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集:社区推广(1/2)
糖龙进社区 初夏的风带着暖意掠过青石板路,阿竹站在和平里社区活动中心的院墙外,望着墙上斑驳的\"
睦邻友好\"
四个红漆字轻轻笑了。
风痕正踩着木梯往门楣上挂横幅,米白色的粗布上用金粉写着\"
糖龙技艺体验课\"
,阳光穿过梧桐叶隙落在字上,倒真有几分糖丝流动的光泽。
\"
当心些。
\"
温如霜递上浆糊碗,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碗沿的细裂纹。
这只粗瓷碗还是当年在双生谷熬糖用的,如今盛着面糊糊粘横幅,倒有种时光折叠的奇妙感。
活动中心的木门被推开时吱呀作响,最先探进头的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槐花糕。
\"
阿姨,你们在做糖人吗?
\"
她鼻尖沾着点白粉末,像只刚偷吃完米糠的小雀儿。
阿竹蹲下身抹平她额前的碎发:\"
是比糖人更神奇的糖龙呢。
\"
说话间解开随身的藤箱,里面整齐码着黄铜小锅、竹制拨棍和几沓彩纸。
最上层的木匣一打开,小姑娘顿时瞪大了眼睛——三只巴掌大的糖龙静静卧在丝绒垫上,琥珀色的糖身泛着柔光,鳞片上还沾着细碎的金粉,仿佛下一秒就要摆尾腾空。
\"
这是用麦芽糖和蜂蜜熬的,\"
温如霜拿起最小的一只,指尖轻捏龙尾,\"
你看,它能弯成这样。
\"
随着她的动作,糖龙竟真的蜷起身子,尾尖轻轻点在龙头上,引得小姑娘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
消息像投入湖面的石子般在社区里漾开。
傍晚时分,活动中心的八仙桌就被围得满满当当。
张大爷拄着拐杖来占座,说要给孙子做个糖龙当周岁礼;三楼的李老师抱着教案本匆匆赶来,眼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连平时总闷在屋里的陈奶奶也搬来小马扎,怀里揣着绣了一半的龙凤枕套。
第一堂课教的是最基础的糖液熬制。
阿竹站在灶台前,看着蓝火苗舔舐锅底,手里的长柄勺不停搅动。
黄澄澄的糖液从浑浊到透亮,空气里渐渐漫开焦糖的甜香,有人忍不住咂起了嘴。
\"
火候最是关键,\"
她舀起一勺举高,糖丝垂落时在夕阳里拉出金色的线,\"
像这样能挂住筷子,就刚好。
\"
风痕负责给大家分发工具,轮到陈奶奶时特意多递了块棉布:\"
您老慢些,烫手就垫着。
\"
老太太却摆摆手,布满皱纹的手稳稳握住竹刀:\"
我年轻时在糖坊当过帮工,这点活计难不倒我。
\"
果然她手下的糖坯很快就捏出个歪歪扭扭的龙首,引得周围人一阵喝彩。
最热闹的要数孩子们。
住在隔壁楼的小虎总爱往灶台边凑,被妈妈拽着后领拉回座位,却趁人不注意偷偷用手指沾起锅沿的糖渣。
阿竹瞧见了也不责怪,只是额外给他盛了小半碗糖液:\"
等凉透了再吃,现在烫嘴。
\"
小男孩立刻坐得笔直,眼睛一瞬不瞬盯着那碗琥珀色的液体,像守着什么稀世珍宝。
三周后的周末,社区决定举办糖龙比赛。
消息一出,家家户户都动了起来。
张大爷翻出祖传的蜜渍桂花,说要掺在糖液里增香;李老师带着学生们画了几十张设计图,铅笔线条勾勒的龙爪各有姿态;陈奶奶把枕套上的纹样拓下来,说要做只凤凰尾的糖龙。
比赛当天,活动中心的院子里摆开十二张方桌,每张桌上都铺着雪白的棉布。
评委是从文化馆请来的老先生,背着手绕场一周,看见小虎正踮着脚往糖坯上粘芝麻,忍不住捋着胡须笑:\"
这龙鳞倒别致。
\"
轮到张大爷上场时,他特意穿上藏青色的对襟褂子,打开层层包裹的锡盒。
里面的糖龙通体金黄,龙角处嵌着两颗殷红的枸杞,最妙的是龙身蜿蜒处,竟透出细密的桂花纹路。
\"
这是用三十年的老桂花蜜熬的。
\"
老人声音洪亮,引得台下一片惊叹。
陈奶奶的作品却引来一阵议论。
她的糖龙翅膀是展开的,边缘捏出层层叠叠的波浪纹,倒像是凤凰的羽翼。
\"
老姐姐这是创新呐。
\"
有人高声说。
老太太却颤巍巍解释:\"
我当家的属龙,我属凤,这是我们俩。
\"
话音刚落,人群里爆发出善意的笑声,有人偷偷抹起了眼泪。
最终金奖给了李老师带领的亲子组。
他们做的糖龙足有半人高,龙腹里藏着机关,点燃后竟能吐出彩色的烟雾。
\"
这是孩子们想的点子,说要给龙装上会飞的翅膀。
\"
李老师擦着额角的汗,眼里闪着光。
颁奖时出了点小插曲。
小虎捧着自己歪歪扭扭的糖龙跑上台,非要给评委看看。
那龙的脖子歪向一边,龙尾却捏得格外用力,上面还粘着几颗没化的冰糖。
老先生接过来看了半晌,突然说:\"
这龙有股子犟劲,该得个特别奖。
\"
秋末的时候,社区活动中心的玻璃柜里已经摆满了居民们的作品。
有憨态可掬的卡通龙,有戴着翎子的戏曲龙,还有用杂粮拼贴的五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