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作出决定!非常赞同!
“那就这样,等小六回来就和娘她们说!”
见自己男人同意,陈翠翠顿时松了一口气,无论如何她都得考虑自家男人的感受。
要丈夫不同意分家回这边来,反倒是容易争执。
好在同意了,尽管这样有些不合适,为了孩子也顾不了那么多,往后在好好补偿他。
“这事没爹娘开口,想都不要想!”
眼看大哥、大嫂、都同意分家来这边生活,谢家老二脸上闪过一丝急切,很快被不满和愤怒代替。
想到爹娘那关还没过,当即冷声地说道。
“什么想都不要想?”
听到老二的话,陈翠翠和谢来福正准备回应,一道疑惑的声音从院子门口传来。
陈景、陈秀珍、陈小玲、从外面走进来,正好听到刚才谢家老二说的话。
陈景一脸不解的看向几人,发现院子里没有母亲和姐姐、妹妹的身影,目光扫向自己房间和厨房。
通过超乎常人的听力,已经发现自己房间和厨房里有动静。
因为陈小玲还没有和陈景说母亲提议三姐分家的事情,所以他不知道,自然不明白几人商讨的是什么。
“大姐、小六,你回来啦!
来,这边坐!”
陈翠翠看见弟弟回来,脸上闪过一道喜色,轻声开口。
伸手拍了拍旁边的凳子,示意两人过去坐,准备把刚才的事情告诉他。
同时,陈景的突然回归,让谢家老二心中一惊,眼神飘忽的不敢和他对视。
倒是陈小玲知道些什么,恍然的看向几人,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三姐,想知道她的决定。
“嗯,三姐、三姐夫!
咋回事?
什么想都不要想?”
见三姐招呼自己,陈景眼中带着疑惑和好奇走向三姐旁边凳子坐下,问候两人一声,惊奇地询问。
“对啊,有啥事咱一起商量,娘和梅子她们在厨房做饭吗?”
陈秀珍一起走到旁边坐下,温和的开口。
在她看来,三妹一家解决不了的事情,不代表家里和弟弟解决不了。
下意识没太过重视,转头看向厨房,对着三妹问道。
心里想着母亲和妹妹在做饭的话,那自己得去帮忙,先看看三妹一家是啥事。
“大姐、小六、俺刚才忘记和你们说了,娘提议让三姐一家回来回咱们村生活!
你们看看三姐和三姐夫的脸色,泛黄泛白的!”
“就像之前小六说的那什么,什么营养不良,还不如回家这边来过日子。
有咱们在,肯定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对了,娘还想让三姐一家进咱陈家村的户口,能参与秋收上工的那种,再给三姐弄蘑菇培育基地的上工名额!
俺去喊你们回来的时候,娘和三姐还在说。”
“现在不知道三姐和三姐夫商量的咋样,想好没有?”
看大姐和弟弟疑惑的样子,陈小玲轻轻拍了拍脑袋,懊恼着开口。
把两人不在家时发生的事情说出来,最后更是询问她们的决定。
谢家老二、谢家老三、在一旁默默听着陈小玲给陈景和陈秀珍解释,没有出声。
换做是大哥、大嫂、他们还能说上两句,现在陈景回来,面对他那股特殊气场,两人只能保持沉默。
这里本来就不是他们的主场,加上陈景不是普通人,无形中威慑住两人,先天处于劣势。
“这样啊,那就回来呗,进陈家村户口,上工名额都是小事,我能解决。
三姐、三姐夫、你俩商量的咋样?”
得知母亲劝解三姐一家分家回来,陈景心里还是很意外的,有点不符合他心目中母亲的形象。
当然,对于这件事情他双手双脚赞同,三姐一家能回来,他心里也能少点挂念。
有时候还要担心三姐一家过的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冬天的衣服有没有....
重回村里且拥有秋收上工资格,蘑菇培育基地上工名额的事情,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以他在村里的威望,那不是一句话的事?
之前威望不够给自家大姐安排,加上现在也不需要,他就没提。
但三姐一家不一样,得让她们有立足根本,不至于一直依靠这边帮助。
毕竟,大姐她们是被抛弃,已经不算做一个家,三姐她们还是一个小家,两者概念不一样。
“对呀!
回来更好!
刚才还听小玲在路上跟俺们说读书识字的事情,要是你们回来,几个孩子还能和意秋、念雪一起读书识字嘞,多好的事啊!”
听到这里,陈秀珍眼前一亮,对三妹一家回来非常赞同,还提醒孩子读书识字的事情。
“唉,也就是你们好,俺和来福商量了,决定分家回咱家这边来。
以后三姐得麻烦小六了,其他的什么不用那个,就是三个孩子读书的事情....”
面对大姐、五妹、六弟期待和询问的眼神,陈翠翠叹息一声,转露出一道微笑,缓缓开口。
目光落在弟弟身上,脸上浮现出几分不好意思,最后一句话中更是带着请求的意味。
让她决定分家回来这边生活的主要原因,就是三个孩子的未来。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三姐你别和我客气,你和我客气就是不拿我当一家人,小心我跟你急!”
“读书的事情好解决,今天意秋、念雪她们正好开始读书识字,再加上志宏、春梅、春霞、也没关系,大不了让四个女知青都一起教她们。”
听着三姐的话,反倒是让陈景变得不乐意起来,他最不喜欢家里人生分客气,一脸不忿的回应。
至于外甥、外甥女读书的事情,三姐显然也想到刚才大姐的提醒,拍着胸膛给她保证。
一个大学学历知青、三个高中学历知青不用白不用,仅仅只需要付出物资,他一点不在乎。
“呼————!
好好好,不和你客气!
小六也是长大了,不是小时候的鼻涕虫了。”
“实话说吧,俺不想志宏、春梅、春霞、以后跟俺们一样只能在农村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