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2/3)
接下来,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贺知章听罢,抚掌大笑:
“原来是饮中八仙,老夫早该猜到的。”
他们这八个人,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称为最能喝酒的八个人,实际上就是八大酒鬼。
李白成名是非常早的,他要没有名气,当年就进不了张说家的大门。
张说那是谁?当时的首辅宰相。
再说了,人家李白先后两个老婆,都是宰相的孙女,八年前,他还给基哥献上过《明堂赋》,那马屁拍也叫一个响。
他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官身,其它方面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
人脉、门路、名气、文学水平等等,全都具备了,就是没有品级。
那么之所以杜甫诗里,李白可以自称臣,是因为基哥有过制文:文武之高才者,亦可称臣。
李白那是绝对的高士了,不然他能挑战国家队首席王维?
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那是描述李白的性格,洒脱不羁、傲世独立、自信狂放。
这三个词放在官员身上,基哥会在意,放在名士身上,基哥会鼓励。
所以不要认为基哥会因为这句诗不高兴,人家大度着呢。
这边的热闹,李隆基自然也关注到了,专门让高力士过去打听打听,那帮风流名士都在干什么。
当他看到高力士递来的手抄稿之后,也是捋须微笑。
他是非常喜欢热闹气氛的,今天的宫宴越热闹,他心情越好,大家尽情把酒高歌,这是在捧他的场,如果冷清了,才是落他的脸呢。
只见李隆基哈哈一笑,朝妹妹玉真公主笑道:
“杜子美这是在为李白造势啊,天子呼来不上船?力士,去唤他过来,朕看看他上不上船。”
要么说李白这个人上不了台面呢?
他竟然已经喝高了 明知道今晚有大事,焦遂在旁边拼命的劝,都没将他劝住,东北话管这叫酒蒙子。
怪不得历史上有种说法,李白是喝酒喝死的。
大唐的酒度数不高,不超过二十度,只要你不是一直喝,不至于这么快就不省人事,你看人家李适之。
高力士抵达现场的时候,也是懵逼的,玉真公主都给你铺好了台阶,打好了招呼,圣人有旨意让你今晚应制作诗,你特么竟然喝醉了?
“不算彻底醉,能唤醒的,高将军稍待,”
焦遂一把年纪了,抓着李白不停的摇晃:“醒醒醒醒高将军来唤你了,李太白李太白我入你娘!”
焦遂左右开弓,咣咣就是几巴掌扇在李白脸上。
“嗯怎么了?”
李白晕晕乎乎的睁开眼,迷迷糊糊的看着眼前的焦遂,远处还站在一个板着个脸的没胡子老头,正死死的盯着他。
他竟然就这么靠在焦遂的怀抱里,抬手指向了高力士。
焦遂一愣,一个巴掌将他的手臂拍下来:“李太白,这位是高将军,快起来见礼。”
“高将军?”李白一脸迷糊的沉吟片刻,皱眉道:
“高力士?”
焦遂的老脸唰的一下就绿了,你特么什么酒品啊,皇子都称人家阿翁,圣人都唤高将军,你特么敢直呼名讳?
高力士就这么站着,呵呵冷笑一声:
“还是没醒透。”
说罢,高力士朝着身边的义子苏丙道:“扒了他身上的皮,给他两鞭子,让他醒醒酒。”
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李白曾经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这种说法不知道哪来的,李琩本来觉得纯属扯淡,他都不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李白算哪根葱啊。
不过嘛如果李琩眼下在场的话,估计就不会这么想了,喝高的李白,他真的敢这么说。
但是高力士,绝对不会这么办!
李隆基的靴子,他都好久没脱了。
眼瞅的两名内侍上前,就要扒李白的衣服,焦遂也不敢拦啊,他就是个平民,今天能进来混吃混喝,都是走的后门,他可不想给自己的后门惹麻烦。
“别脱别脱,我没事,一点没醉,不信你们看,”李白猛地一个起身,将那两名内侍都给吓了一跳。
“哈哈”李白眼见两名内侍的囧样,大笑一声,朝高力士揖手道:
“可是圣人唤我?”
高力士呵呵了两声,算是代表嗯嗯了。
李白再作一揖,竟然就这么离开坐席,朝着李隆基所在的主看台扬长而去。
焦遂望着面无表情的高力士,赶忙帮着说好话道:
“高将军,他平时不是这样的,改日我一定带他登门给您请罪。”
高力士无所谓的笑了笑,摆手道:
“不必,我不会跟他计较。”
主要是身份太悬殊了,差距太大了,李白连让高力士生气的资格都没有。
高力士是不会计较的,但是他的义子苏丙计较,一个苏丙,就够李白喝一壶的。
一袭白衣朝着主看台渐行渐近,那份超脱凡尘的风采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洁白色的长袍,头戴幞头,腰系玉带,步伐稳健而潇洒,整个人的气势,特别像是一位得道高人。
他比那些真君更像真君。
但是他有一个缺点,他的五官特别灵动,即使是醉眼朦胧,仍是给人无比智慧的感觉。
是的,这是缺点,因为真正有智慧的人,你从他的外貌形态上是看不出来的,能看出来的,火候肯定不行。
卢奂的气质颇为与李白相仿,但仍是差了很远,因为卢奂给人一种古板刻薄之印象,一眼看上去,不是很智慧的感觉,但是人家的智商抠出一点来,都能秒了李白。
“好一个仙风道骨,难怪唤为谪仙人,”李林甫以前见过李白,是在洛阳,但那时候李白见了他很恭敬,因为没喝高。
所以今天这副狂放潇洒,极尽飘逸姿态的李白,他还是第一次看见。
“此人到底是不是宗亲?”裴要卿道:
“吾观此人,确有宗室风范,举手投足高雅不凡,的确难得一见。”
中书侍郎萧华笑道:
“空谈王霸道,喜言楚汉事,寄情于诗赋之间一踌躇之客,听说此人游历十年,未尝人前低颜色,今日观之,果不其然。”
韦陟也忍不住笑道:“其钟情于诗词之道,常有鬼神之变,然其能止于此,进士科确实是主考诗赋,但诗赋不能用来办事,他的路子走偏了。”
主看台上,李隆基也注意到了李白,但是他很纳闷,不是让高力士去叫人吗?
怎么人来了,高力士却没回来?
噢看到了,在后面。
高力士竟然走在后面?李隆基一脸狐疑。
李白抵达台下,朝着李隆基深深一揖:
“臣蜀郡李白,贺圣人上元之庆,开元廓海宇而运斗极兮,总六圣之光熙,诞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华,今圣人遵道宝而建元,畅元风於不宰,皇王临下,惠化攸先,思宏善贷,用广慈育,臣再贺圣人”
极尽谄媚之能言,逢迎之精粹,后方而至的高力士闻声一愣,这小子到底是醉了,还是没醉啊?
李隆基瞬间开怀大笑,没错,今天这个日子,朕就是要听这样的话。
这就是为什么朕让你与王维斗诗。
李白曾经给李隆基献上过《明堂赋》近两千字,《大猎赋》近两千字,字字都在拍马屁。
而李隆基今天就是需要有人拍他的马屁,拍的越响越好。
李白以为,圣人在给他机会,殊不知基哥只是打算人尽其才,在他眼中,李白的才华就是拍马屁。
没错,王维也是此种高手。
与其说今晚是两人斗诗,不如说是比试谁的拍马屁功夫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