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集:准备辩词(1/2)
《糖龙风云》 第一章:备战时光 在那决定糖龙技艺命运的三日倒计时里,阿竹、风痕和温如霜仿佛置身于一场无声却紧张至极的战场之中。
他们所住的小院里,处处弥漫着凝重的气息,每个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对质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阿竹坐在简陋却整洁的桌前,桌上铺满了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糖龙的点点滴滴。
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口中念念有词,反复练习着将要在对质时讲述的内容。
他深知,必须要把糖龙的历史渊源、制作细节以及那些神奇功效发生的具体经过,清晰且极具说服力地呈现出来才行。
每一句话,他都斟酌再三,从措辞到语气,从逻辑到情感,都力求完美。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先辈们在双生谷中传承糖龙技艺的画面,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容他有半分差池。
温如霜则整日泡在那满是灰尘与陈旧气息的藏书阁里。
她穿梭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间,借着微弱的光线,仔细翻看着一本又一本的古籍。
那些古籍纸张泛黄,脆弱得仿佛一碰就会碎掉,但她的动作却格外轻柔又急切。
她的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糖龙技艺相关的字眼,只为寻找到能侧面印证糖龙技艺存在已久的文字记载。
有时候,她会因为发现了一条模糊却关键的线索而激动不已,赶忙拿笔记录下来,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都已与她无关,唯有这古籍中的文字和糖龙技艺最为重要。
风痕呢,他走出了小院,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
他逢人便打听那位评判老者的喜好和关注点,与街边的摊贩、茶馆里的老者、书院里的先生交谈着。
每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他都会如获至宝般记在心里。
他想着,只有让自己的陈述更贴合对方心意,才能在对质时多一份胜算。
他的脚步匆匆,眼神中透着坚定,那是为了守护糖龙技艺而燃起的斗志。
而在城镇的另一处,那些质疑者们也没闲着。
他们聚集在一座华丽却透着几分阴沉的府邸之中,各个面色不善,眼神中满是算计。
他们围坐在一张宽大的圆桌旁,桌上堆满了阿竹他们之前展示糖龙技艺的记录,还有各种听闻来的关于糖龙的事迹,企图从中找出阿竹他们话语里的漏洞。
其中一个穿着锦袍,面容尖刻的男子冷笑着说:“哼,他们那糖龙技艺,不过是些花架子,我就不信找不出破绽来,这次定要在对质时一举击溃他们,让众人知道咱们才是正统技艺传承者,可不能让他们坏了咱们的名声。”
其他人纷纷附和,有人说:“没错,仔细看看他们每次展示时的说法,前后有没有矛盾的地方。”
还有人提议:“再派人去打听打听,看他们最近又有什么新动向,可不能让他们有机会耍什么花样。”
于是,他们派出了手下的人,四处去搜集情报,同时在那府邸里,不断地翻看着资料,反复商讨着应对之策,那紧张的氛围,丝毫不亚于阿竹他们那边。
第二章:暗潮涌动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双方的准备也越发紧张起来。
阿竹他们小院里的灯火常常彻夜通明,阿竹因为长时间的练习,嗓子都变得有些沙哑了,但他依旧不肯停歇。
他对着风痕和温如霜一遍遍讲述着自己整理好的内容,让他们帮忙挑刺,提出改进的建议。
温如霜从藏书阁回来后,便会和他们一起探讨那些古籍记载与糖龙技艺如今的关联,试图从历史的角度,为糖龙技艺的正统性增添更有力的砝码。
她还会根据找到的文字,对阿竹讲述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更能经得起推敲。
风痕则把打听到的关于老者的喜好融入到讲述的思路中,比如老者喜好条理清晰、引经据典的讲述方式,他便提醒阿竹在表达时多运用一些古籍里的话语,来增加权威性。
而质疑者那边,他们经过几日的搜罗,似乎真的找到了一些自认为可以利用的漏洞。
那个锦袍男子得意地笑着说:“哈哈,我看他们这次怎么解释这糖龙技艺里这前后矛盾的地方,只要我们在对质时抛出这些问题,他们必定会阵脚大乱。”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阿竹他们也早就料到对方会想尽办法来挑刺,对于一些可能被质疑的地方,已经准备好了合理的解释和应对之策。
只是,双方都在心里打着自己的算盘,谁也不知道最终的对质会是怎样的局面,整个城镇的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股剑拔弩张的火药味,百姓们也都在私下里纷纷议论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关乎糖龙技艺真假的较量。
孩子们聚在一起,好奇地猜测着:“你们说阿竹哥哥他们的糖龙技艺是真的厉害呢,还是那些质疑的人说得对呀?”
