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立夏(1/3)
随着广播响起,各班开始在操场上集结队伍。
队伍列齐后,运动会闭幕式正式开始。
第二个节目就是岁暖的。
唱的是Rod Stewart的《Sailing(航行)》。
岁暖穿着一条和昨天同系列的蓝白长款连衣裙,缀纱的裙摆层层叠叠,如浪花在风中轻滚。
长睫刷着带闪粉的睫毛膏,又卷又翘,抬起时露出一双猫眼石般的眼睛。
她站在那里,仿若能把所有人视线都吸引过来的发光体。
前奏响起。
岁暖拿着话筒,歪着头朝台下笑了一下。
尖叫和掌声像水泛起涟漪一般扩散。
荀子浩站在班级的最后一排,捂了捂耳朵:“我的妈,这也太热情了吧。”
江?
年看着台上,不置可否。
“岁大小姐化完妆后真是降维式打击。”
尽管好哥们和她是死对头,荀子浩还是忍不住感叹,“确实这张脸不进娱乐圈都可惜了。
对了?
哥,其实我觉得你这长相气质进娱乐圈也是绝杀。”
江?
年漫不经心地应道:“行,我进圈,你退圈。”
荀子浩一脸蒙圈:“我退什么圈?”
江?
年凉凉一笑:“生物圈。”
“……”
江?
年的视线转回台上,却想起不久前在播音室里,和岁暖在校服下面对面,呼吸咫尺的距离。
她蓝色眼线的尾端像一把小钩子,长睫扇动如闪蝶的羽翼。
小时候岁暖说,她要出名,大家一开始都当她是童言无忌。
然后她真的开始日复一日地练琴,练嗓,很娇气的人,却能在琴凳上坐一下午,在温室里反复枯燥地开嗓。
后来有岁家和江家为她保驾护航,她的出道-成名之路顺风顺水。
从小到大,岁暖几乎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
可她现在选择的,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初三那年暑假的场景再次在江?
年脑海里重现。
岁暖站在他的房间里,漂亮的小脸上第一次露出有些无措的神情。
是他说错了话,也是他任由自己被突如其来的情绪控制。
与岁暖的关系急转直下,对现在的岁暖知之甚少,全是自己种的因结的果。
岁暖虽然骄纵到经常让他有种乌云压顶的窒息感,唯独这件事??
是他犯了错。
“I am sailing, I am sailing, Home again 'cross the sea, I am sailing stormy waters.”
空灵而干净的歌声,饱含情感而具有穿透力,盘旋在嘉中的操场上空。
和昨晚隐约在隔壁响起的钢琴伴奏,跨越时空般重叠。
“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 Through the dark night far away.
I am dying, Forever crying, To be with you.
Who can say?
”
江?
年看向台上。
仿佛透过十年的时光,在岁暖身上看到了其他在台下为她喝彩的人都无法察觉的??
与蝴蝶振翅引发的海啸相似的,具有毁灭性的能量。
…… 所有颁奖结束后,是运动会的最后一项,年级表演赛。
每个年级选出四个在径赛上表现最好的男女学生参加4×100米接力,顺序自由安排。
是全校师生目光下,最万众瞩目的比赛。
也是每个年级最为团结的时刻。
虽然表演赛没有任何奖励,但是毕竟是代表整个年级出战。
只不过表演赛每年的结果几乎都如出一辙,高三第一,高二第二,高一第三。
他们寅班出了两个人,江?
年和陈嘉榕。
陈嘉榕是高二女子100米的冠军,也是校女篮队的一员,爆发力很强,被安排在了最后一棒。
江?
年则是第三棒。
选手们陆续各就各位,岁暖不好穿过跑道回班,便站在主席台侧面的台阶上,幸运地拥有了可以俯瞰全场的视野。
发令枪划破青空,第一棒的选手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起跑线。
每个都是这赛场上的佼佼者,高三第一棒是一个一米八的体育生女选手,甚至领先场上其他的两个男选手半个身位。
转瞬之间,第一棒和第二棒交替。
因为是表演赛,所以选手们事先都没有一起训练过,而交接棒是接力赛的难点之一,也尤其考验默契。
高一的男女选手交接时出现失误,接力棒摔到了地上,再捡起来的时候,高二和高三的选手已经跑出很远。
另一边观赛的高一学生们脸上忍不住浮现失落之色,但同台竞技已经是勇者,很快那头便响起一道道鼓励的加油声。
高三第二棒的男选手发力,几乎甩开第二棒的高二女生五米左右的距离。
岁暖看向跑道远处的江?
年。
他已经做好了起跑姿势,半转着身子向后看,等第二棒接近接力区时,启动助跑。
第二棒女选手在最后一段咬紧牙冲刺加速。
高三的二三棒已经在他们前面完成交接,第三棒已经冲了出去。
女生将接力棒向江?
年递出,却因为手上渗出的汗水打滑,眼看接力棒要从两人的手之间滑落,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江?
年迅速伸出长臂向下一捞,将接力棒稳稳攥在了手里。
高二的学生方阵发出一阵激烈的欢呼。
赛程过半,场上的气氛更加紧张,两个年级的学生几乎开始比拼音量,声嘶力竭的加油声此起彼伏。
岁暖抱着手臂倚在栏杆上,视线落在那道正飞速移动的人影上。
迎面的疾风将他的短袖校服向后扯,勾勒出腰身略显削薄的曲线,但以前天晚上的掠影浮光来看,校服确实能掩盖不少真材实料。
他离前面的高三选手越来越近,欢呼声也愈来愈沸腾。
“反超!
反超她,?
哥??”
“冲啊!
就差一点了!”
班级方阵里,有同学双手比作喇叭,大声地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