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41章 陆续到来(1/2)

清晨五点,天刚蒙蒙亮,长滩县10万亩盐碱地已经热闹非凡。

丰收农场的高层们早已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等候。

李旭站在最前方,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神情平静,但眼底却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期待。

张薇、郑谷地、孙晴等人站在他身后,低声交谈着,时不时看向远处逐渐聚集的人群。

\"

媒体都安排好了吗?

\"

李旭问道。

\"

全都安排好了。

\"

张薇点头,\"

丰城市电视台、农业频道、《农业科技报》,还有几家网络媒体都已经就位,直播设备也调试完毕。

\"

孙晴补充道:\"

杨梦然和卢俊伟也已经到了,正在休息区等候。

\"

李旭微微颔首,目光扫向远处。

与此同时,丰城市政府派出的接待人员早已在高铁站、机场等候。

林市长亲自坐镇指挥,各部门负责人分头行动,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贵宾。

农业局局长赵成海亲自负责接待农科院的专家团队。

当高铁缓缓停靠丰城站时,赵成海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人群中的赵爱国教授——这位国内顶尖的农业科学家,此刻正皱着眉头,神情凝重地走出车厢。

\"

赵教授!

欢迎欢迎!

\"

赵成海热情地迎上去。

赵爱国点点头,目光却已经被站台上的巨幅海报吸引——\"

丰城市10万亩盐碱地水稻丰收大典\"

,海报下方是一张震撼人心的航拍图,金色的稻田铺满视野,与曾经白茫茫的荒原形成鲜明对比。

\"

这……真的种出来了?

\"

赵爱国低声问道,语气里仍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赵成海笑道:\"

您马上就能亲眼看到了,专车已经备好,咱们直接去现场!

\"

专车驶出高铁站,丰城市的大街小巷早已挂满了庆祝的横幅和彩旗。

\"

盐碱地变良田,科技创造奇迹!

\"

\"

10万亩金色稻浪,见证农业新突破!

\"

街道两旁的电子屏滚动播放着丰收农场的宣传片,画面里,稻穗低垂,机械收割的场景让车内的赵爱国教授微微眯起眼睛。

\"

赵局长,这片水稻的耐盐性数据你们测过吗?

\"

赵爱国突然问道。

\"

测过,当然测过!

\"

赵成海连忙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检测报告,\"

您看,盐度0.

9%的土壤环境下,亩产仍然达到了400公斤以上,而且米质检测结果远超普通水稻!

\"

赵爱国接过报告,仔细翻看,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数据,完全颠覆了他对海水稻的认知。

…… 车子驶入长滩县境内,远处的景象逐渐清晰—— 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随风轻轻摇曳,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

这……\"

赵爱国猛地坐直身体,眼睛死死盯着窗外。

车子最终停在观礼台附近。

赵爱国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快步走向田边。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稻穗,谷粒饱满得几乎要撑破外壳。

他拨开稻丛,露出下方的土壤——依然泛着白色的盐霜,但稻根却牢牢扎在土里,丝毫没有受到盐碱的侵害。

\"

这不可能……\"

赵爱国喃喃自语,手指微微发抖。

\"

赵教授,欢迎您的到来。

\"

一道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赵爱国回头,看到李旭正微笑着向他伸出手。

\"

李教授……\"

赵爱国深吸一口气,\"

你是怎么做到的?

\"

李旭笑了笑:\"

待会儿的发布会上,我会详细讲解。

\"

…… 此时,观礼台周围已经人山人海。

附近的村民、长滩县的居民、丰城市的企业家们纷纷赶来,丁爱国、林少强等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站在前排,低声交谈着,脸上写满震撼。

杨梦然和卢俊伟已经登台,杨梦然一袭白色长裙,站在稻田边拍照,笑容灿烂; 卢俊伟则举着自拍杆,兴奋地向直播间里的观众介绍:\"

老铁们看好了!

这就是10万亩盐碱地种出来的水稻!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