老人们则摇头叹息着:“哎,希望这好好的糖龙技艺可别就这么被埋没了呀,多神奇的东西呢。”
第三章:对质前夕 终于,到了对质前的最后一天。
阿竹他们小院里一片寂静,三人都默默地坐着,在心里梳理着这几日准备的所有内容,像是即将上战场的战士在做最后的检查。
阿竹深吸一口气,看着风痕和温如霜说:“咱们这一路走来,经历了那么多,为的就是能让糖龙技艺堂堂正正地传承下去,明天就是关键了,不管怎样,咱们尽力而为就好。”
风痕拍了拍阿竹的肩膀,坚定地说:“放心吧,阿竹,咱们准备得这么充分,一定可以的,那些质疑者想击垮我们,没那么容易。”
温如霜也微微点头,眼中透着决然:“嗯,咱们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还有糖龙那些神奇功效的见证,只要如实说出来,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而质疑者们那边,却是一片喧闹。
他们还在为最后的细节争论不休,有人觉得应该先从某个角度进攻,有人则觉得另一个问题更关键,吵得不可开交。
直到那锦袍男子大声呵斥道:“都别吵了!
咱们现在要统一口径,明天可不能出了岔子,成败在此一举,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整个城镇在这一夜,似乎都陷入了一种异样的安静之中,人们怀揣着各自的期待与担忧,缓缓进入梦乡,等待着明日那场备受瞩目的对质拉开帷幕。
第四章:对质开场 次日,阳光洒在城中广场上,可那本该温暖的氛围却被紧张所笼罩。
广场上早已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这场关乎糖龙技艺真假的较量究竟会如何收场。
阿竹他们三人早早地来到了广场,身着整洁朴素的衣裳,神色凝重却透着一股坦然。
他们先是恭敬地向那位德高望重、精通各类技艺传承的老者行礼,而后,阿竹便深吸一口气,稳步上前,开始有条不紊地讲述糖龙的一切。
他从双生谷的传承说起,描绘着那山谷中先辈们是如何精心钻研糖龙技艺,如何将这份技艺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画面,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岁月长河里那闪耀的技艺传承之光。
说到山洞里的发现时,他详细描述了那记载着糖龙制作方法的册子,以及初次按照册子制作糖龙时的惊喜与期待。
当讲到各地的神奇见证时,阿竹的声音微微颤抖,那是因为回忆起那些糖龙带来改变的场景而激动。
他说起小村庄里溪水复流的奇迹,说起那饱受疾病困扰的小镇上人们渐渐好转的神奇,每一个故事都讲得绘声绘色,有理有据,让在场的不少人都为之动容。
而质疑者们在一旁听着,脸上的神色越发阴沉,他们时不时地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不屑,似乎在等着找准时机进行反驳。
等阿竹说完,风痕和温如霜又适时地补充了一些细节,展示了他们收集来的证词以及古籍记载的相关内容,让整个陈述更加完整,更具说服力。
这时,质疑者们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那锦袍男子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嘲讽:“哼,说得倒是好听,可你们这糖龙技艺漏洞百出,就说这制作方法里,明明有一处与常理不符,你们又作何解释?”
