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中国的青春文学,快变成张潮的形状(1/2)
【昨日,燕京市的青年作家张潮,与来自宝岛的出版社签订协议,以30%的天价版税,授权其名下小说、漫画《你的名字》。
这标志着两岸青年将进一步增进了解……】
【……“青春派青年写作计划”
的启动,将谱写两岸三地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啪”
,小四按了下遥控开关,电视屏幕黑了下去。
他转身对身边的编辑道:“你们有什么感想?”
不等其他人开口,小四就自顾自地接着说道:“我计划里,《最》系列杂志完全可以等到明年,等到有合适的作品、合适的合作者以后再启动宣传和发行。
现在看,如果我们不能在今年之内把杂志弄出来,可能以后连汤都没得喝了。”
编辑阿明道:“我们的刊号申请可能来不及……”
小四道:“那就用书号代替刊号,每期一个书号。
问问春风社那边能不能给我们解决?
不能解决我们就换一家!”
随即又问道:“上次说的,《青春派》的作者,你们约到了几个?”
编辑很很道:“我们打过电话了,但是他们好像都不太愿意……”
小四问道:“稿费提高一倍也不愿意?”
很很点点头。
小四突然激动地骂道:“无能!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给我一个他们的联系方式——不,我要地址!
我亲自去谈!”
6月初的吉林,天气还算不上热,22岁的双学涛刚刚整理完答辩材料,正准备和同学去食堂吃饭。
像大部分东北工薪家庭的孩子一样,双学涛认认真真地读书,一路考上了吉大的法学院,今年就要毕业。
之前他已经通过了老家沈阳一家银行的面试,只要顺利拿到毕业证书,就能进入银行的法务部工作。
这份体制内的安稳工作,就是对父母培养自己20多年最好的回报。
虽然今年一时冲动,参加了第7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并且拿到了成年组的一等奖,但这只是他人生中一个小小的插曲。
写作,对他来说只是兴趣,和他喜欢的足球没什么两样。
离不开,但不指望靠它吃饭,虽然《青春派》的稿费不低——但毕竟,“不稳定”
!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接起来听了一会儿,他露出诧异的神色,对电话那头的人道:“好。
我现在过去。”
双学涛整理了一下仪容,来到吉大校门口,只见这里已经停着一辆锃光瓦亮的大奔。
站在车边等候的司机,看到双学涛走了过来,立马打开了车门。
双学涛只见一个全身闪亮、一头黄毛的身影从大奔里直挺挺地走了出来,差点以为出现幻觉了。
只见那人走到他面前,热情地向他伸出手来,招呼道:“学涛你好,我是小四,初次见面……”
双学涛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对自己指指点点,匆匆和小四握了下手,就说道:“有什么事情说吧,在校门口,影响不好。”
小四道:“上车说吧,请你吃个饭。”
双学涛道:“这无功不受禄的……”
不过还是耐不住小四的热情邀请,上了大奔。
20分钟后,两人就坐在了JL市最豪华的大酒店的西餐厅里,面前是亮闪闪的银质餐具,耳边是优雅的钢琴曲。
小四道:“没想到,我们两个竟然是同龄人。”
双学涛摸摸自己因为忙着准备答辩好几天没刮的胡子,再看看面前的小四那比女生还要精致的妆容,顿时觉得自己配不上这句话。
小四继续道:“毕业后准备去哪里,做什么?”
双学涛老实答道:“回老家,去银行。”
小四露出惋惜的神色道:“我看过你的文章,写的非常棒,可以从字里行间,闻到铁西的煤炭燃烧时的焦味,和工厂机器巨大的轰鸣声……”
双学涛意外道:“你竟然会喜欢我的小说?”
小四傲然一笑,道:“你觉得我只会写那种‘疼痛青春’的文字吗?”
双学涛没有说话。
小四继续道:“那只是针对读者口味的一种选择而已。
实际上我可以写出各种风格的小说。
我在大榕树论坛里模仿王小波,谁都没有看出来……”
双学涛道:“厉害……”
小四道:“有没有考虑过当全职作家?”
双学涛道:“呃……全职的话,不稳定吧?
我爸妈和我还是希望稳定一点。
写作业余爱好就好了。”
小四道:“所有对‘不稳定’的恐惧,都来源于物质匮乏。
如果你愿意给我的小说杂志供稿,我可以给你千字500元的稿酬标准——只要你答应和我签约,稿件全部交给我来发表和运作就行。”
双学涛摇摇头道:“你的同事上次已经在电话里和我说过了,我还是有点担心。
而且,而且……”
小四道:“而且什么?
而且你答应了把稿件给《青春派》那边是吗?
他们的稿酬标准我打听过,千字200元,虽然已经是行业中等标准了,但我们比他们高1倍多。
而且,《青春派》不接受超过22岁的作者投稿,明年你就不能给他们写稿了。
但是给我写稿没问题啊!
我还会针对性地包装你,由外到内,让你焕然一新,成为真正的文学明星、文学偶像,而不是现在这样就一个漫画贴纸,过家家一样。”
双学涛听到后面,浑身一颤,连忙道:“我习惯幕后工作,还是算了……”
小四恨铁不成钢地道:“你有没有想到,千字500的稿酬意味着什么?
你每个月只要发1万个字,就有至少5000块的收入,比沪上很多白领收入还高。
你回沈阳,哪怕是在银行,能赚多少?
2000?
3000?
那是死工资。
你只要坚持给我供稿1年,我就给你策划出书,到时候你一下就能拿到几十万的版税。
够你买房、买车,还能买那些奢侈品,迪奥、阿玛尼……”
双学涛静静听着,既没有打断,但也没有附和。
忽然,他的手机发出清脆的“嘀嘀”
声,是一条短信。
双学涛拿起手机一看,露出惊喜又难以置信的神色。
很快,一个电话打了进来,双学涛告了饶,去外面接电话了。
这个电话双学涛打了快20分钟,再回到桌上的时候,牛排都已经凉了。
他一坐下来,就对小四道:“实在对不住,您说的很美好,但是我干不了。”
虽然粉底很厚,但小四的脸色还是肉眼可见地苍白了一分,他勉强开口问道:“是不是刚刚那个电话?
我瞥见好像是个燕京的座机。”
双学涛犹豫了一下,还是老实地道:“是张潮那边给我打的电话,他让我去燕京。”
小四紧张地道:“你答应了?”
双学涛道:“还没有,还在考虑。”
小四有些愤怒了,他亲自、当面来邀请的分量还不如张潮一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