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87章 讨论九室的定规(1/2)

永徽三年六月,长安的天空犹如被烈火炙烤一般,酷热难耐,就连那白日里的太阳也显得格外毒辣。

太极宫内,唐高宗李治端坐在书桌前,案头上堆积如山的书卷早已被尘埃覆盖。

他随意地翻阅着其中一本,那是一本尘封已久的《隋书》。

李治的手指缓缓翻动着书页,然而他的心思却并未完全集中在这古老的史书中。

突然间,他像是被书中的某段文字触动了一般,猛地合上了册子,发出“啪”

的一声脆响。

“去把阎尚书叫来。”

李治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带着一丝急切与果断。

半个时辰后,工部尚书阎立德跨进甘露殿,官服后背洇着汗渍。

六十多岁的人了,手里还攥着把算筹。

\"

圣人\"

他抹了把额头的汗: \"

听说要议明堂的事?

老臣把这些年攒的图纸都翻出来了。

\"

李治指了指角落的檀木匣:\"

里头是隋文帝留下的九室明堂图。

当年他们议了十几年没结果,朕不想再拖。

\"

阎立德打开匣子,泛黄的图纸展开,上头画着九宫格似的屋子,中央大室标着 \"

太室\"

二字。

\"

圣人,这图尺寸不对。

\"

阎立德用算筹敲着图纸: \"

按《周礼》,太室该是十二丈见方,对应十二个月。

现在这图才十丈,四旁的屋子也窄,办大典转不开身。

\"

他从袖袋里掏出张新画的图: \"

老臣算了三宿,改成太室十二丈,四室各九丈,重廊再拓宽三尺,保证敞亮。

\"

\"

基高呢?

\"

李治盯着图纸问。

\"

三层,每层八尺一寸。

\"

阎立德比划着,\"

取《周易》里 '

'

九'

'

这个阳数。

阶数三十六,工匠好算也好造,每阶宽一尺二寸,走起来稳当。

\"

事情没这么容易定下来。

这一日清晨,阳光透过尚书省西厢房的窗户,洒在屋内的书桌上,形成一片斑驳的光影。

礼部侍郎李义府一脸阴沉地坐在桌前,他的手中紧握着一本名为《月令》的书籍。

突然,李义府像是被激怒了一般,猛地将手中的《月令》狠狠地摔在了桌上。

只听“砰”

的一声,书本与桌面撞击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着。

\"

阎大人,《月令》写得明白,天子春天住青阳左个,夏天住明堂太庙,这分明是五室!

你非要说九室,是不是读错了书?

\"

阎立德正往嘴里塞着润喉的酸梅 这些天说得太多,嗓子直冒火。

工部郎中王孝通看不下去,把算盘一推: \"

李侍郎,《大戴礼记》《考工记》都写着九室,汉长安城的明堂遗址也是九个屋子。

再说了,咱们争这个有啥用?

陛下要的是能开工的图纸!

\"

太常寺丞苏敬怯生生开口: \"

五帝祭祀的屋子...

是不是也该定个位?

\"

李义府挥手打断: \"

先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定下来!

基阶、斗拱、瓦当,这些工匠等着用呢!

\"

说到斗拱,又吵起来了。

将作大匠窦诞拍着桌子: \"

必须用计心造!

出跳深远,雕上龙凤,多气派!

\"

阎立德从怀里掏出个木头模型: \"

窦大人,偷心造省料三成,工期能缩俩月。

您摸摸这榫卯,照样结实。

\"

王孝通把算珠拨得飞快: \"

计心造要三千方木料,偷心造两千五就够。

《唐六典》写着 '

'

营造务从俭约 '

'

,咱们得按规矩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