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爷孙俩的金殿荣光(1/2)
寅时刚过,天色尚且漆黑,镇国公府却已是灯火通明。
方南和石头穿上了正式的朝服,石头能参与大朝会,激动的小心翼翼抚平衣袍上的每一处褶皱。
“走吧,莫要误了时辰。”
镇国公早已穿戴整齐,当先走出府门。
门外,一顶官轿和两匹骏马等候着,方南和石头骑马,护在镇国公的轿子两边。
踏着朦胧的晨曦,京城街道上除了更夫的打更声,就是越来越多汇聚向皇城的车轿马蹄声。
皇宫门外的广场上已是冠盖云集,文武百官在宫门前落轿下马,官员们相互见礼,低声寒暄。
“老公爷好!”
“恭喜老公爷凯旋!”
“老公爷此番扬我国威,实乃社稷之福啊!”
镇国公下了轿子,问候道贺之声此起彼伏,勋贵武将,文官集团的大佬,乃至清流言官,都纷纷上前,态度恭敬无比。
老爷子面带笑容,一一抱拳回礼,声音爽朗:“诸位大人同喜,赖陛下洪福,三军将士用命,老夫何功之有!”
众人的目光落到紧随镇国公身后的方南时,热情更是升温了数倍。
这位年仅二十岁的青年,已是名满京华的文武双解元,如今携灭扶桑之滔天军功而来,新晋侯爵的消息虽未明发,在高层早已不是秘密。
无数道目光在方南身上流转,惊叹、赞赏、探究、算计……。
不少家中有待嫁女儿和孙女的重臣,眼神更是灼热得几乎要实质化,心中飞速盘算着联姻的可能与价值。
方南从容地站在祖父身后,应对着各方投来的问候。
石头站在稍后一些的位置,何曾见过这等阵仗,眼前皆是紫袍玉带、朱紫满眼的朝廷重臣,心中激动万分,生怕失了仪态。
“咚——咚——咚——”
浑厚悠远的钟声响起,穿透黎明的薄雾,传遍整个皇城广场。
宫门缓缓开启,身着鲜明铠甲的禁卫军士列队而出,肃立两侧。
“百官入朝——”
值守太监尖细悠长的唱喏声传来。
文武百官停止交谈,整理衣冠,按照品级和文武序列,排成整齐的队伍,依次通过高大的宫门,步入深邃的宫城。
穿过漫长的御道,历经数重宫门,气势恢宏的金銮殿出现在眼前,殿宇巍峨,飞檐翘角,琉璃瓦在初升旭日照射下流淌着金辉。
百官依序步入大殿,按文东武西的规矩,依照品级高低肃立。
镇国公站在了武将的最前列,方南因将获封的侯爵爵位和显赫军功,被引班太监安排在了武将队列中颇为靠前的位置,仅次于几位公爵和一些侯爵。
石头按品级站在了接近殿门处的武将队列末尾。
能踏入这金銮宝殿,对石头而言已是做梦都不敢想的荣耀,激动得心脏砰砰直跳。
大殿内香烟袅袅,从巨大的鎏金香炉中升起,百官垂首默立,气氛庄严肃穆,落针可闻。
良久,只听一声长唱划破寂静:“陛下驾到——”
建武帝身着绣有十二章纹的明黄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面容威严,在太监宫娥的簇拥下,缓步登御阶,端坐于那至高无上的龙椅之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下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之声震彻殿宇,回荡不休。
“众卿平身。”
建武帝沉稳的声音传来。
“谢万岁!”
百官再拜,方才起身,重新肃立。
大朝会正式开始,鸿胪寺官员出班,唱报今日朝会议程。
朝会进入了第一项重大议题,对扶桑君臣的处置。
“宣,扶桑国主觐见——”
太监的声音一层层传下殿去。
两名身材高大的宫廷侍卫押着扶桑天皇走上殿来。
承和天皇换了一身素色衣服,面色苍白,眼神惶恐,早已没了昔日一国君主的气度。
一进入金殿,感受到无数道冰冷的目光,承和天皇腿一软,几乎是踉跄着扑倒在地,以头触地,不敢抬起。
建武帝俯瞰着殿下颤抖的身影,声音如同天宪:“扶桑国主,你可知罪?”
