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1章 被孤立的清风寨(1/2)

时光如水,在清风寨的静谧中悄然流淌。

半年的光阴,足以让山间的草木经历一轮荣枯,也足以让新的生命在母腹中悄然孕育。

清风寨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所保护,隔绝了外界的炮火与喧嚣。

寨子里的生活,竟在这乱世中,透出几分难得的田园诗意。

范小雨的肚子已经高高隆起,六个月的身孕让她行动略显迟缓,但那份即将再次成为母亲的喜悦,让她整个人都散发着柔和的光晕。

她常常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看着牧之和文渊在空地上追逐嬉戏。

牧之已经能说一些完整的句子,小大人的模样十足,总是不忘叮嘱弟弟“慢点跑,别摔着”



而文渊则跟在哥哥身后,咿咿呀呀,像个小尾巴。

周卫国每次训练归来,看到这幅画面,心中所有的疲惫与杀气都会烟消云散。

他会走过去,从背后轻轻环住小雨,将手覆在她隆起的腹部,感受着里面那个小生命的轻微胎动。

这是他战斗的全部意义,是他守护的整个世界。

与这份宁静相呼应的,是陈怡也传来了喜讯。

她怀上了四个月身孕。

陈怡的性格本就干练飒爽,怀孕后更添了几分温婉。

她和范小雨成了寨子里最特殊的“战友”

,时常一起散步,交流着孕期的心得,憧憬着孩子们的未来。

然而,这份宁静,终究是暴风雨前的假象。

山下的世界,依旧在日寇的铁蹄下呻吟。

虎头山上的八路军主力,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一个名叫张仁杰的领导,从上级机关被派了过来。

他戴着眼镜,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走起路来昂首挺胸,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理论家”

的傲慢。

张仁杰的到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会议,用一种审视和批判的目光,打量着在座的每一位指挥员。

当有人提到清风寨,提到周卫国那支能征善战的部队时,张仁杰的嘴角撇起一丝不屑的弧度。

“清风寨?”

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冰冷,“我看过他们的档案,说白了,就是一群被收编的土匪!

他们的战斗方式,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和游击习气,完全没有组织纪律性!

让他们和正规的八路军混在一起,只会败坏我们的名声,影响部队的纯洁性!”

这番话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所有人心头。

许多曾与周卫国并肩作战的指挥官都面露不忿,但在张仁杰“政治正确”

的大棒下,无人敢公开反驳。

就这样,张仁杰利用手中的权力,悍然切断了与清风寨的一切联系。

情报、物资、命令……所有往来通道都被他人为地堵死。

清风寨,这个浴血奋战的抗日据点,一夜之间被他打入了“另册”

,成了一座孤岛。

被孤立的,不止是清风寨,还有张仁杰自己。

他沉浸在“正确路线”

的幻想中,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他那套纸上谈兵的理论远比周卫国这些“土包子”

的经验要高明。

很快,机会来了。

情报显示,一小队日军将来进攻虎头山,这是打伏击的绝佳地形。

作战会议上,有经验的营长指着地图建议:“张政委,我们应该在这条道两端设下重兵,等鬼子全部进入我们预设的雷区,再封死出口,来个瓮中捉鳖。

这样,我们甚至可以做到零伤亡!”

这个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这是一个成熟、稳妥的计划,张仁杰在会议上也没提反对意见,但他却不一定会老老实实地按照计划执行。

战斗如期打响。

当日军的先头部队刚刚进入峡谷入口,甚至还没走到雷区边缘时,张仁杰就激动地挥下了手臂。

“打!

给我狠狠地打!”

枪声大作,但效果甚微。

日军反应极快,迅速后撤,依托车辆和地形组织起有效防御。

而张仁杰见敌人“溃退”

,更是得意忘形,拔出手枪,高喊:“同志们,冲啊!

胜利属于我们!”

凄厉的冲锋号响彻山谷。

八路军战士们虽然心中充满疑惑,但军令如山,他们还是呐喊着,从埋伏地一跃而起,向着日军阵地发起了决死的冲锋。

结果,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屠杀。

失去了地形的掩护,暴露在日军机枪和掷弹筒火力下的战士们,成片地倒下。

原本一场可以零伤亡的完美伏击战,因为张仁杰的瞎指挥,变成了一场血腥的绞肉机。

当战斗结束时,山谷里留下了五六十具年轻战士的遗体,鲜血染红了溪流。

虎头山指挥部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诡异的气氛。

战报上,赫然写着“伏击战大捷,歼敌上百人”

,但没有人有心情庆祝。

所谓的“胜利”

,是用五六十名优秀战士的生命换来的,这笔账,在每一个真正懂打仗的人心里,都是血亏。

李参谋站在作战地图前,背对着众人,肩膀微微颤抖。

他手里紧紧攥着一份阵亡名单,那上面的每一个名字,都曾是他熟悉的、鲜活的面孔。

他可以想象出,当张仁杰不顾一切地提前下令开火和冲锋时,那些埋伏在阵地里的战士们脸上瞬间的错愕与绝望。

他们信任指挥,却最终被指挥官的傲慢与无知送上了绝路。

“李参谋,节哀。”

一个年轻的作战干部低声说道,声音里满是压抑的愤怒。

李参谋缓缓转过身,脸色铁青,他指着地图上那片被鲜血染红的区域,声音沙哑:“这叫胜利?

这叫惨胜!

不,这叫耻辱!

我们原本可以让他们一个都跑不掉,我们的人一个都不会牺牲!

可现在呢?

我们损失了整整一个加强排!

都是我们的骨干,我们的兄弟!”

周围的军官们纷纷低下头,无人敢应。

他们心中都憋着一团火,但张仁杰是上级派来的领导,代表着“组织”

的意志。

他的身份,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锁住了所有人的嘴。

他们可以腹诽,可以愤怒,却不能公开质疑。

这种敢怒不敢言的憋屈,比战场上的子弹更让人难受。

张仁杰对此却毫不在意,甚至有些沾沾自喜。

他在总结大会上,大谈特谈自己的“果断”

和“勇敢”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