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02集:传播技艺(1/2)

《糖龙传奇》 第一章:开课之初:阿竹、风痕和温如霜怀揣着传承糖龙技艺的热忱,决定在周边的城镇开设糖龙制作的小课堂。

他们精心挑选了一处位于城镇中心位置、宽敞又明亮的屋子,简单布置了一番,摆上了制作糖龙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满心期待着能有众多人前来学习这独特的技艺。

然而,开课的第一天,现实却给了他们不小的打击。

原本以为会门庭若市,可从清晨等到晌午,也只有寥寥几人走进这课堂。

来的人里,有几个是因为好奇随意看看的老者,还有几个是被父母硬拉来的半大孩子,一个个都透着些漫不经心。

阿竹看着有些空荡的屋子,心里虽有些失落,但还是打起精神,走到屋子中央,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朋友,今日咱们这糖龙制作小课堂就开课啦,这糖龙啊,可不一般,它有着神奇之处呢。”

可底下的人大多只是敷衍地应和着,显然没把这话当回事。

风痕和温如霜在一旁交换了个无奈的眼神,但也没有气馁,他们知道,万事开头难,得慢慢来。

接下来的几日,情况依旧没有太大改观,来学习的人依旧是少得可怜,有时候一整天下来,就只有一两个人来坐上一会儿,听个大概就走了,根本没有真正想要深入学习的意思。

第二章:神奇初现 阿竹他们深知,若只是干巴巴地讲,很难让人提起兴趣,必须得让大家亲眼见识到糖龙的神奇之处才行。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们决定在城镇的广场上进行一场糖龙制作展示。

阿竹站在临时搭建的台子前,手法娴熟地开始熬制糖液,风痕在一旁把控着火候,温如霜则准备着塑形的工具。

随着糖液渐渐变得浓稠,散发出香甜的气息,周围渐渐围拢了一些人,大家都好奇地张望着。

阿竹开始塑形了,只见那糖液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扭动、拉长,不多时,一条栩栩如生的糖龙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那龙的模样逼真,鳞片精致,在阳光下闪烁着别样的光彩,仿佛下一刻就要腾空而起。

可这还没完,阿竹将糖龙放置在一旁的桌子上,对着大家神秘一笑,说道:“各位且看仔细了。”

没过多久,原本有些阴霾的天空,竟渐渐放晴,阳光越发灿烂,而原本干涸许久的广场边的小水池,也开始缓缓有了水流涌动,清澈的水潺潺流淌着,众人皆是惊愕不已,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这……这糖龙难道还有这等神奇功效?”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呀!”

从那之后,来小课堂学习制作糖龙的人开始渐渐多了起来,大家都想亲自掌握这有着神奇力量的技艺。

第三章:课堂之趣 小课堂里,终于有了热闹的氛围。

阿竹站在最前面,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各位,这熬制糖液啊,火候可是关键,火大了,糖液容易焦糊,那可就没法用了,火小了呢,又达不到咱们需要的浓稠度,得像这样,用小火慢慢熬着,同时不停地搅拌。”

说着,他还亲自示范着搅拌的动作。

底下的学员们都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有的还拿着小本子记录着要点。

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一个个高高地举起小手,争着提问:“阿竹老师,那糖液熬到什么颜色才算是好呀?”

阿竹笑着回答着每一个问题,耐心十足。

风痕和温如霜则穿梭在学员们中间,辅助大家操作。

有个小男孩在塑形的时候总是不得要领,急得小脸通红,风痕走过去,轻轻握住他的小手,带着他一点点地将糖龙的身子拉长、弯曲,嘴里还说着:“别着急,慢慢来,感受这糖液的软硬度,跟着它的性子来塑形就好啦。”

小男孩听了,渐渐冷静下来,认真地跟着风痕的引导做着,不一会儿,一条虽然略显稚嫩但也有模有样的糖龙就成型了,小男孩看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大人们也都一丝不苟,他们深知这技艺的独特,想要真正学好,回去也好给家人展示一番,或者留作纪念。

整个课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还有那糖液散发出来的香甜味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又美好的画面。

第四章:糖龙蔓延 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员从小课堂里学成归去,糖龙的身影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镇的各个角落。

