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07章 捷报(1/2)

京城,方南和孙道乾的奏报通过八百里加急,几乎同时进入。

“报!

先锋营统领方南,率部于明州城外大破倭寇主力数万余!

解明州之围!

连克宁海、象山、奉化、临海等倭寇盘踞县城!

复解温州之围!

倭寇闻风丧胆,仓皇溃退!”

“报!

岭南道观察使孙大人奏捷!

倭寇犯境,福州军民在孙大人运筹帷幄之下,浴血奋战,坚守城池,屡挫敌锋!

并遣精兵强将主动出击,连战连捷!

倭寇丧胆,主力溃散!

台州、温州、明州等失陷州府县城,已悉数光复!”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建武帝端坐龙椅之上,手中摊开两封奏报,龙目扫视。

阶下肃立着镇国公、吕轻舟、钱益清等一干重臣。

“好!

好一个方南!”

建武帝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微颤。

“以三千新锐之师,千里奔袭,破敌数万,解明州之围!

更连克数县,解温州之困!

自身损失微乎其微!

此等以少胜多之捷,扬我大楚天威!

壮哉!

朕心甚慰!”

建武帝看向方震山:“镇国公,你方家麒麟儿,果然不负朕望!

此战,打出了我大楚将士的威风!”

镇国公连忙躬身:“陛下谬赞!

此皆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

建武帝目光落回岭南道的奏报,剑眉微蹙:“只是这岭南道的捷报…沿海糜烂至此,州县沦陷,官员龟缩福州,怎地方南一到,前线州府就纷纷‘光复’了?

孙道乾坐镇福州,未曾亲临战阵,这‘运筹帷幄’、‘遣精兵连战连捷’…捷从何来?

倭寇主力溃散,又是如何溃散?

与方南连战连捷,有无关联?”

中书令吕轻舟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明鉴。

方将军少年英雄,战绩彪炳,确是可喜可贺。

然,倭寇海盗凶顽狡诈,聚众十数万,方将军仅率三千之众,纵有神勇,若无地方全力配合,粮秣接济,道路指引,消息传递,恐也难以如此势如破竹。

孙观察使坐镇福州,统筹全局,稳定后方,震慑倭胆,使倭寇不敢全力围攻方将军,此乃大功!

其所言遣精兵出击,想必亦是配合方将军行动,牵制倭寇,方有今日东南糜烂初定之局。

此乃文武同心,上下协力之功也!”

“吕相所言极是!”

礼部尚书钱益清也附和道,“方将军在前线摧城拔寨,孙大人在后方保障调度,缺一不可。

若无福州坚城为依托,若无孙大人稳定地方民心,方将军孤军深入,恐亦艰难。”

其他收了孙道乾孝敬的大臣纷纷点头称是,话里话外将方南的战功与岭南道的“功劳”

捆绑在一起,意图分润,甚至隐隐暗示方南的胜利也依赖了孙道乾的“支持”



建武帝面无表情地听着,手指在奏报上轻轻敲击,目光深邃,看不出喜怒。

“那就先议议封赏”

建武帝直接道:“方南立此奇功,当重赏!

朕意,擢升其为靖海伯!

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良田千亩!

先锋营全体将士,按功论赏,阵亡者厚恤,伤者厚养!

兵部即刻拟好封赏名录!”

此言一出,吕轻舟等人脸色微变,封伯爵!

方南年纪轻轻,若以此功封伯,前途不可限量,绝非他们乐见。

“陛下!”

吕轻舟急忙劝阻,“方将军之功,自当嘉奖。

然其毕竟年少,骤然封伯,恐非福乃祸。

且东南战事未平,倭寇主力尚在泉州,此时封爵,或使其心生骄矜,不利后续战事。

不若先厚赏金银田产,待荡平倭寇,再行封爵,更为妥当。”

“臣附议!”

“陛下三思!”

几位大臣也纷纷出列劝阻,理由无非是方南资历尚浅,骤登高位不妥。

镇国公方震山心中既怒且急,怒的是这些人阻挠孙儿应得的封赏,急的是自己身为祖父必须避嫌。

镇国公深吸一口气,出列沉声道:“陛下!

方南虽立微功,然全赖陛下天威,将士效死。

其年齿尚轻,骤封伯爵,确有过誉之嫌。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待其再立新功,以观后效!”

建武帝看着下方争执,尤其是吕轻舟等人对方南封爵的百般阻挠,心中了然。

建武帝猛地一挥手,声音带着不容置疑:“够了!”

御书房瞬间安静。

“以三千破万余,连复数城,解两州之围,自身伤亡不过百余人!

此等功勋,亘古罕有!

若此功尚不足以封伯,那朕倒要问问,诸卿家中子弟,于国何功?”

建武帝目光如刀,扫过吕轻舟等人,让他们如芒在背,不敢直视。

“朕意已决!

方南功在社稷,当封靖海伯!

此非仅赏其功,更是激励天下将士奋勇杀敌!

若荡平泉州倭寇,便是封侯,亦不为过!”

“至于尔等所虑其年少骄矜?

哼,若连这点功勋都承受不住,也枉费朕与镇国公的期许!

即刻拟旨!”

吕轻舟等人见圣意已决,且皇帝话说到这个份上,再不敢多言,只得悻悻应诺。

建武帝看向一直侍立在侧、脸上堆笑的大太监张诚:“张诚!”

“老奴在!”

张诚连忙趋前跪倒,心中早已乐开了花。

这可是天大的美差!

国公府出手向来大方,这次还是给方小公爷封爵的旨意,赏赐必然丰厚无比!

“着你为钦差,携封赏圣旨,并朕之慰勉,即刻启程,赶赴先锋大营,当众宣旨,犒赏三军!

务必彰显天恩浩荡!”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