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好一个痴呆儿(1/2)

韦巨源,乃韦孝宽玄孙,武后时期先后四次拜相,爵位舒国公。

等到唐中宗李显上台之后,韦巨源刚好是那个时期的京兆韦氏宗长,那么无论是李显还是韦皇后,自然对他极为倚重。

已经致仕了?没事,我会请你出任国家级首席战略顾问。

那段时间,无疑是韦家的高光时刻,以至于开元朝很多韦姓高官,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势。

接着,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干掉了韦后,本来是不打算动韦巨源的,因为这个人声望太高,结果王毛仲的兵不长眼,将人家一个八十岁的老头给弄死了。

以至于李旦继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赠韦巨源特进、荆州大都督,谥号“昭”。

也算给韦家一个交代,并且准许韦巨源的独子韦明杨袭封舒国公。

他们家三代都是单传(嫡出),韦明杨的儿子就是韦昭明了,与韦昭训同辈,是堂兄弟。

因为小儿麻痹症,右腿肌肉萎缩,走路一瘸一拐的,这样的人肯定没办法当官了,但是,人家袭了舒国公,三个庶出的弟弟,全部做官,就他没有。

不过人家的儿子,二十郎当岁,已经外放做县令了。

大家族的子弟,一般情况下若是仕途无望,基本会朝着诗歌字画等方向发展,一来这是高级情趣,二来真要在这方面搞出点成就,也是给家族增光添彩,对自己的名声也是极好的。

李林甫的亲大伯李思训,就是一位顶级画家,,世称“李将军山水”,被誉为“国朝山水第一”,他的儿子李昭道,眼下就是长安极负盛名的顶级画家,与王维相交莫逆。

而韦昭明走的不是这个路子,他捞偏门,一直致力于改进各类棋牌游戏,樗蒲、双陆、叶子戏,这个老小子都非常精通。

当然,最拿手的当属最为高雅的棋牌之王,围棋了。

不过在大唐,不叫围棋,而叫吴图,取自三国时期吴国的《孙策诏吕范弈棋局面》,因而成为围棋的别称。

杜牧有诗: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覆吴图。

皇宫内还设置有棋待诏,这一职位也被称为国手,而李隆基的那些棋待诏,能下过韦昭明的,不超过五人。

整个长安,都非常盛行围棋,民间也有玩的,与后世下围棋的老头一样,就在大马路边上。

韦昭训每天就是溜达,在长安的各个棋点驻留,发现值得与自己对弈的,就会下场玩两手,如果没有就会驻足围观,学习别人的下法。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是贵族子弟两岁就会背的。

这天,韦昭训提着一个小火炉,带着两个家仆便开始了他在长安溜达的一天。

他的痴呆儿名声,主要来自于上面顶层贵族阶级,中下层没有人认为他痴呆,就算上层,其实也是以调侃居多。

痴是痴迷于棋牌游戏,呆是总爱发呆。

韦昭明在东市的十字大街停下,将火炉放在一旁,仆人就地开始烹茶,他则是坐在一家铺子的台阶上,望着下方两人对弈。

本来有一群人围观,当他们看到韦昭明的时候,主动让开人家的视线方向,等于原本的四面包围,眼下独留出一个空当。

没办法,长安下棋的这帮子老头当中,没有比人家出身更屌的了。

国公啊那是。

不过这帮下棋的,也都不是寻常人,要么是退休的官员,要么是家里走偏门的,要么是在清闲衙门上班的,反正是贵族居多。

有人要说了,贵族会在大街上下棋?

嗯哼,平民都在为温饱而奔波,他们有时间玩这个?他们也不会啊。

公园里锻炼身体的,大多都有退休工资,没有退休金的还在想办法挣钱呢。

商人则是没有资格跟士人下棋,他们只能旁观,或者商人之间自己下。

韦坚今日刚好从这里经过,见到韦昭明之后,主动过来打招呼:

“阿兄,蹭你一壶茶如何?”

