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28章 受封安西郡公(1/2)

天还未亮,方南便在两个小丫鬟的催促下起身。

用过早饭,方南换上朝服,随着祖父镇国公和父亲方乐山,乘坐马车前往皇城。

抵达宫门外时,已是晨曦微露。

等待上朝的文武百官见到方南,纷纷围拢上来,笑容满面地拱手道贺。

“靖海侯凯旋!

恭喜恭喜!”

“方侯爷此番平定西域,扬我国威,功在千秋啊!”

“老公爷,方大人,真是虎父无犬子,将门出英才啊!”

“恭喜......”

西域大捷的消息早已通过军报传回朝廷,方南的赫赫战功早已在朝堂上传遍。

镇国公和方乐山忙不迭回礼,难以抑制脸上的自豪之色。

时辰一到,景阳钟响,宫门缓缓开启。

文武百官整理衣冠,按照品级爵位,鱼贯进入皇宫,穿过广阔的广场,步入庄严雄伟的金銮殿,分列左右,肃静无声。

片刻后,司礼太监尖细高昂的声音响起:“陛下驾到——”

身着龙袍的建武帝在仪仗的簇拥下,缓步登上御阶,端坐于龙椅之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跪拜山呼。

“众卿平身。”

方南从队列中迈步出列,行至御阶正中,躬身行礼:“臣方南,奉旨西征,今已平定西域诸国,安西大都护府及安西道观察使衙署已设立,特此回朝复命!”

方南将西域之行的经过、战果、后续安排,以及与大食军队的遭遇战,言简意赅,清晰明了地向建武帝和满朝文武做了禀报。

建武帝听得龙颜大悦,不住点头:“好!

好!

方爱卿果然未曾辜负朕之厚望!

以雷霆之势平定西域,扬我国威于万里之外,此乃不世之功!”

建武帝吩咐身旁的司礼太监:“宣旨。”

太监躬身领命,上前一步,展开早已备好的明黄圣旨,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靖海侯方南,忠勇兼资,文武纬世。

前平扶桑,今定西域,开疆拓土,功勋彪炳。

奇谋善断,以寡击众,破大食于国门之外,使四夷慑服,社稷永固。”

“朕心甚慰,依功论赏,封方南为安西郡公,赐食邑三千户,授一品镇军大将军。

赏黄金万两,东海明珠百斛,蜀锦千匹,京郊皇庄两座,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殿内又是一阵轻微的骚动。

郡公!

这可是仅次于国公的超品爵位,方南以如此年纪获封此爵,实乃本朝罕见之殊荣。

太监顿了顿,继续宣读:“……其余随方南返京之有功将士,着安西郡公方南,代朝廷依律论功行赏。”

“留守西域之将士,由兵部拟定封赏章程,遣使前往西域宣旨犒军!”

“臣,方南,叩谢陛下天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方南再次叩拜,恭敬地接过圣旨和赏赐清单。

镇国公和方乐山极力保持平静,眼角眉梢的喜意却是藏也藏不住,感受着同僚们羡慕的目光,腰杆挺得笔直。

建武帝目光扫过群臣,语气转为严肃:“粟特国王,悖逆天恩,勾结外敌,抗拒王化,此等叛臣,众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一位御史率先出列:“陛下!

粟特王罪大恶极,若不严惩,何以震慑西域其他邦国?”

“臣以为,当将粟特王及其主要党羽,明正典刑,斩首示众!

将其首级传阅西域诸国,以儆效尤!”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唯有如此,方可绝后来者效仿之心!”

一些大臣纷纷出列,支持严惩。

方南轻皱眉头出列,躬身道:“陛下,臣有不同浅见,请陛下圣裁。”

“哦?

方爱卿但说无妨。”

“陛下,诸位大人所言严惩以立威,确有道理,然西域初定,百废待兴,首重安抚人心。”

“如今数十位西域国王及其家眷使团留在京城,若此时将粟特王处决,虽可立威,亦可能使诸王心生兔死狐悲之惧,恐生不安,不利于朝廷日后对西域的治理。”

“臣以为,不妨示之以宽,将粟特王及其家眷臣工,软禁于京城专门宅邸,派兵看守,给予一定待遇,使其衣食无忧,不得自由出入。”

“对外则可宣称,陛下念其初犯,仁德为怀,饶其性命,令其在京思过,可彰显陛下之宽宏大量,安抚西域诸王之心。”

“实则亦等同于终身监禁,其国已除,其权已夺,于大楚并无丝毫损害。

此所谓明施恩德,暗削其实,请陛下明鉴。”

方南的话说完,殿内安静了片刻,先前主张严惩的大臣们也在沉吟。

建武帝微微颔首,看向其他重臣:“诸位爱卿以为方爱卿之议如何?”

周严出列,对方南投去赞赏的目光,奏道:“陛下,臣以为,安西郡公所虑深远,老成谋国。

眼下西域重在稳,而非烈。

怀柔之道,有时比雷霆手段更能收服人心。

臣附议。”

“臣等附议。”

几位阁老重臣也纷纷表态。

“好!”

建武帝最终拍板,“既然如此,便依方爱卿所奏。

着礼部、鸿胪寺协同,寻合适宅院将粟特君臣安置,严加看管,一应供给按例发放,不得苛待。”

处理完粟特之事,建武帝抛出了第二个议题:“大食那八万俘虏当如何处置,众卿可畅所欲言。”

有大臣主张天朝上国气度,应释放以示仁德,化干戈为玉帛的。

有大臣主张绝不能放虎归山,应效仿古人,将降卒尽数坑杀,以绝后患,并震慑大食的。

还有大臣提议充为官奴,发往边疆和矿山做苦役的。

各方争论不休。

建武帝的目光投向方南:“方爱卿,你与大食军交手,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方南从容奏对:“陛下,杀俘不祥,且易激化与大食之死仇,绝非上策。

无条件释放,则显得我大楚软弱,徒损军威,亦不可取。

充作苦役,八万人耗费粮草众多,看守亦需大量兵力,且其心不服,易生事端。”

“那爱卿之意是?”

“陛下,臣在击败大食主帅阿卜杜勒后,其曾提出,愿支付巨额赎金,赎回国被俘将士,臣以为此议可行!”

“大食乃西方大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实力财富积累雄厚。”

“此举一则可获得巨额资财,可用于充实国库,或如臣先前所言,专项用于加强西域军备,修筑关隘,屯田练兵。”

“二则,让大食付出沉重代价,方能使其真切体会到东侵之惨痛损失,轻易不敢再犯。”

“三则,通过谈判赎俘,留下一个转圜余地,避免两国陷入不死不休的长期战争。

目前我大楚重心在西域消化,不宜与大食这等远国陷入长期鏖战。”

“故臣建议,陛下可派遣一能言善辩、熟知利害之重臣,组建使团,前往西域,与大食帝国派出之使者进行谈判,商定赎金数额、支付方式、交接俘虏等细则。

如此,方为我大楚最大之利。”

方南的分析鞭辟入里,将利益得失剖析得明明白白。

朝堂上先前争论的各方都安静下来,仔细思量,发现这确实是目前最有利、最稳妥的办法。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