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偷药小贼
孙思邈道:“孩子们,打开《千字文》书卷,第一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意思是天空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宇宙茫茫,辽阔无边。
这句有不懂得地方,可以站起来提问。”
夏云霜站起来道:“干爹,天空我看着是蓝色的,为什么说它是黑色的?
大地也有的地方黑色,为何说它是黄色的?”
问完就坐下了。
孙思邈道:“你这个问题想回答,就要从概括和细分解答了。
因为天空夜里是黑的,下雨下雪,阴天刮风,天空都是黑的;至于晴天的蓝色,雾天的白色,有彩霞时的红色或橘红色,都只占了少数。
所以可以概括说天空是黑色的。
大地也能如此推论,黄土是黄色的,黄沙是黄色的,黄石是黄色的,黄水是黄色的,地表上绝大多数都是黄色的。
所以说大地是黄色的。”
葛小玉站起来道:“干爹,宇宙真的没有边界吗?”
问完就坐下了。
孙思邈道:“这个问题就牵扯到宇宙这个定义了。
宇宙这个说法起于一千多年的战国,有一个叫尸佼的人。
他说:上下四方叫做宇,往古来今叫做宙。
意思是我们能看到的一切为宇,能经历的一切为宙。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能看到的一切,能经历的一切,都是有限的,所以宇宙是有边界的。
但对所有人加起来,能看见的,能经历的,就是没有边界可言了。
所以这里才说宇宙是无边的。”
孙思邈道:“第二句: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意思是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圆有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天空中。
有问题的可以站起来提问了。”
夏云霜又站起来道:“干爹,太阳的正斜和月亮的圆缺是什么造成的?”
孙思邈道:“太阳有正有斜,是因为太阳一直在移动。
月亮有圆有缺,是因为月亮反射太阳光有多有少造成的。
五百年前,有一个叫张衡的人,他得出结论,月亮上的光是反射太阳光得到的,它自己根本不会发光。”
庄晓蝶站起来道:“干爹,为何第二日,太阳又会东升西落,是不是真有金乌将它拖回东方?”
孙思邈道:“据张衡说,我们的大地是不停转动的,第二日一早,大地已由西方转回了东方。
所以太阳总能做到东升西落。”
柳子桃站起来道:“干爹,天上的星辰为何有时能看见,有时又看不见?”
孙思邈道:“这是因为星辰反射的太阳光太少,白天被太阳光淹没了,晚上被月光淹没了,有时还会被云遮挡住。”
秦木棉站起来道:“干爹,月亮上真的住着嫦娥吗?”
孙思邈道:“这只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孙迁站起来道:“干爹,那天上是否真住着神仙呢?”
孙思邈道:“这个我也不知道。
传说中是有的,就是没有人亲眼见过。”
欧阳姜儿站起来道:“干爹,我们将来能跑到月亮上去看看吗?”
孙思邈道:“这个我也回答不了。
要想跑到月亮上去,传闻中必须要修炼成仙。”
欧阳姜儿道:“干爹,我能修炼成仙吗?”
孙思邈道:“不能。”
欧阳姜儿道:“我听闻,不是存在那种一吃就成仙的仙丹吗?”
孙思邈道:“假的,那是骗人的,吃了会被毒死,仙丹千百年前就绝迹了。”
…… 孙思邈教孩子们《千字文》好几天了,他一句一句的教。
如果没听懂没明白的可以提问,结果孩子们的问题真是多,有些问题连他都答不上来。
这天傍晚,夏云霜突然跑过来,说他们晒的药材被人偷了。
孙思邈心想:“哪个贼人这么大胆,居然敢跑来偷他的药材。”
孙思邈跟着夏云霜来到晒药材的地方。
他查看一番,黄精、天麻、灵芝都有被偷的痕迹。
孙思邈道:“看样子这还是一个惯犯,每样都偷一点。
不会是那个调皮孩子捣的鬼吧?”
夏云霜道:“干爹,不可能,我们都在讲经堂上课,今天一下课我就往这边来了。”
孙思邈道:“若真是专门来偷药的贼人,不可能只偷这么一点,他应该全部打包带走才对。”
夏云霜道:“干爹,他可能是觉得我们的药材还太湿了,等晒干点再打包带走。”
孙思邈道:“若按你这么说,难道是上山来采药的采药人?
他打算采完药,下山时一起打包带走。
有可能是那个贪心的采药人,这样的话我们不用急,就钓着他。
他要是还敢再来,干爹就将他抓住。”
第二日,夏云霜又找到了孙思邈,说那人又来偷药材了。
孙思邈这次一看,发现自己撒在四周的石灰粉上有脚印。
他仔细看了一下脚印的形状,好像不是人踩出来的。
孙思邈心想:“这太白山上难道有修成精的大妖,已经学会了识药辨药,专门来这里偷吃对它有益的药材。”
夏云霜道:“干爹,我看这药材咱们就不要晒了,你干脆用它们配成药膳,我们吃了。”
孙思邈道:“不行,得把这人抓了,要不然我们这么多人,如何能在山上住安稳。
明天你们不用上课了,干爹专门候在这里,将他抓了。”
次日,孙思邈早早就来到这里候着,他蹲守在一面墙后面。
孩子们一听干爹要抓小偷,也兴奋的躲在远处偷看。
罗一刀也没闲着,手提大刀在附近保护着孩子们的安全。
就在众人的期待中,一个黑影从树上一路跳跃而来,只见他从树上跳了下来。
他来到晒的药材跟前,一样药材抓了几片,丢入口中嚼了几下就吞入肚中,偷吃了好几样药材。
众人看得都是诧异不已,这原来是只猕猴,它竟然会自己选药材吃,这恐怕离成精也不远了。
孙思邈见猕猴吃得起劲,便断然出手,一捆麻绳抛出,一下子套向猕猴的头。
小猕猴无比机警,一甩头躲过了孙思邈的绳子套头。
猕猴好像经常被人以绳子套头,它躲过这一招十分纯熟。
紧接着,这只猕猴便发足狂奔,这速度比孙思邈的轻功丝毫不慢。
孙思邈对它是紧追不舍。
这一猴一人,很快就来到了太白山之巅。
孙思邈发现在一间石屋前,站着一位白发老道。
猕猴此时正站在此人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