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灵州春晓(2/6)
这日众人抵达灵州西平府。
一路上,黄土高原,大漠连绵。
天高云淡,雁阵盘旋。
张明远跨马之际看向张叔夜,随即问道:“想必西平府是西夏自称,不知我大宋叫什么,还望大人赐教?”
“明远如何询问这个?”
张叔夜左手拽了拽缰绳,右手捋了捋胡须,神色疑惑之际,反问开来。
张明远跨马看向远方,又回过头看向张叔夜道:“大人,晚辈素闻西夏敢于分庭抗礼,不过这地名还是依葫芦画瓢,学了我大宋,还是逃不出我大宋手掌心去。”
费无极给张明远使眼色,示意他不该问的别问,可张明远却不睬。
种浩、种溪面面相觑,乐个不住。
张叔夜见状,只是付之一笑,并不马上作答,只是点了点头。
见张叔夜这般,张明远也不好追问,虽说心里并不痛快,可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微微一笑,看向远方。
但见艳阳高照,一片戈壁荒滩,只有寥寥无几的几株沙蒿吐出新绿,星星点点,散布在远处。
几只灰黄色野兔噌的一声窜出来,越跑越远,那蓝天白云间的猎鹰也盘旋开来。
费无极早已猜出张明远的八九分心思,心里乐个不住,谁让他自讨没趣。
种浩寻思,明远也是自讨没趣,问个没完没了。
种溪寻思,张叔夜大人居然不马上作答,莫非要下马才作答。
宋使也策马之际喜笑颜开,一个个乐此不彼。
一瞬间,大队人马,渐行渐远,嘚嘚作响,尘土飞扬。
片刻,来到黄河边,只见,岸边绿树成荫,草色青青,牛羊游荡,远处阳光明媚,波光粼粼,鸟雀高飞。
正在众人默然不语,只顾前行之际,张叔夜突然对张明远答道:“这西平府便是灵州,这灵州在当年大唐作为边关重镇,曾几何时,唐太宗李世民驻跸灵州时,何其傲视天下,雄才大略。
这唐太宗也是喜好舞文弄墨,他曾写下一首帝王之气的诗作,此间可是抒发了他出征灵州不战而胜的喜悦,在如此塞上边关,乃是蔚为壮观了。
如此雄才大略,唐太宗当属千古一帝。”
说话间神情肃穆,不觉热泪盈眶。
“唐太宗居然屈尊来过此处,不可思议。”
费无极饶有兴趣之际,追问开来:“唐太宗灵州会盟之事,我只是听师父提及过,却不知详情,还望大人赐教?”
“我也听叔父说过,叔父咬牙切齿说,大唐时可会盟,我大宋只能想一想罢了。
武则天时,也有安西都护府,中原人可抵达西域,何等威风凛凛。”
种溪道。
种浩不觉感慨万千,道:“事过境迁,令人匪夷所思。
大唐何其雄视天下,现到如今,我大宋却对西域望眼欲穿,如之奈何?
