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1章 心浪博客来画大饼(1/2)

2005年3月初,第一期《青春派》杂志的稿件终于基本敲定了。

借助张潮给“新理念作文大赛”

带来的热度,《青春派》的投稿邮箱收到了近2000篇文稿。

对于一个新创刊、有严格的投稿年龄限制,并且调性相对严肃的文学杂志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

如果没有及时入职的马伯慵帮忙,他也不知道这些稿件要审到猴年马月去。

《新芽》杂志那边虽然派了2个年轻的编辑协助,但是对文字的敏锐度方面,显然与亲王有一定差距。

但是张潮不准备把创刊号放在3月份,因为要做的准备工作实在太多。

首先是给稿件被采用的作者一一联系,让他们尽快寄来玉照一张,方便杂志为他们设计卡通形象。

另外还要对部分稿件提出修改意见,年轻人的文章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些作者还是高中的在校生,一时半会都联系不上。

此外还要给杂志设计一张征订海报和一张创刊海报,征订海报已经让黄杰夫联系呗塔司曼谈合作,最好能夹在每个月寄给会员的书单里。

创刊海报当然是夹在创刊号里,务必让读者感到仪式感十足。

为此张潮特意又招了2个美术设计,统一交给夏答管理了。

夏答现在也不住办公室了,收入已经让她有充分的安全感,在小区里另外租了一个一居室的小房子。

加上黄杰夫刚刚招到的财务,小小的两居室现在已经塞得满满当当。

《青春派》创刊号打头阵的肯定是张潮的《大医》。

他一口气拿出了近3万字的稿子,足足占据了20页的篇幅。

双学涛、龚婉莹等第七届新理念获奖者也有相当一部分寄来了自己的稿件。

当然不是全部,有些作者还在观望,有些则是没有时间。

让张潮感到很可惜的是马伯慵“超龄”

了,如果他能给《青春派》供稿,那么估计会吸引不少他的网络粉丝。

其中引起比较大争议的是年纪最小的获奖者李睿超,他寄来的是一个叫做《庙语》的作品,通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一座寺庙里一对法号是澈丹和空舟的师徒妙趣横生的对话,比如: 【“师父,我每次午觉醒来都觉得头沉。”

“你执念太重。”

“那怎么办啊?”

“……以后就别午睡了吧。”



这样的对话李睿超写了十几则。

《新芽》的两个编辑坚持认为这不算文学作品,顶天了算是QQ空间里的心情日记。

马伯慵则认为这些作品读来非常有趣,可以平衡《青春派》杂志偏严肃的风格,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张潮看完以后,亲自给李睿超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如果每个月都能寄来这么多则的《庙语》的话,自己就给他开连载。

年轻的李睿超连声答应。

于是张潮问他道:“你这个作品最好搭配一个有意思点的笔名……你有笔名吗?”

李睿超想了半天,道:“这是第一次发表作品,还真没有想过。”

张潮沉吟片刻道:“你写的师徒对话,颇有一些荒诞不经的味道,所以你的笔名就叫做,就叫做……”

李睿超在电话那头伸长了脖子。

“就叫做李荒诞吧!”

李睿超无奈地道:“……好……好吧……”

张潮乐道:“好了,不开玩笑了。

那把荒诞里的荒字去掉吧。”

李睿超这才高兴地道:“好!”

敲定了《青春派》创刊号的一些大事以后,张潮又把注意力转向了马伯慵的小说《风起陇西》。

最近他已经把整部小说写完了,总共近30万字,张潮零零碎碎地看了三天才看完。

马伯慵有些紧张地问张潮道:“写得怎么样?”

张潮道:“整体而言很不错……但是有硬伤。”

马伯慵神色一变。

张潮道:“放松,不是什么大问题。

你的小说里把汉中的地理环境写成了黄土高原,实际上汉中植被丰茂、水土肥沃,号称‘小江南’。

你可以在网上搜搜图片。”

马伯慵的脸顿时红了起来,忙道:“好,我找找资料就改一改。”

张潮继续说道:“你抓紧改好,我这两天就把小说发给出版社的编辑。

由于你是第一次出长篇,所以销量很难预测,你想好是拿版税,还是稿费了吗?”

张潮这倒真不是坑亲王。

网络上的追捧能不能化为实体书的销量,这谁也没底。

亲王真正算“火”

,至少要到十年后了。

鬼知道他当年出的第一本书卖了多少。

不过马伯慵倒是非常坚决地道:“要版税!”

张潮点点头,道:“好。

另外还有一件事,你最近不是在网络上连载了一部作品,叫《她死在QQ上》?

还有几部同类型的灵异短篇和中篇?”

马伯慵惊奇地道:“那也能出版?”

搞定亲王的两本书后,张潮心情相当不错。

马伯慵的小说几乎每一本,都有极高的改编价值,他在最巅峰的时候,两年时间里有十部改编的影视剧正在播出或者待播。

张潮认为这个时代有可能更早到来。

回到学校,张潮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接起来对方就很客气地自我介绍起来:“我是心浪网的总编辑陈童,你最近方不方便……”

张潮有点奇怪心浪为啥会找自己,不过还是答应了去心浪的总部见一面,毕竟就在中关村软件园,倒也不远。

陈彤30多岁,其貌不扬,戴着一副眼镜,倒是颇为斯文,一见到张潮就站起来和他热情地握手,并且带领张潮参观了一下心浪公司。

作为现在的门户四巨头,心浪自然是一派欣欣向荣,办公区里密密麻麻布满了格子间工位,到哪里都是人声、键盘声嘈杂交错,人人步履匆匆,甚至显得有些乱。

与张潮去过的“博客中华”

办公区比起来,用肉眼就能看出心浪员工的业务更加充实也更加繁忙。

走完一圈,陈彤带着张潮到了公司专用的会客厅,给张潮泡了一杯茶后,才郑重其事地说道:“我们心浪,即将在下个月上线自己的博客1.

0系统,现在想邀请您入驻我们心浪博客,将‘午夜潮汐’搬迁过来。”

张潮知道,东方兴和他的“博客中华”

,要完了。

虽然他不知道历史上心浪博客具体什么时候上线的,但是对于心浪博客上线以后横扫千军的气势,还是记忆犹新。

当时在心浪博客掀起流量浪潮的不是别人,正是和张潮有一面之缘、又不欢而散的韩涵。

从上一世他们找韩涵,这一世找张潮来看,在心浪背后操盘的陈童,眼光是极其毒辣的。

张潮并没有马上答应陈童,而是问道:“为什么是现在?

为什么是我?”

陈童笑道:“这不是你的老朋友东方兴喊出口号了吗?

‘打倒心浪’。

人家都打上门了,我们当然要挡一挡。”

(历史的口号其实是“挑战”

而不是“打倒”



) 张潮顿时无语了。

陈童接着道:“我看你已经很久没在‘博客中华’上发文章了?

我觉得‘博客中华’折腾了一年多,也没有多大的水花,完全浪费了你的流量。”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