说着,他便抛出了他们准备好的第一个问题,试图打乱阿竹他们的节奏,开启他们企图一举击溃对方的攻势。
第五章:激烈交锋 阿竹他们听到质疑者的问题,并没有慌乱。
阿竹微微一笑,从容地回应道:“阁下所说的这一处,看似与常理不符,实则是我们糖龙技艺的独特之处。
这是先辈们经过无数次尝试总结出来的经验,在特定的环境与手法下,便能发挥出奇妙的效果,就如同那小村庄里溪水复流,若不是这独特的技艺,又怎会有如此神奇之事发生呢?”
质疑者们一听,冷哼一声,那锦袍男子又接着说:“那你们说的这些神奇功效,不过是巧合罢了,哪能就证明你们这技艺是正统的,说不定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呢。”
风痕此时上前一步,脸色涨红,大声反驳道:“哪有这么多巧合,那么多地方,那么多不同的情况,都因糖龙有了改变,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
我们有村民们的证词,有亲眼目睹奇迹的人们愿意为我们作证,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质疑者们却依旧不依不饶,又抛出了更多刁钻的问题,比如质疑糖龙技艺的传承脉络是否清晰,古籍记载是否真的能对应如今的制作方法等等。
阿竹、风痕和温如霜相互配合,一一回应着这些质疑。
温如霜拿出古籍,指着上面的文字记载,详细解释着其中与如今糖龙技艺相契合的地方,阿竹则结合实际发生的神奇功效,再次强调糖龙技艺的独特与正统。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气氛越发紧张激烈,围观的群众也都看得目不转睛,时而为阿竹他们的精彩回应而点头称赞,时而又被质疑者的尖锐问题而揪心,整个广场上的气氛仿佛都要凝固了一般。
第六章:老者评判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陷入僵局之时,一直静静地听着的老者缓缓开口了。
他先是目光平和地看向阿竹他们,微微点头,说道:“你们为这糖龙技艺的传承,着实付出了诸多努力,收集的证据详实,故事也讲得生动感人,看得出你们对这技艺的珍视与执着。”
接着,他又看向质疑者们,眉头微微皱起,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而你们,不应仅凭主观臆断就随意否定一项技艺。
技艺的传承本就有着诸多奥秘,不能以常规的眼光一概而论。
每一项古老技艺能流传至今,都有着它独特的价值和道理。”
老者顿了顿,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提高了声音宣布道:“今日听了双方所言,我判定糖龙技艺传承属实。
这糖龙技艺有着清晰的历史渊源,那些神奇功效也有众多见证,不可轻易被否定。”
阿竹他们听到老者的判定,顿时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相互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激动与喜悦。
而围观群众也响起了阵阵热烈的掌声,那掌声在广场上回荡,仿佛是对糖龙技艺最好的认可。
质疑者们则脸色铁青,那锦袍男子还想争辩几句,却被身边的人拉了拉衣角,示意他不要再说了,毕竟老者的评判已出,再纠缠下去也无济于事。
第七章:名声重振 经此一事,糖龙技艺的名声再次传播开来,而且比之前传得更广更远了。
城镇的大街小巷里,人们都在谈论着阿竹他们和糖龙技艺的故事,原本那些摇摆不定的人,纷纷又来到他们开设的糖龙制作小课堂学习制作。
课堂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孩子们欢快地围着阿竹他们,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不停地问着关于糖龙的各种问题。
大人们也都认真专注,想要掌握这独特的技艺,不再被那些质疑的声音所影响。
不仅是本地的人,不少远方城镇的人听闻此事后,也慕名而来。
阿竹他们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学习者,耐心地传授着技艺。
集市上,开始出现了许多人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糖龙展示、玩耍,那糖龙在阳光下闪烁着别样的光彩,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阿竹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他感慨地对风痕和温如霜说:“咱们这一路走来,虽然辛苦,但看到如今这景象,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呀。”
风痕笑着回应道:“是啊,不过咱们可不能止步于此,还要让糖龙技艺发展得更好呢。”
温如霜也点头赞同:“没错,咱们得继续想办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糖龙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