我只能看一看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遥想追思西域罢了。”
张明远神情肃穆之际,叹道:“大汉张骞出使西域,就是王昭君也出过塞。
大唐文成公主也去过吐蕃,玄奘也去过天竺。
如今我大宋却被西夏和吐蕃阻挡在西北,丝绸之路由此中断。
东北幽云十六州又在辽国掌握之中。
西南又被大理国掌控。
我大宋只能被压制在中原,动弹不得。
想起来实在憋屈、窝囊。”
不觉握了握拳头。
众人见状愣了愣,缓过神来也嘘唏不已,感同身受,深以为然。
张叔夜见状,便安慰张明远不必如此,随即介绍道:“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唐军在贺兰山北打败侵扰唐朝西北边境的突厥颉利薛延陀部。
突厥、回纥、仆骨等十一部族,纷纷派遣使者朝贡唐朝,要求‘归命天子、乞置汉官’,以示臣服。
唐太宗慨然应允,诏令各部到灵州会盟。
是年九月十五日,唐太宗从长安抵达灵州,受到回纥铁勒诸部逐步使节数千人的隆重欢迎。
他们请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并立下‘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的庄严誓言。
唐太宗为其真诚愿望所感动,当场挥毫写下了‘雪耻酬百王,除凶抱千古。
’的诗句,并乐之以石,记载灵州会盟、民族和好的盛况。
本官看司马光《资治通鉴》里也有记载,不过后人心知肚明,唐太宗抵达灵州绝非会盟,而是接受突厥投降。
唐太宗为了长久之计,才顺水推舟,将此番外巡称之为‘会盟’,实乃收买人心之举。
这‘天可汗’的名头由此而来,恐怕后世只此一家,绝无仅有。
唐太宗可谓千古一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还有我太祖武德皇帝,此四位皆是千古一帝,当名垂青史。”
众人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但费无极与种溪面面相觑却不以为然,与张明远、种浩低声细语,议论开来。
“张大人之言,我不敢苟同。”
种溪对种浩道:“太祖为何可与秦皇汉武相提并论?”
种浩道:“你胆大包天,敢对太祖出言不逊。”
费无极见种浩欺负种溪便打抱不平道:“我也觉得,秦皇汉武何其雄才大略,太祖好似不可相提并论。”
张明远道:“小声点,别让张大人和其他人听到。
我等到了兴庆府馆驿,夜深人静时候,我们在自己屋里再说这个,如何?
你们就别在此窃窃私语,免得引起误会,便得不偿失了。”
费无极、种浩、种溪点了点头,答应下来,但依然喋喋不休,说个没完没了。
张明远挤眉弄眼示意三人不可造次,三人见张明远一脸不悦,又见张叔夜看着自己,便闭上了嘴巴。
张叔夜回过头见张明远四人窃窃私语片刻,不知他们说些什么,眼下又不说了,心中疑惑万分却不好去问,便看了他们几眼就转过脸默然不语了。
“大人可还记得唐太宗那诗歌,如若吟诵几句,也让晚辈受益匪浅了。”
张明远见张叔夜看自己,便招呼费无极、种浩、种溪各就各位,不可交头接耳,顿时又惊又喜,颇为满足,顿时喜笑颜开道。
费无极暗思,原来张叔夜在熟思,故而没有马上作答,明远果然有面子。
种浩也明白过来,张叔夜原来方才是若有所思,在感慨万千罢了。
种溪看向张叔夜,又看向张明远,不知其中缘故,不觉眨了眨眼睛,看向远方。
张叔夜道:“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一代雄才大略的明主,他这个人可谓文武双全,书法和诗歌皆是名不虚传。
其诗曰: 塞外悲风切, 交河已结冰。
瀚海百重波, 阳山千里雪。
回戌苍烽火, 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 饮马出长城。
塞沙连骑迹, 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 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辑, 车徙振原隰。
都慰反龙堆, 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 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戍衣, 灵台凯歌入。
张明远赞道:“大人记得如此清清楚楚,令人佩服。
晚辈倒也想起了一段佳话,也有几句名言。
晚辈读唐诗时颇为留意,素知唐代诗人王维曾于大唐开元二十五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过原州、灵州时也留下了一篇千古名作,其诗曰: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言一出,张叔夜不觉陷入一阵沉思,一个帝王、一个诗人都在此处留下了诗篇,这不禁令人感慨,可最为触动人心的却不在于此,而在于唐代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无法控制局面,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曾在灵州城南楼即位称帝,他就是唐肃宗,因此对文史甚为了解的张叔夜面对此情此景难免会有些感伤。
过去唐代的边关重镇,到了我大宋,如今却没能收复,倒成了西夏国中一座城池,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触景伤情。
费无极笑道:“我倒也记得一首唐诗,也对灵州做了赞美,令人印象深刻。