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55章 大婚(1/2)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方南准时出现在东宫崇文殿前的广场上。

太子楚启明换好劲装等候,起初几日还需内侍催促,后来竟比约定时间到得更早。

方南设计的晨练并非枯燥的跑跳,而是融入了许多趣味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方南先教太子一些拉伸筋骨、活动关节的热身动作,随后是慢跑。

方南并不强求圈数,而是以太子微微出汗、气息略促为度,逐渐增加距离。

接下来便是那套基础拳法,一招一式,配合呼吸,讲解发力要点。

楚启明学得认真,小脸上满是专注,动作起初略显笨拙,后来进步肉眼可见。

两位大儒刘青松和张谦,起初在廊下观摩,见方南教导得法,太子亦无不适,便放心了许多。

二人也会在一旁用太极拳比划几下,渐渐体会到此拳法调和身体的妙处,对方南的观感愈发好了。

锻练之后,太子沐浴更衣,接受刘、张二位大儒的经史授课。

方南有时会在一旁旁听片刻,发现太子在经历了身体活动后,思维似乎更为活跃,对经义的理解也更有自己的见解。

下午的时间,若无其他要务,方南便会带着太子,带少数精干护卫,悄然出宫,体察民情。

去京郊的农田,看农夫耕作,听老农讲述年成与赋税。

逛过西市的集市,看商贩叫卖,了解物价行情与百姓日常所需。

去略显杂乱的平民聚居区,观察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

方南并非简单地让太子看,而是不断引导太子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将书本上的“民本”

思想与鲜活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楚启明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接触宫墙外的世界,震撼之余,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除了教导太子,方南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协调北疆战略的筹备中。

方南频繁往来于中书、门下、兵部、户部、工部之间,凭借建武帝的授权和金龙令牌,推动着各项事宜。

与兵部尚书周严探讨新军编练、骑兵战术。

与父亲方乐山核算军费预算、商讨经济制衡策略的细节。

与工部尚书郑渠敲定军械改良、运输工具打造的方案。

方南还要关注边境传来的情报,分析草原各部族的动向,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在这忙碌的间隙,方南抽空找到了同窗进士马永昌、李宁山,翰林院同僚李文渊、张瀚飞,还有的石头和王二蛋,邀请他们担任自己大婚之日的男傧相。

几人得知能参与如此盛事,倍感荣幸,纷纷欣然应允,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帮方南操办。

日子在这样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中飞逝,转眼便到了大婚。

大婚当日,天还未亮,镇国公府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方南被母亲方王氏和一群丫鬟婆子早早叫起,进行一系列繁琐的婚前准备,沐浴、更衣、梳头、祈福…… 妹妹小玉儿穿着一身崭新的大红吉服,像个小福娃般跑来跑去,兴奋得小脸通红。

小狼旺财都被仔细洗刷了一遍,白色的皮毛在灯光下油光水滑,颈上还系了个红绸带结。

换上新郎官的绯红锦袍,头戴梁冠,腰束玉带,本就俊朗的方南更显得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吉时将至,府门外已是人山人海,看热闹的百姓将街道围得水泄不通。

马永昌、李宁山、李文渊、张瀚飞、石头、王二蛋六位男傧相身着统一的喜庆吉服,围着方南,说说笑笑。

“吉时到!

新郎官出发迎亲喽!”

司仪高亢的唱喏声响起。

国公府门前鞭炮齐鸣,锣鼓队卖力地敲打起来。

身着红衣的家丁抬着八抬大轿稳稳起身。

紧随其后的十几辆马车,车上满载着系着红绸的大箩筐,里面是黄澄澄的铜钱,小厮们站在车沿准备撒钱。

方南与六位男傧相翻身上马,每匹骏马上装饰着红缨金铃。

“起程!”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锣鼓开道,鞭炮声声,队伍所过之处,早已等候的百姓纷纷欢呼。

马车上的小厮们抓起大把的铜钱,奋力向道路两旁抛洒。

“抢喜钱喽!”

