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2章 《你的答案》引爆三中(2/2)

您采访张潮就好,我就不喧宾夺主了。”

叶卓颖暗叫可惜,“学生的成绩就是老师最有力的言语”

,多出彩的一句话,这么说怎么不多说点呢?

新闻不仅要有真实性、时效性,也要有传播性——有这么一位美女上镜,无疑会增加一些曝光度。

只是不知道她为什么不肯在镜头前露脸。

到这时候,采访也正式结束了,恰好放学铃声也响起来了。

叶卓颖和摄影师在收拾设备,在场陪同的一位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则邀请他们到学校食堂的小包间吃个便饭。

这时学校广播的声音也传了进来,清脆明快的女声,一听就是兰婷: “各位同学,中午好。

今天我们广播站要为大家带来一个特别节目,就是由我校高三(2)的张潮同学原创、高三(9)班的宋诗语同学演唱的歌曲《你的答案》,送给每个正在备战高考的我们,也送给每个处于人生低谷又不甘平庸的我们。

请听……”

一阵低沉、似断似连的吉他琴音从遍布学校操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的广播喇叭里传来,一下就抓住了所有听众的心。

张婷、叶卓颖和在场的老师、领导,不禁诧异地回头看了一眼张潮。

短暂的前奏过后,宋诗语富有磁性的女中音开始演唱了: 也许世界就这样 我也还在路上 没有人能诉说 也许我只能沉默 眼泪湿润眼眶 低着头期待白昼 听到这里,许多人都开始动容。

尤其是一模成绩不是很好,心情正压抑的学生,更有共鸣。

但是很快,歌声就从低沉中爬升,开始从谷底向上冲刺: 接受所有的嘲讽 向着风拥抱彩虹 勇敢的向前走 黎明的那道光 会越过黑暗 打破一切恐惧我能 找到答案 哪怕要逆着光 就驱散黑暗 丢弃所欲的负担 不再孤单 不再孤单 …… 宋诗语忘情地唱着,整个三中的校园都沉默地听着,时间仿佛凝固了。

直到她弹出最后一个音符,师生们才从深深的沉浸和巨大的震惊中缓过神来。

这真的是我们三中学生自己创作的?

密密匝匝的讨论声让整个学校像一锅冒着细密的气泡,将开未开的水,处处都在躁动,人人都想诉说着什么,但是似乎又说不出什么。

但很快,这种声音就变成一阵又一阵年轻的欢呼声。

学生们终于沸腾起来了,他们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激动—— 拿着勺子,敲打手中的铝制饭盒!

空空如也的铝饭盒就像一面面小鼓,敲打声汇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波浪,席卷了整个校园。

这时不知道谁带的头,学生们互相对身边的同学喊起了“加油”

,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就连平时最矜持、最害羞的女生,也鼓足勇气,对身边陌生的男同学喊出了“加油”



一声声敲击,一声声“加油”

,在三中上空回荡,仿佛是一个宣言,又仿佛为了即将到来的分别。

叶卓颖震撼于这个场景,等声音渐渐低下去了,才回过神来,连忙望向旁边的摄影师,发现他早不见了。

正寻找间,就看到摄影师气喘吁吁地扛着摄影机一路小跑回来,一看到叶卓颖就说:“拍到了,2分多钟,可能不够用。”

叶卓颖道:“没事,我们现在就补。”

马上把采访话筒转向张潮:“张潮同学,这首歌是你创作的?

能谈一谈你为什么写这样一首歌吗?”

张潮只好又嘚吧嘚地又说了几分钟,叶卓颖才满意地放下话筒。

又对身边的副校长问道:“刚刚唱歌的那位女同学,介意‘借’给我们半天吗?

她唱得很好,可惜广播喇叭的效果太差了。

我想让她到台里的录音室再录一遍,作为这个专题片的背景歌曲。”

副校长自然求之不得,爽快地答应了。

叶卓颖随后在校园里又采访了十几位同学,问了他们听歌的感受;接着又去了广播站,见到了宋诗语,亲自向她发出邀请。

吃过午饭以后,直接带着宋诗语回了台里。

临走前,叶卓颖特地又找到张潮,对他说道:“我想起你是谁了,三年前青云山的宣传片文案,就是你写的作文吧?

那次比赛赛后,我还采访了你。”

张潮听了一阵头疼,望着眼前充满知性美的记者,实在想不起来“二十三年前”

的那次交集什么情况了。

不过人家释放了善意,他当然不会拒绝,礼貌地回应了。

叶卓颖笑了笑,道:“你很不错。

希望后面还有机会采访你。”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