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1章 推开网文大时代的门缝(2/2)

现在他再写,可就不一样了。

而且只有他知道,网文在十年后会在改编市场上会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威力。

现在不趁机圈几块地,最迟再过两三年,什么神机、土豆、番茄可就都起来了。

而网文大时代到来,本来还要再等5年左右。

但是张潮却想用自己的影响力,先把这扇大门推开一条缝隙。

至于想要彻底打开门,那就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了,非人力可为也。

至于说版权什么的,现在的起点还不配和他谈这些。

吴文辉在起点内部开完会以后,第二天带着其他几个起点管理层,一同拜访了张潮,以示最大的诚意。

张潮这时候已经把小说写了一个开头,大概一万多字,发放给了吴文辉等人阅读。

吴文辉先是对张潮的手速表示震惊,张潮昨天下午还在公司和他们聊天,也就是这些字是一晚上就码出来的?

和初代触手怪血红有的一拼了。

等读完以后,他们又难以置信地看向张潮。

这个开头,没有一点传统的纯文学或者通俗文学的影子,完全是奔着装逼和爽点去的,毫无著名青年作家的节操——张潮,你就不怕你的老师于华拿着刀找我们起点拼命吗?

张潮问道:“怎么,写的不好?”

吴文辉叹道:“不是不好,是太好了。

很难想象,这会是你写出来的文字。”

张潮道:“卖弄词藻、故弄玄虚、滥用典故……嗯,各种毛病都凑齐了。”

另一个创始人一拍稿子道:“但就是这样,对读者的杀伤力才大啊!”

随后双方谈得很快,基本是张潮主导的。

起点是这部小说在网络的唯一合法连载网站——但也仅此而已。

小说的版权等和起点无关,全部都在张潮手里。

至于订阅收益部分,吴文辉主动提出起点和张潮一九开,起点只收1成,覆盖一下宣传和运营成本就好。

因为这个时候的起点,全站一年发给作者的稿费,也不过和张潮一个人的版税等收入相当;双方在媒体声量方面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能吸引来张潮连载就已经赚翻了,不敢奢望太多。

但是张潮却有另外一个提议,他可以拿出一部分的订阅收益,成立一个网络作家创作扶持基金……他现在没空弄网站,但先打窝总是没错的。

半个月后,张潮在处理完国内的各种事务,又陪了父母几天后,终于登上了飞往米国的客机。

第一站却并非爱荷华大学所在的爱荷华州,而是出版商Simon&ampSchuster的总部纽约,一同来的还有黄杰夫。

与此同时,张潮承诺的网络小说,也登上了起点中文网的首页,巨幅宣传图占据了整整3分之1的页面,赫然是三个大字—— 庆余年 (国内的内容不想拖了,所以今天干脆一章就写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