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引黄入沙(1/2)
“主管大,结果出来了。”
“从各部门看,引黄河水治理沙漠有一定可行性。”
“水利部门方面,认为黄河水资源丰富(当时用水并不紧张),在科学调度下非用水高峰期有调配空间,且现有引黄工程基础利于输水工程建设。”
“林业部门认为,引水可改善沙漠局部气候,为梭梭等耐旱植被生长提供条件,助力生态修复。”
“农业部认为可以增加1000~2000万亩的耕地,他们比较支持。”
“环保部认为有引发土壤盐碱化的风险,风险概率有8%。”
“土地部门认为可以出台让非农村户口参与承包沙漠的政策(不知是不是归他们管,查不到),如果是以公司来承包,即便不改政策也是允许的。”
“科技部门认为,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可以提高我们的科技实力。”
“可以说是所有部门都支持。”
每当库布齐沙漠沙有尘暴的时候,他们在四九城也深受其苦。
现在有人可以解决沙尘暴的难题。
对所有人来说是好事。
因此在这事上是出奇的统一。
“小王,你联系小马。”
“让他和肖爱国说,让他放心干。”
“我做他后盾。”
“如果他做好了,其他沙漠,都可以交给他来治理。”
这是一个非常重的承诺了。
有这些话,至少几十年内没人敢动他了。
“爱国,对不起啊,我把你能治理沙漠的事和主管大汇报了。
\"
“没事。”
“主管大怎么说。”
“主管大支持你来改造沙漠。”
“他愿意做你的后盾。”
“肖爱国也知道这句话的份量。
“他真的这么说。”
肖爱国在电话的一头也是有点激动。
“他还如,如果你治理好库布齐沙漠,可以把其他沙漠,都可以交给你来治理。”
光是库布齐沙漠,治理好,利益还不明显。
但如果是全国的沙漠,这利益就极大了。
虽然这些沙漠不值钱。
但如果全变成良田,那利益就巨大了。
当然,投入也是巨大的。
关键是这将变成肖爱国的“金身”
。
因此肖爱国也是非常愿意做这事的。
最主要是这费钱啊。
肖爱国正愁钱没地方花。
不过库布其沙漠对他来说还“太小”
。
“小莉,你把我们的农业规划专家、配合我们的种花家的水利专家,都集中起来。
进行探讨。”
“你成立一个锦秀大漠农垦,我们先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用来改造库布其沙漠。”
“你来负责这件事。”
“不,还是我来吧。
你配合我。”
“等班子介了,我来给他们讲解我的思路。”
“好的。”
肖爱国的办法也很简单,把后世治理库布其沙漠的办法先拿出来。
进行抛砖引玉。
大家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思路。
时间匆匆,转眼即到1987年3月10日。
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境内沙漠面积约426.
9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77.
3%。
这里是整个引黄入沙的试验地。
在一个建好的阀门旁边。
有30多人正在视察。
整个锦秀大漠农垦的负责人李勇正在给众人讲解: “肖总,出于安全考虑。”
“我们在黄河边的引水渠,我们在磴口县一共只建了6个引水渠。”
“这6个引水渠,是和所有小的引水渠是相通的。”
“我们在凌汛期和水量丰富的时候,打开阀门进行引水。”
“在枯水期,我们则关闭阀门。”
“甚至可以把已经沉淀了几个月的黄河水,重新补充到黄河。”
“我们引水的时候是混浊的。
我们补充的时候是清彻的。”
“具体能够补充多少,还未经过计算。”
“要经过测试才可以。”
“这6个引水渠,1个月前就建好了。”
“我们的储水区和种植区是现在建好的,一共有6万亩。”
“李勇用手指了远处的一个大坑。”
“这是我们规划的大型蓄水池,如果水能留住的话,我们将把它变成一个湖泊。”
“呈辐射状开挖 8 条支渠,每条支渠间隔 1 公里,深度 1.
5 米,宽度 2 米。”
“支渠两侧每隔 200 米挖一条毛渠,构成完整的灌溉网络。”
“这里将种植梭梭树和沙棘,形成生态林带。”
“旁边有大量的浅滩、深水区,打造小型生态湿地。”
“等生态改善了,候鸟会来栖息”
“梭梭树耐旱。”
“沙棘固土能力强,而且果实可以做成饮料”
“等树木长大,流沙就能被完全控制住。”
“我们准备先用这6万亩做试验,会根据具体的实情况情来继续修改方案。”
“那边正在施工在也在这6万亩以内吗?”
“不,那边还没有平整好。”
“那边的引水渠虽然已经建好。”
“但是因为沙漠没有平整好,所以不会引水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