韦昭明的目光没有离开棋盘,只是指了指一旁的火炉:

“自己去取水,我带的水不多。”

韦坚点了点头,令手下进铺子里要水。

他现在是京兆尹了,级别非常高,但这不代表你在外面混的好,就可以在族里耀武扬威。

正月初二的家宴,他的位置可不是按照级别排的,是辈分,所以非常靠后。

当然了,韦昭明也不靠前,因为他和韦坚是平辈。

蹭茶就是蹭茶,韦坚喝了一杯茶暖过身子之后,便告辞离开。

看似完全没有必要的行为,其实是与家中亲戚维系关系的一种方式,见了面就要寒暄,就要亲近一下,否则关系会逐渐生疏。

韦坚前脚刚走,李琩便在韦坚坐过的地方一屁股坐下。

人群当中有认识李琩的,纷纷行礼。

李琩只是摆了摆手,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因为他们认识自己,自己不认识他们啊。

韦昭明一脸惊讶的从头到脚打量着李琩,还装傻的揉了揉眼睛,讶异道:

“我没看错吧?是隋王吗?”

“怎么?老花眼了?前几个月咱们刚刚见过,”李琩笑道。

韦昭明一拍额头:“想起来了,遇到昭训巡查,寒暄了几句,恰巧隋王远远过来,我便告辞离开,还以为当时隋王没有看到我呢。”

他在勋国公房的昭字辈中,是排行最高的,今年五十出头,韦妮儿得管人家叫大伯。

但是韦妮儿并不知道,韦家在恶钱的生意当中,话事人就是这位瘸子大伯,这种事情,也不会让她一个女人知道。

“我昨日去了一趟南曲,恰巧撞见了窦铭,你说他去那种地方干什么?”李琩道。

韦昭明一愣,笑道:“那种地方是哪种地方?长安除了皇城,其它地方并不禁足,他去哪都不会令人意外。”

此人说话不卑不亢,主要是因为没有官身,换句话说,人家的上面没有上司,只有基哥一位。

不在编制,超然于事外,习惯了不被约束,自然对谁都一个样。

一个人如果没有升官的想法,那么他的眼里就没有上司。

在韦昭训眼里,除了圣人,没有人能管得了他,而圣人,是懒得管他。

“隋王不是也经常去吗?”韦昭明接着又来了一句挺刺儿的话。

李琩挑了挑眉,人家跟自己不装啊,听说平日里总喜欢装糊涂,今日倒是挺直接。

“出嗣以来,日子紧巴巴的,看人家赚钱,我眼红啊,达奚盈盈,这个人你听说过吗?”李琩道。

韦昭明一愣,忍不住摇头苦笑:

“隋王无事不会找我,不必试探,有什么尽管问,别人觉得我是痴儿,难道你也这么觉得?”

这么坦白吗?那我还费什么劲啊,李琩点头笑道:

“窦铭要撤股,这事你知道不知道?”

韦昭训笑道:“隋王可以问我,但我并不保证能够回答,窦铭的事情,我不知道。”

狗日的,套我呢?李琩嘴角一撇:

“达奚盈盈跟我有些往来,你们别动她。”

“我听到了,”韦昭训面无表情道:“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隋王。”

李琩笑了笑,拍了拍对方肩膀:

“好一个痴呆儿。”

说罢,他便起身离开了。

而韦昭明继续将目光移向棋盘,但视线笔直,显然心思并不在棋盘上 恶钱的事情,李琩从达奚盈盈那里,也知道了一个大概。

参股的门阀共有十一家,其中是有弘农杨的,话事人是杨慎矜的弟弟杨慎名。

分红的时候,自然也有杨洄的份,因为这个集团最早成立的时候,原始股东大会,是观王房来参加的。

但是眼下,杨洄只能拿到一个小头。

家族内在集团成立之初参与过集资的,无论子孙后代混成什么样子,都有一份回报,但是这份回报,不是以分红的名义,而是家族的扶持金。

比如说杨玉瑶她们家,最早也参与了入股,但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么对他们的扶持可以分为两种:经济扶持和地位扶持。

二选一,你是要钱还是要官。

不过因为弘农杨当下很不团结,有宗长之争,所以族内的账目也是乱的一团糟。

杨慎矜的弟弟把持着收益,故意减少观王房的分红,来转移给其它几房,杨贵妃她们家就是最大受益者。

因为混起来了,所以杨慎矜需要拉拢过来支持自己。

杨玉瑶参与王元宝的琉璃生意,扬言给李琩买宅子,这些钱哪来的?家族内分给她的。

但是杨慎矜并不知道,杨玉瑶也盯上了恶钱,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心思。

如果杨洄能够在家族恶钱的事情当中做主,这是符合李琩利益的,而李琩偏偏又从历史上知道,杨慎矜是怎么完蛋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