承和天皇身体剧颤,带着哭腔,用略显生硬的大楚官话回答:“罪臣知罪,罪臣昏聩无能,御下无方,致使臣属悖逆,冒犯天朝上国,犯下滔天罪行。”
承和天皇几乎是泣不成声,恐惧到了极点。
“罪臣万死难辞其咎,只求皇帝陛下念在罪臣诚心悔过,饶……饶恕罪臣及臣民之性命,罪臣愿率扶桑举国,永世臣服天朝,岁岁朝贡,不敢有违,生生世世,永为藩篱!”
建武帝沉默片刻,这短暂的沉默对于跪伏于地的天皇而言,不啻于漫长的煎熬。
皇帝沉缓的声音再次响起:“尔扶桑之罪,穷东海之水难以洗刷,依律本应灭国绝祀。”
天皇身体一僵,几乎瘫软。
“然,”
建武帝话锋一转,“朕体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且念你尚有悔过之心,朕可以给你一个机会。”
天皇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强烈的求生欲,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建武帝继续道:“现今扶桑故土,已被逆臣藤原氏窃据,僭越称制,且其正率尔之旧部,攻伐朕之藩属高丽,荼毒生灵。”
“朕欲助你返回扶桑,让你去讨逆复国,清理门户,你可能做到日后谨守臣节,永不再犯?”
承和天皇闻言,简直是喜从天降,这比预想中最好的结局还要好。
承和哪里还敢有半分犹豫,连连以头抢地,磕得金砖砰砰作响,额头上瞬间一片通红:“能!
罪臣一定能!
罪臣叩谢陛下天恩!
谢陛下给罪臣机会!”
“罪臣若能复国,定当世世代代,奉天朝为父邦,永为不叛之臣!
若有违逆,人神共弃,天诛地灭!”
“好,记住你今日之言。”
建武帝微微颔首,吩咐道:“将扶桑国主及其眷属、臣僚,移往四方馆驿,依藩国君主礼遇妥善安置。”
“谢陛下!
谢陛下隆恩!”
天皇感激涕零,语无伦次,被两名侍卫搀扶着,踉踉跄跄地退了下去。
殿中不少大臣看着那失魂落魄又欣喜若狂的背影,眼中闪过轻蔑与冷笑。
兵部侍郎手捧笏板,出列详细禀报目前扶桑和高丽的战局。
舆图被抬上殿,侍郎指着地图,条分缕析。
藤原库之助率领的扶桑主力已基本控制南高丽全境,正与南北高丽联军在汉阳一线对峙,战事现在胶着。
扶桑移民仍在不断涌入占领区,扶桑势力持续膨胀,高丽境内反抗不断。
建武帝抚须称赞道:“镇国公老成谋国,此驱虎吞狼,坐收渔利之策,甚好!”
“如此一来,藤原氏为我大楚前驱,替我朝消耗高丽国力,自身亦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镇国公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圣明,老臣愚见,当下应速护送扶桑天皇及降将返回九州岛。”
“将我军俘获整编的十数万扶桑协从营士卒,交予天皇统带,令其返回扶桑海岸,收拢尚未曾渡海的数百万扶桑百姓,重整旗鼓。”
“支持其渡海前往高丽,讨伐藤原逆贼,助其夺回天皇正统,清理门户,令扶桑人与高丽人相互攻伐,彼此消耗。”
“待其两败俱伤,国力耗尽,民疲兵乏之时,我天朝王师出兵,以吊民伐罪之名,一举平定高丽半岛,将其彻底纳入大楚版图,届时东海可永靖矣!”
“善!”
建武帝抚掌大笑,“老公爷算无遗策,深合朕意,我大楚可不费吹灰之力,尽收两国之地,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满朝文武纷纷躬身附议:“臣等附议!
老公爷深谋远虑,此策大善,陛下圣断!”
建武帝目光扫过文武百官,最终落在镇国公和方南身上,朗声道:“征扶桑一役,靖平海疆,有功之臣,朕已遣使犒劳三军,封赏诸将。”
“主帅镇国公及其孙方南,功勋尤着,冠绝三军,朕特留待今日,于这金殿之上,亲自封赏,以彰其功!”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爷孙二人身上。
“镇国公听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