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石头和徽章(月底求票)(2/3)
今天既然张潮是开诚布公与大家聊天,那就没有隐瞒的必要。
张潮点点头道:“这就是我要‘离开’的原因。
‘潮汐文化’虽然是我创立的,但我始终没有野心,也没有兴趣带领它走向杰夫和大家想要的方向。
我知道那里的风景很美好,但是一路上要面对的麻烦、要打的交道、要处理的琐事……实在太纷繁复杂了,让我望而生畏,只能当个‘逃兵’。
我知道自己在‘潮汐文化’中的分量——就是因为知道,所以才不能留下来挡大家的路。
现在我不离开,等再过几年,大家要搬开我往前走的时候,可就来不及了。”
一番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这是张潮第一次说出自己对把“潮汐文化”
运作上市没有兴趣,这既出乎意料,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
出乎意料的是张潮明明才22岁,竟然对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上市”
这种事毫不在意;情理之中,则是想到了张潮现在拥有的财富,“上市”
好像确实难以激发他的动力。
如果真是这样,那张潮无论在之前表现出了多么惊人的营销能力,确实都不再适合以“领导者”
的身份,再继续带领“潮汐文化”
了。
这时候,从一开始就一直没说过话的马伯慵,这时候忽然开口道:“石头有很多种,不一定是挡路。
还有压舱石,还有磨刀石,还有试金石,还有吸铁石……”
张潮乐了,连忙道:“是不是还有铺路石、垫脚石。”
众人这才都笑了起来。
马伯慵笑了一下,就收敛了神情,有些严肃地道:“你可以‘离开’,但不能‘脱离’。”
张潮笑着问道:“哦?
老马,你说说看。”
马伯慵道:“你可以在形式上离开‘潮汐文化’,但是这个组织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你的烙印,我们这些人也都是你找来的。
你这么说走就走,恐怕‘潮汐文化’很快就会散伙。
所以你的‘离开’,只能是业务上的,不能是精神上的,或者文化上的。
‘老婆饼’里可以没有老婆,‘夫妻肺片’可以没有夫妻,但是‘潮汐文化’不能没有张潮。”
马伯慵的话说得大家都乐起来了,而且纷纷附和他的说法。
大伙一想,对啊,张潮你不就是不想处理日常业务,彻底当个甩手掌柜吗?
过去半年基本就是这个状态啊。
虽然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邮件往来,但是细想想看,还真没有几件是非张潮处理不可的,最多就是张潮的想法往往更有创意。
另外就是张潮的作品版权,至今还是“潮汐文化”
最有价值的核心资产,大部分合作也是冲着这个来的。
只要张潮还是“潮汐文化”
的实际控制人,他就不可能把这些作品版权给别人。
想通了这一点,大家的情绪都放松了一些。
马伯慵道:“你不想当挡路石,那就当压舱石。
有你的名声和你的作品在,‘潮汐文化’就永远是市场上最有内容竞争力的品牌。
我们现在也不是那么急需你的‘爆款创意’来卖书、卖电影、卖周边了。
但只要你还在‘潮汐文化’,所有人心里都会更安定。”
张潮“嗯”
了一声,不置可否,示意马伯慵继续说。
马伯慵接着道:“你还可以当磨刀石、试金石。
你知道这几年我对你的什么能力最佩服吗?
不是营销,而是对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嗅觉。
‘潮汐文化’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吸纳更好的作家、作品进来。
虽然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但是你看准的作家和作品,确实没有失手的时候。”
张潮笑道:“包括你和学涛他们。”
马伯慵没有客气,而是同意道:“包括我和学涛这几个。
就像我,对成为作家虽然有预感,但是没有想到能这么快实现。”
张潮暗叫惭愧,这哪是自己眼光好,完全是占了重生的便宜。
不过面上仍然不动声色,道:“还有吗?
你接着说。”
马伯慵道:“还有就是吸铁石了。
只要有你在,我们不管是和作家谈、和商人谈,还是和政府谈,都特别容易。
‘潮汐文化’的吸引力,有大半是维系在你身上。
如果你真的‘脱离’了,那我们不过是一间普普通通、平平无奇的小公司罢了,不会又有现在的发展。”
马伯慵话讲完,众人都点头称是。
他很准确地将张潮在“潮汐文化”
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给提炼出来了——恰恰这些最有价值的部分,都和日常事务无关。
这时候双学涛也说话了:“这两年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品的销量也越来越高,已经在实际上形成了个人对整个组织的全方位‘超越’。
‘潮汐文化’作为别在你胸口的一枚徽章,可能确实比你来做它的掌舵人,对‘潮汐文化’的发展更利好。”
“形容得十分精确!”
黄杰夫赞了一声。
他刚刚一边在听其他人轮番发言,一边在深入思考张潮“离开”
的利弊。
说实话,作为“潮汐文化”
日常运营和商业拓展的负责人,黄杰夫已经在业内小有名声。
如果张潮离开,“潮汐文化”
就没有发展前途了,那他可能也会选择离开。
以他这两年来的“业绩”
,在中国找到一个年薪不少于这里的工作并不难。
黄杰夫说到底是商学院出身,考量利益、取舍利弊是他的本能。
双学涛的“徽章论”
,让他一下如拨开云雾见晴天,想通了整件事情的逻辑——“潮汐文化”
是隶属于“张潮”
这个文化形象载体的一个子集,而不是反过来。
这种情况下,“潮汐文化”
最好的选择,就是像双学涛说的,成为张潮身上最闪亮的一枚徽章,被他佩戴着到处亮相,这样“潮汐文化”
的价值才会被放到最大。
既然是“徽章”
,就不能沉重到让张潮感觉佩戴不便,是个负担,这样张潮才会愿意佩戴。
随着张潮名声越来越大、作品越来越多,在国内文化界的分量越来越重,“潮汐文化”
这枚徽章,才会越来越亮、越来越引人瞩目。
这才是双方相处最完美的模式。
张潮所说的“离开”
,其实并不是真的“离开”
,而是要调整“潮汐文化”
在他生活中所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