集市上,有小贩将制作好的糖龙摆在显眼的位置售卖,那精美的造型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的目光,大家纷纷围上去询问价格,买上一条拿在手里,仿佛握住了一份美好的期许。

孩子们更是拿着糖龙在街道上嬉笑奔跑着,互相炫耀着谁的糖龙更漂亮、更精致。

庆典活动中,糖龙更是成了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们用彩色的绸带系在糖龙的身上,将它们高高挂起,微风拂过,糖龙轻轻摆动,好似在空中飞舞一般。

还有人组织起了糖龙游行,一群人举着各式各样的糖龙,穿梭在大街小巷,所到之处,欢声笑语不断,原本有些平淡的城镇生活,因为糖龙变得热闹欢快了起来。

糖龙仿佛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许。

老人们看着糖龙,回忆着往昔岁月里那些美好的故事,感慨着如今生活的丰富多彩;年轻人则把糖龙当作一种时尚又独特的玩意儿,用它来增添生活的乐趣;孩子们更是对糖龙爱不释手,每到闲暇时光,就缠着大人一起制作糖龙,小小的糖龙,串起了城镇里每一个人的生活。

第五章:技艺传承 日子一天天过去,来学习糖龙制作的人依旧络绎不绝,阿竹他们的小课堂也越办越红火。

为了让这技艺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阿竹他们开始挑选那些对糖龙技艺有着浓厚兴趣且品行端正、耐心细致的学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将更为深入、精妙的制作技巧传授给他们。

在一个周末的午后,阿竹把几个被选中的学员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你们都是这糖龙技艺传承的希望啊,咱们这技艺可不能断了传承,往后可得更加用心地去钻研、去传播呀。”

学员们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坚定。

他们开始跟着阿竹他们学习一些特殊的塑形手法,比如如何让糖龙的龙须更加飘逸,如何让龙爪更加有力,这些细节之处,都是糖龙技艺里的精髓所在。

风痕还带着他们去寻找一些特殊的材料,加入到糖液中,能让糖龙在成型后更加坚固,不易损坏,同时还能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温如霜则负责教导他们关于糖龙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其所蕴含的吉祥寓意,让学员们明白,这糖龙不仅仅是一件手工艺品,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瑰宝。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学员们的技艺日益精进,他们也开始像阿竹他们一样,去教身边的人制作糖龙,糖龙技艺就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城镇里播撒开来,生根发芽。

第六章:质疑风波 然而,就在糖龙技艺越发受欢迎,传播得越来越广的时候,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冒了出来。

一些自诩为正统技艺传承者的人站了出来,他们质疑糖龙技艺的真实性和正统性,在城镇里四处散播谣言,说这不过是阿竹他们编造出来博人眼球的把戏罢了。

“哼,什么糖龙有神奇功效,我看就是瞎编的,哪有这么玄乎的事儿啊。”

“就是,这技艺说不定就是他们胡乱拼凑出来的,根本算不上正统传承呢。”

这些言论渐渐传开,原本那些对糖龙技艺深信不疑的人,也开始有些动摇了。

来小课堂学习制作的人又渐渐少了起来,阿竹他们看着日益冷清的课堂,心里满是苦恼。

温如霜皱着眉头,无奈地说:“咱们明明是想好好传承这珍贵的技艺,怎么就被人误解成这样了呢?”

风痕更是气得握紧了拳头,说道:“一定要想办法证明给他们看,咱们这糖龙传承可是实打实的,绝不是他们说的那样。”

阿竹沉思片刻后,说道:“咱们得收集证据,找到那些曾经见证过糖龙神奇力量的人,让大家知道,咱们这技艺是经得起考验的。”

第七章:四处求证 阿竹、风痕和温如霜踏上了艰难的求证之路。

他们先是回到了之前那个因为糖龙出现而干涸水池重新有了水流的广场,向周围的商家和居民询问,是否还记得当日的情景。

一位老者站了出来,说道:“我记得清清楚楚啊,那天我就在这儿,亲眼看到那糖龙一出现,水池就开始流水了,那可不是假的呀,我可以作证。”

