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64集:原料溯源(2/2)

糖龙的糖色呈琥珀色,龙鳞的纹路清晰,凑近能闻到淡淡的蔗香。

每一尊糖龙的底座上,都贴着一个小小的溯源码。

在双生谷糖龙工坊的新品发布会上,一位来自上海的消费者扫码后,惊讶地说:“原来这糖是福建古县的老林师傅种的甘蔗熬的,还有他在蔗田里劳作的视频,太有意思了。

我买的不只是糖龙,还是一个故事。”

发布会结束后,温如霜和风痕站在工坊的窗前,看着外面排队买糖龙的人,脸上满是笑意。

风痕拿出手机,点开区块链系统的后台,上面显示,第一批糖龙已经卖完了,还有很多订单在排队。

“老林师傅刚才打电话来,说村里又有几户人家开始种甘蔗了,”

温如霜说,“他还说,要把陈老爷子的熬糖手艺好好教给年轻人,不让这手艺断了。”

风痕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以后,我们可以在更多的地方建原料核心区,让每一种传统技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根’。”

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挂在梁上的糖龙模具上,反射出耀眼的光。

温如霜看着那些模具,突然想起老林师傅说的话——“糖是有记忆的,你用心种甘蔗,用心熬糖,它就会记住那种味道,传给吃的人。”

她想,区块链技术记下来的,是数据和流程;而他们要做的,是让这些数据背后的人、故事和手艺,永远被记住。

这才是糖龙技艺传承的真正意义——不仅要让糖龙活在当下,还要让它带着历史的温度,走向未来。

几天后,温如霜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老林师傅寄来的一瓶甘蔗汁。

她打开瓶盖,蔗香扑面而来,和第一次在古县村尝到的味道一模一样。

她倒了一杯,递给风痕,两人相视一笑,在清甜的蔗香中,仿佛又看到了古县村后山那片云雾缭绕的蔗田,看到了老林师傅弯腰除草的身影,看到了糖龙技艺在时光里,慢慢长出新的枝芽。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