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91章 花径不曾缘客扫(最后一天,求月票(2/3)

我喜欢你好久了!”

张越然腼腆地笑了笑。

自己被读者认出来,虽然不常见,但也偶有发生,所以她已经很有经验了——将手指放在唇边轻轻做了个“嘘”

的手势,示意对方不要打扰到其他读者。

女生明白了她的意思,虽然激动得小蹦了两下,但还是把声音压低了:“越然姐,你怎么会在这里?”

张越然轻声道:“下午我在这里有个活动,所以提前来了。”

女生期待地道:“是你的沙龙吗?

上个月那场我有事错过了,这次终于赶上啦!

你要讲什么?”

张越然微笑着摇摇头,道:“主讲人不是我,我只是嘉宾。”

女生好奇道:“能让你来做嘉宾?

那是谁?

怎么没有预告啊?”

张越然犹豫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手指向了刚刚让自己欲看还拒的小说。

女生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了《逐星者》,也看到了作者“张潮”

的名字。

女生的表情瞬间就从“惊喜”

升级成了“狂热”

,好不容易才压制住放声惊呼的冲动,过了好一会儿才轻拍胸口平复了内心的激动,然后用难以置信的声调向张越然确认道:“是真的吗?”

张越然看着女生的神情,虽然已经有准备,还是难免泛起一丝嫉妒,不过表情上依旧云淡风气,回答道:“是真的。”

女生先捂住嘴,继续控制自己不要惊叫出声,好一会儿才道:“天哪,你们两个竟然要同台对话了?

我不是做梦吧?”

这下轮到张越然疑惑了,问道:“我们两个的书,你都喜欢吗?”

女生小鸡啄米般连连点头,道:“当然啦!

你的小说凄美又浪漫,语言美得不成样子,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真的好细腻。

他呢,风格多变,但总是有种冷峻、大气的气质,而且能在叙述中把社会现实刻画得入木三分。

不过这本《逐星者》又不太一样,变得温暖又伤感。

总之,你们两个我都喜欢!

我很多同学也是这样呢!”

听到女生的话,张越然先是惘然,但很快就恢复了清明——原来许多敌意和针锋相对,只是媒体营造在自己脑海里的想象,在读者层面,根本没有想那么多。

谁写的好看,读者就买谁的账!

他们心目中,作家也好,作品也好,没有那么多高低贵贱的阶级之分,只是一段又一段陪伴自己度过寂寞时光的文字罢了。

这不就是人类热爱阅读的本意吗?

回想自己小时候泡在书堆里,何尝把书和作家分三六九等过?

至多不过是“喜欢”

“不喜欢”

和“很喜欢”

的区别罢了。

想到这里,张越然哑然失笑,倒让眼前的女生有些迷糊了。

张越然道:“我先看会儿书,我们等下再聊。”

说罢,从书架上把那部《逐星者》抽了出来,翻到扉页,只见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谨以此书,献给什雷村,献给韦恩泽、韦苗苗、梁细妹、韦子都、梁友巧、梁端方…… 女生见张越然的眼睛已经陷进书里,拔都拔不出来,知趣地走到其他书架看书了。

张潮走进单向街书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半,阳光正好,天气和煦,空气中弥散着一种懒洋洋的氛围,让人和书都悠闲得消融在尘埃里。

张潮穿过一众专心致志的人群,径直走到收银台,对昏昏欲睡的店员轻声道:“我是张潮,徐知远在吗?”

店员激灵一下清醒了过来,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想起了徐知远早上的交代,连连点头,带他到了后面的小隔间当中。

徐知远看到张潮进来,有些错愕,但还是连忙起身迎接,张潮主动上前握住了他的手道:“徐师兄,久仰久仰。”

十分客气,没有想象中的高傲。

徐知远招呼张潮坐下,又吩咐店员道:“海报可以挂出去了。”

店员领命出门,只剩下张潮和徐知远两人在小隔间里。

张潮看着眼前的徐知远,白衬衫、牛仔裤,留着一头比上一世记忆里更长、更油腻的头发,戴着黑框眼镜,身材高而消瘦,眼神中有好奇,有局促,有不安,倒是没有变。

见徐知远客套完之后,仿佛不知道说什么,张潮主动挑起话题问道:“徐师兄是燕大哪一届的?”

徐知远道:“哦,我是95年入学,2000年才毕业,中间留了一级。

不过我是学计算机微电子的,不是你们中文系。”

张潮好奇道:“留了一级?”

徐知远听到以后,不仅没有觉得不好意思,反而还有点骄傲,道:“当时我们办了一个刊物,骂教育、骂体制、骂学校,骂得太厉害,结果出了4期就被学校勒令停刊。

然后让我回家反省了一年。”

张潮赞美道:“你们这一代大学生的批判精神,现在我们确实比不了。

不过我最佩服的还是您学微电子——微电子多难啊!

你却花了这么多时间在文学和写作上,最后还能顺利毕业,脑子太聪明了。”

徐知远没想到张潮一来就化身“夸夸神教”

,虽然有些意外,但确实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两人闲扯了一会儿,就听到外面开始喧闹起来,显然是有人看到了新摆出来的海报,知道了张潮要来主讲文化沙龙的事。

徐知远笑道:“不敢太早宣传,怕你的读者太热情,这里坐不下。

我们人手不太够,出现事故就不太好了!”

张潮道:“这个地方选得好,其他书店很难有这么一个小广场来组织活动。”

徐知远道:“这里原来就是一个废弃的小院,好在租金不太贵。

偏是偏了点,但是不偏也轮不到我们租下来!

其实就是我们十几个朋友想有个读书、写作的清净地方。

平时只有我和店员,周末人多一点。”

张潮笑道:“给自己开个书店……这个爱好有点奢侈,一年要贴不少钱吧?”

徐知远皱了皱眉头,无奈地道:“卖书确实卖不了几本,一年每个人还要再贴个 1万多块进来。”

张潮道:“不想贴钱的话,为什么不在这里增加一些零食、咖啡、奶茶的零售?”

徐知远道:“倒是有想过。

不过增加这些,也得增加人手,而且书店里面的布局也要重新做,麻烦得很。

大家商量了一下,算了,还是维持这样就好。”

张潮道:“那还是没想赚钱。

想赚钱怎么能嫌麻烦?”

徐知远自嘲地笑笑,没有回答张潮。

张潮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直接问道:“是不是觉得我这么说很市侩?

你骨子里抗拒商业化。”

徐知远沉默了一会才道:“你是成功的商人,所以一眼就能看出这家书店入不敷出。

但你不市侩,因为你能很坦诚地把这个问题问出来。

我不知道你怎么平衡自己身上商业和艺术两种思维。

但是我觉得我做不到,商业化会摧毁理想,至少目前我还不想摆脱这种游离而纯粹的状态。

一年贴万把块,现在我还支撑得起,那书店就先这样吧。”

张潮忽然神秘一笑,问道:“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这家书店价值极高,愿意给你上千万美元的投资,对‘单向街书店’这个品牌进行商业化运作,你会接受吗?”

徐知远愕然道:“会有这样的傻子吗?”

「个人书店」在2007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也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别说融资上千万美元了,哪怕每周多卖一千块人民币的书,都能让老板乐上一天。

毕竟不卖教辅、鸡汤和童书的话,仅靠城市里零零散散的文艺青年,就算是燕京这样的文化高地,也很难支撑一家书店的运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