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不妥协(1/2)
王野像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不,是一艘坚固的航母!
他跌跌撞撞地冲进董事长办公室,语无伦次地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向刘好进行了汇报。
刘好在听完后,那张始终紧绷着的脸,终于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站起身,重重地拍了拍王野的肩膀。
“好!
国家终于出手了!”
他沉声说道,“立刻去!
带上我们所有能动用的人和车!
能买多少,就给我买多少!
把仓库给我填满了!”
当王野带着庞大的采购车队,火急火燎地赶到位于郊区的3号中央储备粮库时,他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只见粮库外,已经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印着各大粮油饲料企业logo的大卡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汇福、中粮、益海……几乎所有业内叫得上名字的巨头,都来了。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混杂着激动与庆幸的复杂表情。
巨大的粮库闸门缓缓打开,露出了里面那如同山脉一般,堆积如山的金黄色大豆。
那磅礴的、充满了安全感的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企业家和采购经理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有救了……我们的厂子,有救了……”
一个中年人喃喃自语,声音哽咽。
国家储备粮的定向投放,如同一场及时雨,瞬间缓解了整个行业的“大豆渴”
。
所有面临断供危机的企业,都获得了足以支撑两个月的宝贵原料。
恐慌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遏制。
随着企业纷纷恢复并扩大生产规模,豆油、豆粕、饲料的供应,迅速恢复了正常。
这股稳定的力量,很快就传导到了消费市场。
菜市场。
退休工人吴老汉,今天又揣着篮子,一脸忐忑地来到了卖鸡蛋的摊位前。
经过了前几天的疯狂抢购和价格飙升,他对每天的蛋价,都充满了恐惧。
他甚至做好了今天鸡蛋要卖到五块钱一斤的心理准备。
然而,当他走到摊位前,看到的价签,却让他愣住了。
【新鲜鸡蛋:4.
5元\/斤】
“咦?
没涨?”
吴老汉有些意外。
摊主是个爽朗的大姐,她一边忙着给顾客称重,一边笑着说:“大爷,今儿个不涨啦!
听说国家粮库放粮了,饲料厂那边不缺料了,我们这进价也稳住了。”
吴老汉闻言,松了口气。
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劲。
“那……也没掉价啊?”
他小声嘀咕道。
大姐听见了,叹了口气说:“掉?
哪有那么容易哦。
现在谁都知道,国家放的粮,也就够用两个月。
两个月以后怎么样,谁也说不准呢!
大家心里都还慌着呢,这价格啊,下不来!”
吴老汉提着鸡蛋,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虽然价格没再涨,但那高悬的“4.
5元”
,就像一根刺,扎在每个消费者的心里。
这种复杂的情绪,也同样弥漫在网络上。
随着国家动用储备粮的消息传开,网络上的议论,变得更加激烈和分化。
一部分人感到振奋和安心: “国家队还是牛逼啊!
一出手,就稳住了局面!”
“看到那堆成山的大豆,瞬间就有了安全感!
为祖国点赞!”
“让那些想卡我们脖子的人看看,我们不是好欺负的!”
但另一部分人,则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担忧,甚至出现了悲观和妥协的声音: “大家别高兴得太早了!
这可是国家储备粮啊!
是我们的战略家底!
现在连家底都动用了,说明情况已经到了何等危险的地步?”
“是啊,报告里说,投放量只够用两个月。
那两个月以后呢?
我们总不能把粮库吃空吧?
到时候怎么办?”
“唉,说句不好听的,胳膊拧不过大腿。
现在这样硬撑着,苦的还是我们老百姓。
肉价蛋价这么高,谁受得了啊?
我看啊,还不如跟漂亮国服个软,让他们把大豆卖给我们,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不好吗?”
“楼上说得有道理。
面子哪有肚子重要啊?
为了所谓的‘骨气’,让我们天天吃高价肉高价蛋,我不愿意!”
这种“妥协论”
,虽然立刻招来了大批网友的驳斥和谩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代表了一部分民众,在持续的生活压力下,所产生的真实心态。
“不能妥协!
我们现在妥协了,以后他们就会得寸进尺,用芯片、用石油、用所有东西来卡我们!”
“就是!
短期的阵痛是为了长期的安宁!
我相信国家一定有后手!”
“那些主张投降的,都是软骨头!
滚回你的漂亮国爹那里去!”
网络上,两种声音激烈地交锋着,争吵不休。
没有人知道,在那些被严格管制的、不为人知的盐碱地上,一片片金黄的“争气豆”
,正在以倒计时的速度,疯狂地生长着。
它们,才是这场争论的终结者。
它们,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底气所在。
它们正在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在两个月后,以一种最震撼、最扬眉吐气的方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让所有的质疑与争吵,都在那绝对的实力面前,彻底失声。
…… 与此同时,漂亮国,中西部,爱荷州。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金黄色的豆浪翻滚,直抵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