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6章 移植稻苗(2/3)

——不长麦、不长豆、不长棉、不长菜,连草都长不旺!

\"

会议室里嗡嗡作响。

有人偷笑,有人摇头,几个年轻人却眼睛发亮地盯着李旭——丰收农场的神奇他们耳朵快听出茧子来了。

李旭不慌不忙地打开投影仪,放出秧苗的照片:\"

这是我培育的耐盐碱秧苗,已经在实验室验证过……\"

\"

实验室?

\"

七大爷嗤之以鼻,\"

实验室里的苗子娇贵着呢!

真种到'

'

白毛地'

'

里,三天就得变成咸菜!

\"

李宝全眼看要吵起来,赶紧打圆场:\"

这样,咱们投票表决。

同意出租的举手。

\"

七双眼睛齐刷刷看向李旭带来的合同——租金足够村里发很多福利。

最终,七票赞成,一票反对。

签完合同,李旭立刻带人勘察地形。

这片盐碱荒地位于村东低洼处,约十二亩,呈不规则多边形。

站在地头望去,龟裂的灰白色地表像一张干枯的老脸,零星几丛碱蓬和柽柳是唯一的绿色,显得格外刺眼。

\"

ph值9.

3,盐度0.

86%,\"

技术员小周看着检测仪直咂舌,\"

这哪是土壤,简直是盐水泡过的沙子。

\"

李旭蹲下身,抓起一把土。

颗粒粗糙,散发着苦涩的咸腥味。

指甲划过的痕迹里,隐约可见白色盐晶闪烁。

这样的土地,普通作物种下去不出三天就会因渗透失衡而\"

烧根\"

死亡。

“老板,要改造吗?”

小周询问。

李旭摇头:“当然不需要改造。”

他就是租的重度盐碱地,以便测试水稻新品种。

如果改造的话, 他的心思岂不是白费了。

\"

按计划进行移植。

\"

李旭拍拍手上的土。

盐碱地不需要改造。

但是一些必要的修整还是需要的。

比如平整土地,挖沟浇水。

五台小型挖掘机同时开工,沿着地块边缘挖出深一米、宽半米的沟渠。

挖出的土堆在中央,像座小坟包。

村民们围在田埂上看热闹,七大爷的冷笑声老远就能听见:\"

瞎折腾!

当年公社用推土机都没治好这地!

\"

第二天,李旭让人铺设了滴灌系统——黑色塑料管像血管一样遍布田间,每株秧苗位置都预留了滴头。

\"

这是种地还是搞科研?

\"

围观的村民窃窃私语。

很多人种了一辈子田,都没见过这阵仗。

移植当天,阳光正好。

二十名工人排成一列,将秧苗从育苗盘小心取出,插入预先打好的孔洞中。

除此之外, 没有任何别的手段。

就是正常把水稻种在地里。

七大爷蹲在田埂上抽烟,眯着眼看工人们的动作:\"

我赌一筐鸡蛋,活不过一周。

\"

李旭听见了也不恼,亲自下田调整滴灌阀门。

水流缓缓渗入土壤。

七大爷气的跳脚:“小旭,你不排盐,现在浇水,盐化到水里,相当于把水稻种在盐水里,能活才怪。”

李旭懒得解释。

能不能活, 过几天自有分晓。

…… 第一天晌午,七大爷就叼着烟袋锅晃悠到了地头。

老头儿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裤腿卷到膝盖,露出青筋盘结的小腿。

他眯着眼往田里一瞅——嗬!

那些刚插下去的秧苗东倒西歪,叶子耷拉着,活像被霜打过。

\"

啧啧啧……\"

七大爷的烟袋锅指点江山般在空中划着圈,\"

我说什么来着?

盐水泡稻子,不死才怪!

\"

几个看热闹的村民跟着点头。

二狗子他爹蹲在田埂上掰指头算:\"

昨儿下午种的,到现在……十八个钟头?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