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620章 雷达,卫星(1/2)

商谈的内容和之前差不多。

不过也有一些区别,大屿山的行政人员,除了最高行政长官,和独立的司法管理,其他政府职员大部分将由内地派遣。

主权是肯定回归,不过其他的大都会保持现行制度。

大屿山这地方,几乎没有什么管理,因为没有大使馆,所以对全球都是免签政策,落地120小时后,在进行续签。

虽然对人员进入不做管理,但是在续签这一块,却卡的非常严。

一般人想要拿到续签都不容易,更是严查隐藏非法滞留的人。

在楚国成立之后,在遇到那种来了就直接撕了护照的人,大屿山都懒得在和对方户籍国纠缠,干脆都拉去北域种土豆,这政策一出,非法滞留的人立马就基本看不到了。

而没有通过续签的人,一年是可以来到大屿山两次,也就是十天时间。

不管是游玩还是办事,基本都够用了。

这次部长前来,说的是回归的具体细节工作。

王志风对大屿山还是很看重的,尤其是东涌港,这个港口现在可是南边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年吞吐量位居亚洲第一。

楚国的丹阳港量也不小,但和东涌港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但王志风也有信心,丹阳港未来排在前五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甚至竞争一下前三都有可能。

因为楚国的出口政策,各国对楚国货物的税收不高,现在大陆和俄罗斯,很多工厂单位都会将出口货物在楚国中转一下再出口。

如此中转,货物就成了楚国的出口货品,在国际上的关税反而会享受到不少好处。

现如今,东北的工厂就因为楚国的成立,通过加入楚国供应链和出口,经济并没有下行,甚至开始快速崛起,成为内地不可忽视的重工业经济区。

但也不是没有倒闭的,有些厂子不是有订单就可以拯救,遇到那种管理全面崩盘的厂,怎么改都没用。

可环境不同,内地现在对于这种厂是该关停就直接关,工人分流去其他厂子,至于管理层,如果关停查账没有问题还好,有问题就直接转纪委。

王志风和对方聊了各种话题,还是率先开口,他觉得自己不说正事,这位见识丰富的部长能和他就这样聊一天。

“大屿山大方向和香港保持一致,这在84年都确定了,至于细节,你们有什么想法,不如直接说。”

内地部长接过身边人递过来装订好的文件递给王志风。

“这是我方的具体安排,不如你先看看。”

王志风接过仔细看着,首先便是回归仪式,将和香港一起,举办转交仪式。

对内地来说,不管英国方面把港地变成什么样子,但实际上都是一体的,不可能单独和大屿山去举办个仪式。

这一点王志风只是大略看了看,就直接跳过,反正这一块都是内地和英国的事情,大屿山就是凑个热闹。

但第二页就不同了,是关于人事安排的。

首先便是驻大屿山部队,内地将安排三千人的部队进驻大屿山,和驻港部队一起,守卫两地安全。

而政府官员层面,早前协定的行政长官和大屿山法律系统由王氏集团的人负责,但其他岗位可也不少。

内地一次将派一千一百人进入各个岗位,大部分则是进入警察系统。

这一块内容比较详细,王志风点头道:“没问题,政法系统的监督和立法权我们留着就够了。”

王氏集团只要将政法系统拿在手里,遇到不干事的内地官员,能够有办法处理就行。

政法系统被王氏集团管理,完全独立于内地的官员体系,独立性大为提高,可想而知,未来被派来的人压力绝对不小。

大屿山的政法是真的能行使监督限制的权利的。

部长没想到这次如此顺利,他们拟定的方案几乎没有什么修改。

只有一点两边意见不统一,那就是大屿山的人很多都有楚国的国籍。

而内地是不允许双国籍的。

但王志风提出:大屿山的情况特殊,楚国的建立就是在大屿山人的基础上去完成的。

这种特殊情况,也让大屿山常住人口都有着楚国国籍。

在大屿山回归之后,他们也将自动拥有内地国籍,这便造成了这些人将事实拥有双国籍的特殊情况。

这大屿山两百万华人,可是一个不小的人口规模,对于正想办法调整人口结构的楚国来说,当然不会就这么扔掉。

楚国如今平均工资每月都有两千五。

而内地呢?

差距十倍。

这样的对比下差距还是有点大的。

要是一个做不好,大屿山很可能直接荒废。

部长听后点点头表示同意,这也是内地上面很担心的地方。

两边的差距太大了,虽然政策不允许,但必须要考虑到现实情况。

内地并不想大屿山变动太大,还是希望能够平稳交接。

“我回去和上面谈谈,大屿山的特殊性也值得讨论。”

部长虽然自己的看法是偏向同意,但他却不可能在这里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个问题被搁置跳过,另一点便是以后大屿山的税收。

现在大屿山被王氏集团管理,是用大量写字楼,房屋的租金来运营,这些房屋的产权可都是王氏集团的。

一旦交接,这些钱不可能还让王氏集团出吧,哪怕王氏集团愿意,内地都不可能同意。

但大屿山的政策,就是低税,甚至免税,这一块内地的讨论声很大。

“这个要看你们了,我个人意见是税率不要调整,不然将会打断如今大屿山的发展。”

王志风不想在这一块多说什么。

大屿山交接后,别看那边的政法和行政长官都是楚国派人去,但实际管理却是内地去做。

不论发展结果是什么,他都能接受。

要是真的不行,大不了把人都迁移到楚国,这两百多万的人口到来,移民办肯定会很开心。

在王志风和内地来的人协商之际,王泽正在山体堡垒基地之中视察。

王有卫陪同在一旁进行讲解。

虽然楚王宫就在山体堡垒基地上面,甚至楚王宫内还有一条直接到达基地的秘密通道。

但王泽却很少来这里。

这次过来,便是基地内的军方研究所出了成果。

“这就是我们最新的成果,数字化有源相控阵雷达。”

眼前的这女孩王泽很熟悉,只是没想到王有鱼现在都成为研究院的院长了。

这在楚国也算是重要岗位了。

王有鱼的学习能力是他见过的人里面最厉害的。

哪怕自家儿女在科研上也比不过这孩子。

“不错,放到库页岛上建设一台吧,下一步研究预警机技术,舰载技术,将这个雷达装到大飞机和军舰上。”

王泽看着雷达很是满意。

这种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成功,代表着隐身战机在楚国这里,不再是无法发现的存在。

按照王泽的规划,楚国并不追求隐身战机的发展。

而是会重点展开立体化作战的方案。

在卫星,大型预警机,高空雷达,地面雷达多方面的配合下,数据整合到一起,任何敌方战机都不可能逃过,哪怕是隐身战机。

这种情况下,战机只不过是一个搭载平台,未来等内地研发出j16后,就足够用了,j16的载弹量才是楚国需要的。

反正根据协议,在su27基础上研发出的战机,楚国也是享有知识产权的,内地生产,楚国可以直接低价买到。

至于现在,su27和他制造的su27改进型足以支撑二十年的楚国天空。

这样的模式下,哪怕是对外战争,缺少了大型陆基雷达,效果肯定会降低,但打大部分国家都足够了。

楚国不可能和中美一样全面发展,只能选择综合起来战斗力强的路线。

而有源相控阵雷达,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王有鱼研究的是一套综合雷达体系,大量运用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

各种数据整合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开始处理整合,将有用或者有疑点的数据显示出来。

多种雷达协同起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模式扫描整个区域,能够同时跟踪百十个目标。

这套技术在如今,绝对是世界领先的技术。

“您放心,我会安排尽快完成大飞机,高空常驻飞艇,舰载机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

王有鱼信心满满。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