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李世民幸灵口(1/2)
贞观十八年四月初二,暮色裹挟着渭水的湿气漫过灵口村落。
李世民勒住青骢马,玄色龙袍下摆扫过鞍前悬挂的鎏金箭囊。
身后仪仗的铜钲声戛然而止,唯有马蹄踏碎泥泞的声响,惊起芦苇荡里的白鹭。
\"
禀陛下,丁男受田不过三十亩。
\"
户部侍郎的声音在寒风中发颤。
暮色里,土坯房的破窗漏出几点昏黄,几缕炊烟裹着野菜的苦涩味飘过御辇。
李治攥着《均田令》的手指发白,素色锦袍肩头已被细雨洇出深色水痕。
皇帝翻身下马,皂靴踩进半尺深的泥坑。
泥腥味混着牲畜粪便的腐臭扑面而来,他望见路边老妪佝偻着背挖野菜,枯黄的发丝粘在皴裂的脸颊上。
\"
老妪,可曾分得田亩?
\"
话音未落,老妪浑浊的眼珠突然睁大,扑通跪在泥浆里: \"
圣人?
圣人来了!
\"
李治抢步上前搀扶,袖角扫落老妪手中的榆树皮。
李世民弯腰拾起那团发黑的树皮,指腹触到树皮上细密的齿痕 ,分明是被啃噬过的痕迹。
\"
贞观之治...
\"
他喉间发紧,将树皮攥进掌心, \"
竟让百姓嚼这个?
\"
暮色渐浓,灵口的街巷在细雨中化作墨色的漩涡。
李世民掀帘踏入一处草棚,梁上垂落的蛛网扫过他的冕旒。
昏暗的油灯下,三个孩童挤在破棉被里,最小的孩子怀中抱着块硬如石块的麸饼。
\"
陛下恕罪!
\"
闻讯赶来的里正扑通跪地,补丁摞补丁的粗麻衣滴着水, \"
今春霜灾,县丞说...
说朝廷赈济要等...
\"
他话音未落,草棚突然剧烈摇晃,漏雨的茅草簌簌掉落。
李治急忙护住父亲,玄色披风却被木梁勾破。
李世民扯开袍角裹住啼哭的幼童,绣着金线的龙纹在泥水中拖出斑驳痕迹。
他望见墙角堆着的农具 —— 犁铧锈迹斑斑,锄头柄缠着磨破的布条。
\"
去取朕的《贞观氏族志》。
\"
他突然转身,冕旒扫过李治苍白的脸,\"
不,取《均田令》。
\"
雨势渐急,御书房的灯火在雨幕中晕成昏黄的团。
李世民摊开《均田令》,狼毫笔尖悬在 \"
丁男受田八十亩\"
的字迹上颤抖。
李治捧着灵口带回的榆树皮站在案侧,见父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在烛火下泛着银光。
\"
稚奴\"
皇帝的声音混着窗外雨声: \"
朕总说'
'
民为邦本 '
'...
\"
墨滴坠在宣纸上,洇开如泪,\"
灵口百姓啃树皮时,朕却在玄武门设宴赏飞白书!
\"
他猛地掷笔,笔杆撞在蟠龙纹镇纸上发出闷响。
更漏声里,李治展开灵口户籍册。
泛黄的纸页上,\"
受田三十亩\"
的批注密密麻麻。
他想起白天那个攥着麸饼的孩童,指甲缝里嵌着的泥垢怎么也洗不干净。
\"
阿耶,可否暂停辽东战事?
\"
话出口时,自己先惊出一身冷汗。
李世民霍然起身,龙袍扫翻案头茶盏。
滚烫的茶水漫过《均田令》,将 \"
民\"
字泡得模糊。
兵符在李世民掌心硌出深痕,青铜铸的螭纹咬进皮肉,渗出的血珠晕染了 \"
天策上将\"
的刻字。
他抓起虎符的瞬间,龙袍下摆扫翻了案头的《征辽方略》,羊皮卷哗啦啦摊开,上面标注的十万石粮草调配图,此刻在烛火下泛着刺目的黄。
\"
高句丽要伐,灵口更要救!
\"
他的吼声震得梁间燕巢簌簌落土, \"
传令长孙无忌,征辽粮草拨三成赈济关中!
\"
话音未落,身形却因剧烈咳嗽而踉跄,枯瘦的手指死死抠住桌案边缘,鎏金龙纹桌角被攥得吱呀作响。
李治抢步上前搀扶,触到父亲掌心的冷汗,竟比灵口的泥浆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