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35章 WEI IS THE WAY!(2/3)

就在这时,工棚那扇薄木板门被猛地推开一条缝,一个年轻工友探进头,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兴奋和敬畏的古怪表情,手里举着的手机屏幕亮得刺眼:“王哥!

三哥!

快看!

三哥上电视了!

大电视!

新闻台!”

老王脸色煞白,冲过去一把捂住他的嘴:“小点声!

看个屁!

滚蛋!”

但已经晚了。

魏老三下意识地朝那手机屏幕瞥了一眼。

只一眼,他就像被钉在了原地。

那是一个巨大的、金碧辉煌的演播厅。

主持人旁边的大屏幕上,赫然是他昨晚在巷子口,被凯瑟琳的镜头捕捉到的特写——那张写满惊恐、疲惫和茫然的脸,此刻被放得巨大无比,占据了整个背景。

主持人旁边,坐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极有学问的老者(字幕:著名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艾略特·斯通博士)。】

看到这里,朱妍玲终于进入了自己熟悉的领域。

张潮在这部分小说中对于「魏老三」「老王」「工友」的描写,依旧细致入微。

「魏老三」的茫然与惊惧,「老王」的惶恐与势利,「工友」的幸灾乐祸,都在张潮笔下一一展开。

尤其是在「魏老三」身上,被「老王」压榨、剥削的卑微,与外界对他的推崇同时存在,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身为中国人读来,更有一种苦涩的荒诞感。

“据说在日本、美国,对中国人最狠的就是中国人,看来张潮也知道?

哦,他是福海的,那里的华侨本来就多,也难怪……”

朱妍玲一边看着,一边在脑海中形成了对这篇《竞选州长》的主题解读: 通过主角「魏老三」的荒谬遭遇,揭示在美国的“中国黑工”

的命运,与同胞之间的倾轧。

这可以打破不少人的“美国梦”



而远在美国的大卫·米勒则不同,他完全被「Lao Wang」迷住了——这个粗暴、野蛮、势利的男人,竟然可以用一句话就戳穿政客们吹捧「Wei Laosan」的目的—— “他们拿你当旗子摇,摇完了,第一个抓的就是你这种没身份的旗杆子!”

这句话简直太精妙了,蕴含着惊人的政治洞见,轻易就剥开了这个“意外事件”

喧嚣的表面,直刺内核。

大卫·米勒很难相信这种眼光会存在于这么一个以盘剥同胞为生的反面人物身上,以至于他对「Lao Wang」后面的话的情绪都产生了怀疑——也许,他真的是在保护「Wei Laosan」?

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被「艾略特·斯通博士」的发言吸引了: 【斯通博士正对着镜头,用一种缓慢、深沉、充满权威的语调分析着: “……因此,魏先生的‘咯咯’声,绝非简单的失语。

它是一种高度凝练的符号!

它消解了压迫者赖以建立权威的语言霸权本身!

当他拒绝使用压迫者的语言进行交流——即使他客观上不能。

而选择这种原始的、前语言的发声方式时,他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彻底的、从属于人类本能的反抗!

这是一种存在主义式的宣言—— 在‘咯咯’声中,他宣告了自我主体性的绝对独立,宣告了任何强加于其上的标签和定义的无效!

这是对‘他者化’最有力的反击!

是沉默者的惊雷!

而他的‘Freedom good’……朋友们,这更值得深思。

请注意他破碎的语调和略带羞怯的语气。

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小心翼翼的试探,一种在重压之下对基本人性价值的朴素确认和微弱呼唤。

它不宏大,但因此更显真实和珍贵。

魏老三,这位来自东方的‘素人圣徒’,用他无意识的行为和只言片语,为我们这个充满了迷茫时代,重新建立了值得遥望的坐标!

WEI IS THE WAY!

(魏就是道路)”

……】

“什么玩意?!”

