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608集:公益拍场上的心意秤(2/2)

挂了电话,温如霜转头对风痕说:“你看,这拍场哪里是在卖东西,分明是在称心意。

青灯先生的一万二,陈老的四千五,还有藏家们的每一句留言、每一份捐赠,称出的都是大家对非遗的真心。”

风痕点点头,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字糖龙:“以后我们要多办些这样的活动,让这杆‘心意秤’一直亮着,把更多人的心意,都汇成传承的力量。”

第二天中午,竹溪村的非遗工坊里挤满了人。

村支书抱着那个刻着万字纹的木盒,站在展示架前,大声念着青灯的留言:“孩子们的心意,值得最好的收藏。”

小阿妹第一个冲上去,抱着木盒里自己做的歪角糖龙,眼泪啪嗒啪嗒地掉在糖珠上:“青灯爷爷,我以后一定做更好看的糖龙,不让您失望!”

虎头站在旁边,脸红红的,手里攥着那只断尾朝阳龙,小声说:“我以后学熬糖,要熬出最甜的糖,不让陈爷爷的糖勺闲着,也不让青灯爷爷的竹刀蒙尘。”

孩子们围着木盒,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的打算,竹阿婆站在一旁,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说:“好,好,阿婆陪着你们,咱们把老手艺好好传下去。”

温如霜看着眼前的场景,拿出手机,给林舟发了张照片:照片里,孩子们围着木盒,阳光落在他们的笑脸上,也落在老竹刀和旧糖勺上,像是给这份传承镀上了一层暖金色。

她在照片下面写了句话:“心意已送到,传承正在继续。”

林舟收到照片时,正在调试“非遗故事栏”

的新功能——只要点击“糖龙传承”

板块,就能看到孩子们现在的样子,也能看到青灯爷爷的图谱批注,还有陈老讲熬糖技法的视频。

他看着照片里孩子们的笑脸,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一行代码,给数字糖龙的朝阳纹加了点新的光效——那光效的颜色,和竹溪村阳光下的糖珠一样,暖得让人心里发甜。

几天后,逸霄平台的“非遗故事栏”

正式上线。

上线第一天,预约人数就突破了三万。

有人在“糖龙传承”

板块下留言:“看着孩子们的糖龙,突然觉得非遗离我们一点都不远。”

有人说:“下次竹溪村办文化节,我一定要去现场,看看那些会‘讲故事’的糖龙。”

还有位非遗匠人留言:“我有本《竹编纹样集》,想捐给平台,希望能帮到更多想学老手艺的孩子。”

温如霜看着这些留言,和风痕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远处的夕阳。

夕阳的光落在城市的楼宇上,像给钢筋水泥的森林镀上了一层金边,就像非遗传承里,那些老手艺与新力量的碰撞,总能生出不一样的温暖。

“你说,下次拍卖,我们该选什么拍品?”

风痕忽然问。

温如霜想了想,笑着说:“不如等孩子们做了新的糖龙,再办一次‘回家拍场’——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藏在孩子们的小手里,藏在老匠人的工具里,藏在每一个愿意为它付出心意的人心里。”

风痕点点头,从口袋里拿出一颗琥珀色的糖珠——是上次去竹溪村时,小阿妹塞给他的,说是自己熬的第一颗糖珠。

糖珠放在手心里,还带着点温润的触感,像一颗小小的太阳,照亮了传承的路。

他们都知道,这条路上,会有更多的孩子拿起竹篾和糖勺,会有更多的老匠人献出珍藏的工具和图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这份甜付出心意。

而逸霄平台的这杆“心意秤”

,会一直亮着,称着每一份真心,也连着每一段传承,让老手艺的甜,一直甜到未来的日子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