“祝方大人与公主殿下百年好合!”

“早生贵子!”

…… 铜钱如雨点般落下,引得人群阵阵骚动和欢叫,孩童们嬉笑着在大人腿间穿梭捡拾。

队伍蜿蜒前行,穿过条条街道,向着公主府迤逦而去。

公主府内,张灯结彩,红毡铺地。

楚盈月在闺阁内,早已身着繁复华美的凤冠霞帔,端坐于梳妆台前。

凤冠以赤金点翠,珠玉流苏垂下,遮住了秀美容颜,霞帔是大红云锦,上用金线彩丝绣着翱翔的凤凰与并蒂莲花,裙摆逶迤在地。

宫女们细致地为楚盈月做着最后的整理,确保每一根发丝、每一处衣褶都完美无瑕。

楚盈月望着镜中的盛装,心中犹如小鹿乱撞,纤纤玉指紧张地交握着,掌心微微出汗。

迎亲队伍的乐声由远及近,在公主府大门外停了下来,公主府朱红的大门却紧紧关闭着。

石头和王二蛋上前拍门高喊:“吉时已到,新郎迎娶新娘,快开大门!”

门内传来一阵清脆的女声,是楚盈月的贴身宫女们:“要想迎娶我家公主,需得新郎官作一首迎亲开门诗来。”

方南微微一笑,早有准备,朗声吟道: “紫气东来耀帝京,朱门今日为君倾。

不慕仙苑蟠桃宴,只羡人间连理盟。

凤翥龙翔呈瑞兆,珠联璧合证前情。

一首新诗叩玉阙,请开鸾驾迎双星。”

门内门外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好诗!”

“新郎官果然才高八斗!”

…… 石头和王二蛋将鼓鼓囊囊的红包从门缝里塞了进去,一连塞了好几十个。

门内传来宫女们惊喜的嬉笑声。

在诗才与红包的双重攻势下,伴随着“吱呀”

一声悠长的声响,公主府大门缓缓洞开。

方南一行步入府内,穿过庭院,来到正堂。

建武帝与皇后娘娘端坐于堂上主位,身着常服,二人特意出宫以父母的身份在此送女出嫁。

方南连忙带领众傧相及随行人员大礼参拜:“臣(草民)参见陛下,皇后娘娘!”

建武帝笑容满面,虚抬一手:“平身。

今日是家礼,不必过于拘束。”

皇后娘娘看着英挺不凡的方南,眼中也满是欣慰,温声道:“方南,盈月就交给你了,望你日后好生待她,夫妻和睦,白首偕老。”

方南再次叩首,郑重承诺:“请陛下、皇后娘娘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爱护公主,不让她受半分委屈。”

建武帝满意地点点头:“好,去吧,去把你的新娘接出来。”

方南谢恩起身,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楚盈月所在的闺阁绣楼。

到了楼下,又被一群守在那里的宫女、嬷嬷拦住了去路。

“新郎官且慢,还需再作一首催妆诗,催请新娘梳妆起身,方能上楼!”

为首的嬷嬷笑着喊道,显然这是第二道关卡。

方南看着楼上的窗扉,眼中柔情流转,开口吟道: “璇闺旭日映朝霞,鸾镜菱光映鬓鸦。

已闻环佩声声近,更待春风拂面纱。

何必凝妆迟凤辇,素颜亦是最芳华。

愿卿早整青丝缕,共乘云鹤到吾家。”

楼上传来细微的响动和低低的赞叹声,围观的傧相、宾客们更是喝彩连连。

宫女嬷嬷们笑得合不拢嘴,石头和二蛋适时地奉上了一大沓红包。

终于畅通无阻,方南快步上楼,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

绣房内,楚盈月头顶红盖头,端坐床沿,一双纤手紧张地绞着衣角。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