“What's the Fu……”

看到这里,朱妍玲和大卫·米勒忍不住隔着整个太平洋,共同发出了一声吐槽。

这位「艾略特·斯通博士」,将这篇小说的荒诞推向了第一个高潮。

一个英语都不会的外国劳工几声无意义的喉声和一句结结巴巴的“自由是好的”

,竟然被解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涵。

这到底是张潮疯了,还是未来的美国真的疯了?

至少在当下,2008年的11月,即使美国人选了那个肤色很深的男人做了自己的最高领导,但整体政治氛围并不狂热。

实际上不少黑人团体虽然号召同胞票投给他,但是又对他非常不满。

不梳辫子头、没有纹身、不听嘻哈、不参加黑人民权运动、不搞街头斗争,没坐过牢,甚至不肯对黑人民权团体进行任何有价值的政治承诺。

这才是大卫·米勒觉得美国逐渐从保守的白人精英文化主导社会,走向多元文化社会,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的原因—— 一切都在有序、可控地发展中,社会变革的幅度是温和又低调的。

张潮大概是误判了这种形式,所以才这么悲观的?

大卫·米勒皱着眉眉头继续看下去—— 【魏老三听不懂那些绕来绕去的长句子。

但他死死盯着屏幕上自己那张巨大的、被无数灯光打亮的脸。

那张脸在学者冷静的剖析下,显得那么陌生,那么遥远,像另一个世界的神像。

他看到了自己眼中的惊恐,看到了自己的茫然,看到了自己只想逃跑的狼狈。

胃部一阵剧烈的痉挛袭来,饥饿感混合着一种更深的、难以名状的荒谬感和冰冷寒意,让他控制不住地弯下腰,发出了一声真实的、痛苦的干呕。

“呃……呕……”

这声音在狭小的工棚里异常清晰。

门外,那个举着手机的年轻工友却激动地低呼:“快听!

三哥发声了!”

老王一个巴掌扇在他的脸上,然后又抢过手机,把里面的视频、照片删了个精光。

魏老三蜷缩在冰冷的床板上,听着门外隐约的议论声,只觉得那堵隔绝喧嚣的墙,正在被无数双狂热的手,一寸寸地凿穿。

而他胃里那空洞的回响,比任何“咯咯”

声或“Freedom good”

,都更接近他此刻唯一的真实。

窗外的城市霓虹,正将“寻找魏老三”

“WEI IS THE WAY!”

“FreedomGood”

的巨型投影,打向加州深沉的夜空。】

读到这里,朱妍玲耳边响起了声音:“朱大编辑,看得这么入迷?”

朱妍玲抬头一看,正是自己好闺蜜,在中大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的梁丹丹。

梁丹丹早年有留学经历,英语极好,而且最近作为交换学者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做了几年研究,对于美国文化、政治都有比较深的了解,两段间隔较久远的留美经历,也让她美国社会文化的变迁有非常具体、直接的观察与感受。

朱妍玲惊喜地道:“你怎么来这么快?”

梁丹丹道:“下午没课,接到你电话我就打车过来了。”

中大和花城社都在广州的主城区,交通不拥堵的话打车十几分钟就到了。

梁丹丹道:“快,把张潮的稿子给我看看!”

朱妍玲马上就把自己手上那份递给了梁丹丹,还说道:“先给你看吧——我还没有看完,里面关于美国文化的部分,读起来实在有点吃力,我看一会儿,就得在网络上搜一会儿资料,不然简直看不下去。

我现在最不确定的就是,张潮写的这些关于美国的种种细节,到底对还是不对?”

梁丹丹没有回答朱妍玲的问题,而是很快沉浸到了小说当中。

朱妍玲有些紧张地看着这个闺蜜,索性也不再打一份了,而是等梁丹丹看完。

过了许久,梁丹丹扬了扬手上书稿——她已经翻了一小半了——对朱妍玲道:“怪不得你要找我,我一开始以为你在和我炫耀拿到了张潮的新小说呢!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