说着,还主动写下了证词,按上了手印。

有了这个开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帮忙,大家纷纷回忆起糖龙带来的那些神奇变化,或是让生病的人渐渐好转,或是让荒芜的土地长出了嫩绿的新芽,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

接着,他们又去了周边的几个村子,挨家挨户地拜访。

在一个曾经饱受疾病困扰的村子里,村民们看到阿竹他们来了,赶忙迎了出来。

“哎呀,你们可来了,多亏了你们的糖龙啊,之前村里好多人都生病,怎么治都不见好,可自从那糖龙出现后,大家的病都慢慢好了起来,这可是救命的恩情呀,我们肯定帮你们作证。”

阿竹他们收集到的证据越来越多,信心也逐渐增强了,他们决定带着这些证据,去和那些质疑者当面对质,为糖龙技艺正名。

第八章:对质较量 阿竹他们带着厚厚的一沓证词,来到了那些质疑者们经常聚集的地方。

当他们亮出证据,讲述着糖龙在各处发挥神奇力量的故事时,质疑者们先是一愣,随后却又狡辩说这些不过是巧合罢了,根本不足以证明糖龙技艺的正统性。

风痕气得脸都红了,大声反驳道:“哪有这么多巧合,那么多地方,那么多不同的情况,都因糖龙有了改变,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证明!”

质疑者们也不甘示弱,抛出各种刁钻的问题,试图否定阿竹他们的说法。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最后,大家决定找一位德高望重、精通各类技艺传承的老者来评判此事,约定好三日后在城中的广场上让老者定夺。

这三日里,阿竹他们没敢有丝毫懈怠,仔细梳理着糖龙的历史渊源、制作细节以及那些神奇功效发生的具体经过。

温如霜还特意去查阅了许多古籍,寻找能侧面印证糖龙技艺存在已久的文字记载,阿竹则反复练习着如何将这些内容清晰又有说服力地表达出来,风痕也四处打听那位评判老者的喜好和关注点,好让自己的陈述更贴合对方心意。

而另一边,质疑者们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企图找出阿竹他们话语里的漏洞,想要在对质时一举击溃他们,保住自己所谓“正统技艺传承者”

的名声。

第九章:老者评判 到了约定之日,城中广场上围满了人,大家都想看看这场关乎糖龙技艺真假的较量究竟会如何收场。

阿竹他们率先上前,恭敬地向老者行礼后,便有条不紊地开始讲述糖龙的一切,从最初发现糖龙技艺的机缘巧合,到在小课堂里传授的过程,再到各地见证的神奇变化,说得有理有据,还不时拿出那些收集来的证词作为佐证。

质疑者们也走上前,抛出各种看似专业的质疑观点,试图扰乱老者的判断,他们言辞犀利,想要证明阿竹他们的糖龙技艺就是一场骗局。

老者一直静静地听着,时而皱眉,时而点头,目光在双方身上来回打量着。

待双方都说完后,老者缓缓开口,先是肯定了阿竹他们为传承所做的努力以及收集证据的详实,又指出质疑者们不应仅凭主观臆断就随意否定一项技艺,最终判定糖龙技艺传承属实,让阿竹他们松了一口气,围观群众也响起了阵阵掌声。

经此一事,糖龙技艺的名声再次传播开来,而且比之前传得更广更远了,那些原本摇摆不定的人纷纷又来到小课堂学习制作,糖龙技艺又迎来了新的发展热潮。

第十章:名声重振 随着糖龙技艺被正名,它的名声如春风般吹遍了城镇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开始向周边更远的地方蔓延。

许多原本对糖龙技艺持观望态度的人,此刻都纷纷慕名而来,小课堂里再次变得人满为患。

阿竹他们热情地接待着每一位学习者,耐心地传授着技艺,那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集市上,糖龙的摊位前围聚的人越来越多,摊主们忙得不亦乐乎,不断地制作出新的糖龙来满足大家的需求。

庆典活动中,糖龙的展示也越发精彩,人们用各种创意的方式将糖龙融入其中,打造出了一场场令人难忘的视觉盛宴。

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总是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讨论糖龙制作的技巧,互相分享着自己的新创意。

大人们也把制作糖龙当作了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在闲暇的午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制作着糖龙,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