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95章 男女同学

第195章 男女同学 话说金堂主通过向京城中的小孩打听,终于知道义成公主写给杨谐的那些信,都是被滕王杨纶的管家收走了,随寄的钱财也是他拿了。

其中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一个胡麻饼的诱惑下,说出了金堂主想要知道的大半信息。

小男孩道:“你想问的事,是那个鬼屋的事。

自从杨谐死了,他住的那个小院,就经常传出鬼哭声。

偶尔有一次,我们这群孩子中,一个叫小瘦猴的,他见有信使往鬼屋送信,以为自己白日见鬼。

他拿这事吓唬过我们几回,我们不信。

小瘦猴便专门在那里蹲点,终于又碰见了信使,他便跑来拉我们去看。

结果我们跑去看时,信使已经走了,但门缝里确实塞了一封信。

我们都挺好奇,还有人给死人写信,难道杨谐的鬼魂,还会出来将信取走?

于是我们都壮着胆在那里等。

哪知没等多久,就来了一个管家模样的人,他将信给拿走了。

我们便跟着他,见他进了滕王府。

我们才知道,他是滕王府的管家。

后来这个小院越来越荒芜,更显得阴气森森。

我们便很少有人敢来这里了。”

金堂主于是到滕王府门口,堵那个管家。

两日后,她终于看到那个管家外出,便在半路上拦住了他。

管家问道:“你是何人?

干嘛拦着我的去路?”

金堂主道:“我是义成公主派来的人。

现在有点事,想问一下你。”

管家道:“小人姓李,不知使者大人想问什么?”

金堂主道:“不知杨谐是怎么死的?”

李管家道:“仵作验尸时说,得了心疾,病死的。”

金堂主道:“人是你埋的吗?”

李管家道:“不是,是一位叫孙道一的道长埋的。”

金堂主道:“听闻义成公主写来的信,都是你收了。”

李管家道:“没错,公主寄来的信都是我收了。

她偶尔寄过来的几贯钱,也是我收了。”

金堂主道:“那现在这些信和钱呢?”

李管家道:“信由我收藏着,并没有拆封。

钱我都送到妙应草堂,给孙道长了。

他拿这些钱,去行善,为杨谐积攒福报。”

金堂主问道:“那你们干嘛要瞒着义成公主,她爹爹的死讯?”

李管家道:“这是杨谐死前的遗愿。

他不希望公主知道,以免公主刚嫁过去,便陷入悲伤中。

寄给公主的回信,并不全是我假造的,有几封是她爹爹生前写好的。”

至此金堂主终于查明白了,此事的来龙去脉。

她如实向林柒雪汇报了。

林柒雪便向总部汇报了调查结果。

巫小小接到这个调查结果,她很不满意。

她心想:“就这种结果,根本不可能给巫圣教带来什么利益。

义成公主看了之后也不会产生多少感激之情。

这不是让自己白费心思,让巫圣教的巫女们,瞎忙活了一个多月。”

圣女将林清雅召了过来。

她说道:“林香主的汇报已经送过来了,但我并不满意。”

林清雅道:“圣女,你难道觉得这个报告有什么遗漏吗?”

圣女道:“并不是有什么遗漏,而是立场有问题。

义成公主接到这个调查结果,会对巫圣教感恩戴德吗?

会对巫圣教死心塌地吗?

她愿意为巫圣教做出牺牲吗?”

林清雅道:“圣女,机会今后有的是,不用急在一时。”

圣女道:“一个女人一生中只有一个二八妙龄,也只有一个双十年华。

过去了,以后就不会有了。

什么事情过去了,都别指望今后还会有。”

林清雅道:“圣女,你的意思是要修改这个结果?”

圣女道:“改,当然要改。

就说滕王府的李管家,私自撕毁信件,贪墨公主寄去的钱财,模仿其父的笔迹假造回信。

他还勾结孙道一,隐瞒真相,戏弄公主。”

林清雅道:“今后万一公主知道了真相该怎么办?”

圣女道:“她是一个,一生都被困在突厥的公主,怎么可能知道真相?

今后就算别人告诉她真相,她又无法证实,她还是会选择不相信。

因为那时,她已经为此事付出的足够多。

付出的越多,她就会越确信自己以前的选择是正确的。”

听到这里,林清雅脊背发凉,圣女实在太可怕了。

杨丽珠接到巫圣教的调查结果,她心想:“自己真傻,曾经那么相信孙爷爷,他竟然与人勾结,戏弄自己。

看来自己这个公主,在他们眼里还真是一点分量都没有,想怎么骗就怎么骗,想怎么戏弄就怎么戏弄。

以前在自己面前装的那么慈善,其实都是为了隐藏这背地里的虚伪。”

话说孙思邈开的学馆,男女学生都收,这事一下子就在京城中传开了。

有人指责孙思邈,乱了伦常,男女不分。

有的人觉得这学馆女孩也收,是否要送自己女儿前去学习,说不定将来女孩也要学习了,才好嫁人。

一时孙思邈开的学馆成了热议话题。

这事很快就传到皇上和皇后的耳里。

杨坚道:“道一,他犯了道家男女弟子都收的毛病,竟然开个学馆也男女学生都收。”

独孤伽罗道:“佛家不是也男女皆收吗?

况且咱们女人去学习,哪里碍着你们男人什么了?”

杨坚道:“朕当然没什么意见,就是那些腐儒喜欢嚼舌根子,还有人上本要朕处罚孙道一。

我佛慈悲,众生平等,朕让他们多念佛经,都不知道他们念到哪里去了?”

话说学馆内的孩子们,五更起床晨读,卯初吃早饭,卯正李百药给他们讲解《论语》,到辰正下课。

巳正杨雪寒给他们讲解《道德经》,到午正下课。

下午则学骑射。

这些都是李百药规划的初级课程,或者说是试用课程。

以后他还会增加和调整所教授的课程。

至于让孩子学这些东西有没有用,真不好说。

毕竟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世人都还在学习这些东西。

李百药觉得,他懂得的东西都要教给孩子们。

他认为“技多不压身”

,这句话很有道理。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他们着书立传,说的话都有一些道理,都应该学一学。

虽然孟子曾经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但如果没有书,大家又从哪里,获得那么多智慧和经验。

那些被书本带偏了,走偏了的人,都是自己误了自己;不能怪前人写的书不好。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