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17章 作茧自缚(1/3)

接下来的一段描写,主要围绕“罗智”

与“刘颖”

的恋爱生活逐步展开,中间穿插着“周莹莹”

对“罗智”

生活的偶然闯入。

就是这些偶然的闯入,让“罗智”

观念的裂痕越来越大—— 【罗智和刘颖坐在一家名为“午后2小时”

咖啡馆里,光线恰到好处地洒在刘颖的黑色长发上。

她正低声讲述她最近正在完成的一份计划书,声音轻柔,用词考究。

罗智注视着她,心中涌起一种满足感——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完美约会场景。

“你觉得呢?”

刘颖抬头问道。

“很有深度,“罗智回答,虽然他刚才走神了几秒。

就在这时,隔壁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罗智下意识地转头,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儿正和一个朋友热烈地讨论什么,手舞足蹈,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那种不加掩饰的快乐,像是一种他已经遗忘的语言。

她身上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却吸走了罗智的视线。

“认识的人?

“刘颖轻声问道。

“不认识,“罗智收回视线,“他们太吵了。”

……】

【周六一早,罗智按照自己的惯例去公园跑步。

刘颖说她周末要赶稿,无法见面,这让他有些失落,却也松了口气。

按照「恋爱狸猫」的说法,在发生性关系前,偶尔的失约会让两人更确定对彼此的思念,也会让下一次约会更加亲密。

刚下楼还没有出小区大门,就看见周莹莹正盘腿坐在小区游乐设施的空地上,身下垫着一块花花绿绿的野餐布上,面前摆着一堆颜色鲜艳的珠子和线绳,她的手指灵活地穿梭其间。

野餐布前面支着一块包装盒的纸皮折成的牌子,上面用马克笔写着粗粗的几个大字: 「幸运手链,每串10元」 罗智放慢脚步,犹豫是否要打招呼,就在这时,周莹莹抬头看到了他。

“嘿!

罗智!”

她的笑里藏着某种危险的信号,“我送你一根手绳吧,都是我自己编的。”

“我要去跑步。”

罗智说,但脚步已经自动朝她的方向挪去。

“都是你自己编的?”

他问道,指着她手中的半成品。

“都是我自己编的,我去XZ的时候,跟着一位去大昭寺朝圣的藏族姐姐学的,”

周莹莹笑着解释,“她教我用哪种颜色的绳子,把哪些石头、珠子,用哪种编法穿在一起,能起什么样的作用。

喏,你看——这是保佑身体健康,这是保佑学习成绩的,这是招来桃花运的……”

XZ,大昭寺,保佑……这些词每一个他都知道,但每一个都离他很远。

他能想到的只有“缺氧”

“高原反应”

“肺水肿”

“死亡”

…… 等罗智浑浑噩噩地在公园里跑了一圈,才发现自己右手的手腕上已经戴着一串手链,两个红色的细绳交错纠缠着,上面缀着打磨圆润的小贝壳,和其他认不出来的小石头。

“是不是要给刘颖也带一条?

下次约会的时候送给她。”

旋即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给自己的理由是这串手链太粗糙了,不符合刘颖的形象。

但是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他又下单买了一条精致的锁骨链——商品图片广告就贴心地展示在「淘宝」APP的最上方。

……】

“你们看看,这个‘罗智’是不是越来越有人味儿了?”

一个女编辑得意洋洋地道,“如果当时选择不帮助‘周莹莹’,这颗鸡蛋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磕出一道缝。”

“那也不一定啊,‘周莹莹’都已经搬家到他的隔壁了不是吗?

那即使‘罗智’当时不选择帮她,后面也难免有交集。”

“按照小说里‘周莹莹’的性格,必然是‘爱恨分明’的,因为‘罗智’向她释放了善意,她才会送‘罗智’手链。

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后面这些情节肯定不会这么发展,太生硬了。”

“但是这样这篇小说后面的情节不就太‘水到渠成’了?

肯定是‘罗智’最后放弃‘刘颖’,选择‘周莹莹’,打破自己的认知牢笼呗。”

“……从小说角度讲,确实有点平淡——但是你们不觉得这个特别适合改编成电影吗?

这个爱情故事肯定有观众爱看。”

“对对对,只不过要把情节稍微改动一下……把网络信息改成书本、杂志、报纸,周围人的讨论……”

“那这个故事可就不成立了。

‘网络信息推送’最大的特点是‘投其所好’,但是书本、杂志、报纸,可不会每天都有自己喜欢的内容。”

“有道理……不过老大的作品还改编?

现在排队的有几部了?”

“马上要上映的是《消失的爱人》,中美两国同时首映。

还有《刑警荣耀》《蜗居》……”

“别聊了,你们快往下看,猜猜‘罗智’是干什么的?”

“嗯?”

众人闻言不再讨论,继续看了下去—— 【罗智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

屏幕上是他负责的推荐算法,精准地根据用户行为推送内容,将每个人牢牢锁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

“罗工,这个月的点击转化率又提高了2%,“同事拍拍他的肩,“你是怎么做到的?”

罗智机械地解释着技术细节,但他的思绪却飘向了自己的手机。

昨晚,他习惯性地点开「视频猫」,却发现推送给他的内容已经悄然改变——越来越多关于「玛瑙石能带来给人什么好运」「高原上的贝壳藏着人前世秘密」的视频出现在他的首页。

他有些烦躁。

他知道这是前天晚上无意中搜索的结果,算法察觉到了他的兴趣转变。

作为算法工程师,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个过程,却仍然无法抵抗它的影响。

……】

“啥?

他自己就是什么‘算法工程师’?”

一个编辑惊呼。

“这……那他不是作茧自缚吗?”

另一个编辑提出了疑问。

“我们觉得是‘作茧自缚’,说不定人家觉得‘乐在其中’呢?”

“这有什么可乐的?”

“你想想看,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想要看的、喜欢看的,对很多人来说不就是一种快乐吗?”

“可是,可是……”

“哪有那么多可是,大多数人不都是在或大或小的圈子里这么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吗?

我从记事开始,我妈妈每天就是单位、家两点一线。

就连菜市场、粮油店、医院、麻将馆……都是这‘一条线’上。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