看到刘氏兴高采烈的朝这边走了过来。
瞧着院里还有五六个村民,在清点铜板的数目。
赵婶子反倒不急了,她想让刘氏先进去领工钱,看看她能领多少?
想着一起干活时,刘氏趾高气扬的样子,赵婶子心里便憋了一口气。
“宁丫头,大舅母过来拿你大舅舅和我的工钱。”
刘氏本想晚上没有村里人,在过来拿工钱。
可儿子褚冬生急着回庆元镇读书,他身上没有银子了。
刘氏没有办法,才硬着头皮过来。
“这些都是你们的。”
褚清宁一视同仁,指着桌子上两串铜板说道。
“好。”
刘氏眼睛盯着铜板,有些不开心,可又不敢表现出来。
上山砍树一天多少个铜板,干了多少天,都是有数的。
其实,刘氏在家里已经合计过,两口子的工钱了。
可她总想着,她是褚清宁的大舅母,和别家不同,褚清宁肯定会多给一些铜板给她。
没有想到,一个铜板都不带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