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集:技艺比赛(2/2)
造型创意组的金奖争夺在林老师傅和那位日本女子之间展开。
林老师傅的作品名为《九龙朝凤》,九条糖龙环绕着一只展翅的糖凤,龙鳞用岭南特有的“琉璃糖”
制作,在灯光下流转着七彩的光,最精妙的是凤冠处——用一百零八颗糖珠组成的珠花,每颗珠子里都包裹着一片干花,受热后会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日本女子的作品则是《龙吟月影》,整条龙匍匐在一块透明的糖板上,龙身由无数细小的糖环串联而成,每个糖环里都封存着一片枫叶。
当月光透过糖板时,地面上会投射出龙影与枫叶交叠的图案,随着月光移动,龙影仿佛在缓缓游动。
评委们争论了许久,最终决定将金奖颁给林老师傅,却额外给日本女子颁发了一个“文化交融奖”
。
“老祖宗的技艺,既要守得住根,也要开得了花。”
首席评委轻抚着胡须说道,“林师傅的作品守住了中原糖艺的魂,而这位姑娘的创作,则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碰撞的火花。”
工艺精细度组的竞争更为激烈。
张师傅的糖龙龙须能承受住三粒米的重量,哈桑的糖爪硬度堪比玉石,难分伯仲。
最终还是风痕提出用显微镜观察两者的内部结构——张师傅的糖丝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均匀的纤维状,而哈桑的糖块内部则是层层叠叠的晶体结构,像极了天然的水晶。
“两者的工艺都达到了极致。”
风痕看着显微镜下的图像,由衷地赞叹道,“张师傅的‘柔’与哈桑的‘刚’,恰好代表了东西方糖艺的不同追求。”
评委们最终决定让两人并列金奖,这是比赛开办以来的头一次。
最让人揪心的还是神奇功效组。
李姑娘的糖龙让豆苗在三小时内就抽出了新芽,阿米娜的糖龙净化污水的速度也远超预期。
就在评委们难以抉择时,温如霜突然注意到试验田角落的一个瓦罐——那是个没人认领的作品,里面的糖龙已经融化了大半,罐底的浑浊液体却变得异常清澈,水面上还漂浮着几片嫩绿的水草。
“这是谁的作品?”
温如霜问道。
人群里挤出个瘦小的身影,是个衣衫朴素的少年。
“是我做的。”
少年有些局促地挠挠头,“我用的是红薯糖和溪边的青苔汁,本来以为没什么用……”
温如霜取了些罐底的水检测,发现不仅杂质被清除,水中还含有丰富的叶绿素。
她想起册子上记载的“草木相生”
之法,原来最朴素的原料,反而能孕育出最神奇的效果。
最终,评委们将金奖颁给了少年,李姑娘和阿米娜则分获银奖和铜奖。
薪火相传:技艺的新篇 颁奖典礼在子时举行,当阿竹将那枚用纯金打造的龙形奖牌挂在少年脖子上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
只见试验田里,所有糖龙融化后渗入土壤的地方,都冒出了细小的绿芽,在月光下连成一片,仿佛一条真正的长龙。
“这才是糖龙最神奇的功效啊。”
温如霜合上册子,眼眶湿润,“不是呼风唤雨,而是滋养生机。”
风痕望着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匠人互相交换工具、切磋技艺,突然想起七年前在山洞里,他和阿竹、温如霜对着模糊的图谱发愁的日子。
那时他们从未想过,这门差点失传的技艺,有一天会引来如此多的追随者。
“明年的比赛,该在西域设个分赛场了。”
林老师傅不知何时走到他身边,手里拿着哈桑送的骆驼骨锉刀,“那小子说,波斯的沙漠里有种‘日光糖’,能在阳光下保持七天不化,我得去见识见识。”
张师傅则正和日本女子讨论糖膜的制作技法,两人手里的图纸上,已经画出了融合云锦纹样与和果子雕花的新龙鳞。
少年被阿米娜拉着,在地上用树枝画着红薯糖与仙人掌汁的配比公式,旁边围了一圈认真听讲的孩子。
阿竹站在高台上,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指尖的小龙挂件在月光下泛着温暖的光。
她想起册子里最后一页的那句话:“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守着过去,而是带着根脉,走向更远的地方。”
夜风拂过,吹动了飘扬的彩幡,也吹动了那些刚刚破土的绿芽。
远处的山村里,传来了孩子们哼唱的新编童谣:“糖龙糖龙,飞过高山,越过海洋,带来甜蜜,种下希望……”
歌声在山谷间回荡,像极了糖液冷却时那声细微而坚定的“咔嗒”
声——那是新的结晶正在形成的声音,也是传承延续的声音。
这场跨越国界的比赛,最终没有赢家,因为每个参与者都带着新的灵感与技法,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传承之路。
而双生谷的风,会带着焦糖的甜香,将这些故事送往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有一种技艺,能将平凡的糖,变成连接世界的桥梁,变成孕育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