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73章 “我们都是34的神明”(1/3)

(上一章标题这么不招人待见吗?

草率了……) 张潮和兰婷一同看向来人,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一头四六分、末梢有翘起的半长发,一副黑色半框眼镜,皮肤白皙,面容精致。

兰婷看到这个人,脸色就变得不甚好看,倒是张潮无所谓,问道:“这是哪位?”

没等兰婷开口,年轻人就开口道:“我是饭塚教授的研究生,我叫王震旭。”

张潮问道:“日本人?

中国人?”

王震旭道:“祖籍燕京,跟随我父亲入籍了日本。”

张潮皱了皱眉头,道:“打断别人谈话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你们日本人就这么无礼的吗?”

王震旭全然不以为意,大喇喇地拉过一张椅子,往张潮、兰婷座位旁边一坐,开口道:“切,小日本那套玩意谁稀罕?

我没那么矫情!”

张潮:“……”

兰婷这时候才开口道:“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王震旭道:“我在食堂没看到你,问了你同学,有人说看到你急匆匆往这边来了,我就过来看看。

——还没介绍,这位是?”

兰婷刚要开口,张潮就伸手阻止了她。

张潮道:“我是兰婷高中同学,刚好来鹭岛办点事,过来见个面、聊聊天。”

张潮只觉得这个王震旭是个妙人,暂时还不想自己的身份暴露,想看看他有什么表现。

王震旭道:“哦……我一走过来就听到你们在聊文学,怎么,你也懂文学?”

张潮道:“略知一二。

兰婷高中的时候就是我们学校文学社社长。”

王震旭道:“兰婷的文学素养确实很好。

——她现在也是文学社社长!

兰婷,你饿了吗?

要不然我请你们去下馆子,‘小林排档’怎么样?”

兰婷淡淡地道:“不了,我的同学我自己请,不用你破费。”

王震旭道:“别介,这不是让我丢面儿吗?”

兰婷没有理他,对张潮道:“要不然我们先走?”

张潮也对来了这么莫名其妙的一个人感到突兀,就点点头道:“成,地方你定。”

兰婷拿着没喝完的半杯那茶,站起身来,对王震旭道:“我请我老同学吃饭,你就别跟过来了。”

说罢,就带着张潮往外走。

王震旭被兰婷怼了几句,哑口无言,只追到奶茶店门口,到底也没有真死皮赖脸地跟上来,只能看着兰婷和张潮的身影消失在道路的拐弯处。

王震旭怅然若失地站了一会儿,孤身一人离开了。

兰婷带着张潮出了校门口,确定王震旭没有跟上来以后,才松了一口气。

张潮笑道:“他是在追你吧?

怎么,不喜欢这样的?”

兰婷拍了拍胸部,如释重负地道:“他没事就和我‘偶遇’,不是在食堂,就是在路上。

甚至还特地跑过来上我们本科的课。”

张潮道:“这都人之常情嘛。”

兰婷瞟了他一眼,没有接话茬,而是道:“你是第一次来鹭岛吧?

想吃什么,我带你去。”

张潮想了想道:“就吃沙茶面吧。

都在福海,食材、做法都差不多,沙茶面还比较有特色一点。”

兰婷道:“成。

那你跟我来,我带你去一家正宗的传统老店。”

说罢又带着张潮过了马路,钻进巷子里,七扭八拐走了五六分钟,来到一座老式的居民楼下,一楼的一间门面房上挂着块旧旧的、土土的白底红字招牌:霞姨沙茶面。

店里店外一共摆了六七张桌子,一个胖胖的中年妇人,正在门口的灶台上忙碌着。

兰婷显然是熟客了,进去就捡了一张靠里的桌子坐着,对中年夫人喊道:“亮亮嫂,一份牛肉的,一份海鲜的。”

张潮奇道:“不是霞姨么?

怎么你叫她‘亮亮嫂’?”

兰婷笑着解释道:“这里的人都叫她丈夫‘亮亮’,她不就是‘亮亮嫂’了?

‘霞姨’是‘亮亮’的亲妈,也就是她的婆婆,之前在这里开沙茶面馆几十年了,所以名字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亮亮’晚上会出来摆烧烤摊,就叫‘亮亮烧烤’,也很好吃。

白天沙茶面馆就是‘亮亮嫂’在做。”

张潮“哦”

了一声,佩服道:“做吃的都是勤行,这一家不得从早做到晚?”

兰婷道:“可不是。

霞姨年纪大了,现在就负责给做下后勤。

……”

话没说完,亮亮嫂就端着两份沙茶面上来了。

兰婷问:“你要哪种?”

都是老同学的,张潮也没有矫情,要了牛肉沙茶面,把海鲜沙茶面给了兰婷。

倒是亮亮嫂打量了一下两人,道:“小兰,这是哪位?

以前从来没看你带男生来过啊!”

兰婷一下红了脸,连忙道:“同学,高中同学。

有事来鹭岛,就拐过来了一下。”

亮亮嫂捂嘴一笑,道:“那真难得。

你们慢慢吃!”

兰婷把碗里的面条拌了又拌,过了一会儿才脸上的红才褪色。

张潮倒是似无所觉,把面里的沙茶酱拌匀了,就挑起一筷子,呼啦一下嗦进嘴里了。

入口一瞬间,沙茶酱的甜香,大骨汤底的醇香,新鲜牛肉的肉香,面条的面香…… 混合成极有冲击力的味道,在口腔中冲击、回荡,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味蕾。

这种起源于东南亚,经过下南洋的华人改造,又传回闽粤两省的酱料,对初次吃的人来说,确实有着耳目一新的味觉体验。

张潮上一世虽然来鹭岛旅游的时候吃过几次,但是早已经忘记是什么味道了。

此番再品,确实觉得滋味无穷。

尤其是汤底,一吃就知道是大骨、墨鱼骨和虾干熬的,不是用味精调出来的,吃完以后不会有口渴感。

张潮一口气吃了半碗面,才抬头问兰婷道:“那个王震旭,还挺有意思的。

他说他是饭塚教授的研究生?”

兰婷也停下筷子,脸上露出古怪的神色,似乎对王震旭的看法也十分复杂,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他也算是80后吧,不是80年,就是81年,比我们大几岁。

他父亲80年代去日本工作,后来入籍了,他也就跟着父亲去日本了。

因为在国内一直读了小学才出去的,所以中文、日文都很好。

这次的几部日本作品,国内没有译本,都是他翻译的。”

张潮“哦”

了一声,又问道:“听他那句‘中国文学注定落后日本一百年’,我还以为是个媚日的货色。

但后面他说的几句话,态度似乎又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兰婷叹道:“这就是他最奇怪、最特殊的地方,他一方面认为日本文学是全亚洲最先进的,中国文学必须向日本文学学习,另一方面,他又,他又……我形容不好,你最好能亲耳听听他怎么说的。

他说的那些话,我都,我都有些不好意思讲出来。

听起来傻乎乎了,有点像你们男生爱看的那种日本漫画。”

张潮纳闷了,男生爱看的日本漫画可多了——从《七龙珠》《猎人》到《灌篮高手》《足球小子》,都是“日本漫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